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為了增長,銀行「特色成績單」有看點

2023-11-11     零壹財經

原標題:一切都是為了增長,銀行「特色成績單」有看點

作者 | 嚴井池 來源 | 零壹智庫

隨著三季報的出爐,A股42家上市銀行番位迎來新變化。

從基礎數據來看, 資產規模角度的一大亮點是,長沙銀行躋身萬億俱樂部。在營收及凈利方面,則出現分化加劇的態勢,國有大行營收喜憂參半,股份行普降,但常熟銀行營收卻實現大增。

城農商行凈利潤表現亮眼,杭州銀行、常熟銀行等凈利潤增速超過了20%。凈息差收窄仍是煩惱,42家上市銀行中只有3家有所上升。

從特色數據來看,三季度,上市銀行在 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的業績