二胎家庭,不用20年後,很快會遇到的4個問題,第4個問題很扎心

2019-07-02     開心爸爸的日記

導語

前段時間,開心爸爸在回答一個關於二胎的問題時,看到了這樣的一段留言,非常的刺眼。

今年我60歲,恨了自己媽媽整整50年。

到現在我都忘不了,妹妹搶了我最喜歡的鉛筆盒,媽媽卻讓我道歉的情節。

當時,我使勁的咬著嘴唇,嘴唇被咬出血了都不知道;我使勁的攥著拳頭,指甲陷進手心裏面,流出了血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刻,自己是多麼的無助,多麼的傷心。

國家實施二胎政策已經有幾年了,雖然有很多爸爸媽媽們說,現在養一個孩子實在是太難了,經濟精力都顧不上啊。但是更多的爸爸媽媽們還是選擇了,響應國家的號召,生了二胎,滿足自己「兒女雙全」或者「給孩子一個伴」的願望。

確實是這樣,多一個孩子,無論是對於家庭還是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好的。對於家庭,多一個人,更加熱鬧了一些;對於孩子來說,多了一個弟弟/妹妹,以後自己也能有個說話的伴,想起來就很溫馨。但是,以前家裡面只有一個孩子時沒出現過得問題,現在開始逐漸出現,並且有的問題還比較尖銳。

其中最尖銳的莫過於二胎之間的競爭了。

作為孩子,不管是大還是小,都是希望爸爸媽媽的眼光,或者說心思在自己身上的。但是,人性都是對那些小的更加偏愛一點,這是人之常情。很多人都說,兩個孩子我都愛,就像是手心手背一樣,都是肉啊!

但是,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手心和手背是都是肉,但是肉和肉也是不一樣的。大自然在進化的時候,就讓手心和手背的肉不一樣,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想要做到兩個孩子都一樣的關係,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二胎家庭,很快就會遇上下面這幾個「棘手的問題」,看上去不是很重要,但是對孩子來說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平衡不好,就會像上面那位評論的網友一樣,被年少時的不公平待遇,影響一生。

陪伴時間上的「棘手問題」

很多爸爸媽媽們在有了二胎後,儘管嘴上面說著,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寶貝,自己都愛。但是在具體做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是照顧了這個孩子,不由自主的忽略了那個孩子,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以前開心爸爸看《少年說》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孩子。她站在了高高的天台上,對著媽媽說出了一直藏在自己心中的話:

小時候,我生病了,爸爸直接抱著我去醫院,腳受傷了都不知道。現在呢?我幾乎看不到媽媽了,媽媽在那裡忙著給妹妹穿衣服、洗臉、喂飯,一點都不顧我。

這還不算什麼,還有過一次,這個孩子放學了等媽媽來接自己。左等右等,5點半放學,一直到了6點半都沒看到媽媽的身影。等到老師都要下班了,媽媽還沒來接自己。最後實在是等不下去了,老師給媽媽打電話,結果媽媽輕描淡寫的說「我忘記了,我還以為你已經回家了。」

說這件事情的時候,這個孩子一直在哭,全身都因為激動而顫抖不已。「我知道有了妹妹,你們很忙,我只希望媽媽能分一點點時間給我,就一點點!」

很明顯,媽媽根本沒想到自己的做法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如此之大。她馬上就和孩子道歉,並且保證以後會多抽時間來陪伴她。

事實上這是很多二胎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特別是二胎還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把自己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不由自主的就忽略了對老大的關注,更可怕的是,爸爸媽媽自己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而孩子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都是需要爸爸媽媽關注的,爸爸媽媽都需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他們。

這裡開心爸爸給大家分享一個實用的小方法,那就是給大一點的孩子制定「專屬時間」。

簡而言之就是和孩子約定好,每天的一段時間,是專門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爸爸媽媽什麼都不幹,就是在那裡陪著孩子,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雖然,爸爸媽媽每天的最長段時間還是被老二所占據,但是因為有了和老大的「專屬時間」,對於老大來說,也不會因此而覺得被冷落,被忽視。

兩個孩子陪伴時間上的平衡,絕不僅僅是說句話這麼簡單,真的需要爸爸媽媽用心思去做的。

兩個孩子競爭的「棘手問題」

相信很多二胎家庭,爸爸媽媽對於兩個孩子之間的競爭,都很頭疼。

小到一個玩具一袋零食,大到爸爸媽媽的關注,什麼東西都可以作為孩子之間競爭的「東西」。而且爸爸媽媽的不公平對待更是加劇了這種競爭,讓孩子覺得因為有了弟弟/妹妹,自己得到的愛就少了很多,因此而嫉妒弟弟/妹妹,甚至使用暴力手段來「維護」自己之前享受的待遇。

其實這個是很正常的。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誰都希望爸爸媽媽最喜歡自己,什麼東西都給自己留著,誰都不希望有別人來分享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所以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這種競爭,對於二胎家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賈靜雯帶著兩個女兒參加綜藝節目的時候,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

她和兩個女兒坐在地板上,玩遊戲,兩個女兒都很開心,氣氛也很溫馨。

突然之間,大女兒咘咘坐了起來,直接把妹妹小波妞推倒在地。原本開心的氣氛頓時被破壞了,賈靜雯本身也很生氣,妹妹小波妞呢,也是哭了起來。

後來教育的時候,雖然咘咘解釋說自己是想抱妹妹,所以才推開的。實際上,這種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寵心態,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同胞競爭障礙」。具體一點的來說,就是有了二胎以後,老大可能出現的情緒上面的失控,以及一些出格的行為。

一般來說,情緒的失控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但是競爭、嫉妒以及出格的行為會比較明顯。老大輕一點的話,會通過爭執等方式來爭奪爸爸媽媽的關注,嚴重一些的話,就是靠生病或者自殘,甚至是毆打老二的行為來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

這是孩子的一種應激性反應,更多的是一種病理性的反應。

全民二胎時代的到來,使得原本能夠獨享爸爸媽媽關愛的老大,受到的待遇急劇降低。巨大的落差使他們心裡極度不平衡,並且對要與弟弟/妹妹共享爸爸媽媽的現狀,產生很強的牴觸心理。這種心理狀態,要是不及時加以調整的話,會對孩子日後的情緒控制,以及人際交往產生極大的影響。

對爸爸媽媽們來說,如何安撫孩子這種心理障礙,讓孩子的性格更加完善,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時間也無法抹平孩子心中傷害的「棘手問題」

更加嚴重的是,年少時對孩子的影響,就算是長大了也不能消除。本來生二胎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們的想法是給孩子一個伴,給孩子一個商量的對象,面對兩個孩子之間的競爭,爸爸媽媽一般都是偏向老二,並且覺得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才會為了一點東西和弟弟/妹妹爭執不下,等他們大了,理解了爸爸媽媽的苦心後,就沒事了。

還是在《少年說》的一集中,一位小姑娘對著自己的爸爸痛訴自己妹妹的種種「罪行」:

自己的玩具,妹妹毫不在意的就奪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妹妹就算不喜歡也要搶;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只要妹妹也喜歡,就根本沒有自己的份......

她說:爸爸,明明是妹妹的錯,你為什麼只批評我?

爸爸想了一下說,你是姐姐,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應該讓著妹妹的。

小姑娘一下子就委屈的哭了:可是這是妹妹的錯啊,為什麼要說我?

爸爸看了看女兒,還是堅定地說:我再說一遍,你是姐姐,你大了,你應該讓著妹妹的。

視頻就在爸爸的堅持和小姑娘的哭泣中結束了,這個爸爸堅持著,老大要讓著老二,但是這種做法對老大的傷害是很明顯的。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小時候受過的很多傷害,就算是長大了也難以忘懷。

以前開心爸爸有個同學,對他爸爸媽媽一點感情都沒有。

上大學,一個學期都不打一個電話;工作了更是,一年都不和家裡面聯繫一次。別人過年的時候都是興高采烈的回家,他卻是一個人在單位加班。

他也和開心爸爸說過小時候的事情,他有一個弟弟,爸爸媽媽對這個弟弟十分寵愛,很多自己沒有的東西,弟弟都有;自己要了爸爸媽媽不給買的東西,弟弟不用要都有。他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年暑假想學輪滑,結果被爸爸拒絕了,說這麼大的孩子了,還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怎麼能行啊!結果第二年的時候,就給弟弟報了輪滑學習班。

他是很平靜地在說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能過去很多年了,但是這些回憶不會消散,當初的介意也不會釋懷。在他的心中,家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地方。

幸運的人一輩子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不管偏愛與否,兩個孩子都不幸福的「棘手問題」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們說,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就算是大一點的孩子受點委屈,至少小一點那個孩子可以幸福的吧!有的時候,小一點孩子確實是能夠更加幸福一些,但是更多的情況是,處於競爭關係的兩個孩子,最終兩敗俱傷。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都挺好》,蘇家就是一個對待孩子極度不平衡的家庭。

重男輕女的蘇母,對於女兒蘇明玉,和兒子蘇明哲以及蘇明成的態度那是天差地別,對於二兒子蘇明成那是尤其的好。

可以說,蘇明成就是那個一直被偏愛的,按理說應該是幸福一些吧?

實際上呢,被媽媽毫無條件寵愛的他,成為了家庭中最無能的一個,這種情況就算是長大結婚以後也沒有絲毫改觀,什麼事情都要靠爸爸媽媽救濟,30多歲的人了毫無擔當......

而且他和蘇明玉的關係並不好,雖然電視劇最後給出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是在現實中,真相永遠都是赤裸裸的,更大的可能是,兩個孩子老死不相往來。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是一個家庭調解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他的願望是能夠見到自己的姐姐。原來,這個小男孩從小在家中就是飽受偏愛的。只要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屬於他,姐姐呢,不僅什麼東西都沒有,還經常被爸爸媽媽訓斥,當初無知的他也跟著爸爸媽媽,一起欺負姐姐。

後來姐姐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見過姐姐了,就連爸爸生病去世的時候,姐姐也不願意回來。

在節目中,這個小男孩淚流滿面:我沒了爸爸,我更沒了姐姐......

其實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都沒有錯,他們都只是在那裡被動的去接受,但是,無論是被偏愛的,還是被冷落的,沒有一個孩子是幸福的。

事實上二胎家庭的爸爸媽媽要做到的很多

當然,開心爸爸上面說的,都是一些做的不好的事例,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只要爸爸媽媽做得好的話,就算是有競爭力也只是暫時的。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就算是彼此怨恨,但是長大後也能夠相親相愛的。

那么爸爸媽媽怎麼做才算是做好了呢?

做事公平

對於兩個或者更多的孩子來說,公平是最基本的要求。

吃的玩的用的要公平,陪伴時間的孩子也要公平。也許二胎小的時候,爸爸媽媽確實是時間上有點忙不過來,但是對於老大的陪伴時間可以少一點,但是次數不能少。這樣才不會給老大的心裡留下更多的陰影。

實際上,爸爸媽媽可以分工開來。比如媽媽照顧二胎的時候,爸爸就可以抽出時間去陪陪老大;而爸爸在哪裡哄著二胎睡覺的時候,媽媽可以過來和老大好好聊聊天什麼的。

只有爸爸媽媽在陪伴時間做到了公平,兩個孩子才不會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這樣他們的心理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公私分明

對於兩個孩子來說,不可避免的會吵架會爭執。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在孩子爭執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是老大在欺負老二,很多時候就是不容分說的直接批評老二。這樣做,一方面會讓老大蒙受不白之冤,長此以往對於他們的性格健康不利;另外一方面,有些老二正是利用了爸爸媽媽的這一點,反過來欺負老大。最終造成了家庭關係的失衡。

所以家有二胎,孩子們爭執的時候,爸爸媽媽們應該做到公私分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必要的時候還應該加以懲罰。

年齡小並不是能夠隨意犯錯的藉口。這樣才能夠讓兩個孩子都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樣的教育對於他們日後的相處是很有幫助的。

不對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

很多爸爸媽媽在生老二的時候,就「一廂情願」的認為,老大到時候長大了,理所應當的承擔起照顧老二的任務。

實際上這真的只是爸爸媽媽的一廂情願。老大再大也只是個孩子,他們本身都是需要別人照顧的孩子,指望他們來照顧一個更小的孩子,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過分的要求。做到了,那是說明老大早熟,比較懂事。做不到,也只能說明,老大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還需要長大。

不對孩子提出過分的要求,才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沒有那種被迫長大的委屈感。才能夠更好的修復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最後

其實,家有二胎並不僅僅是家裡面多了一個人,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協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受,讓兩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才是爸爸媽媽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最後,對於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您是如何平衡的呢?留言一起來說說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dp7O2wB8g2yegNDQL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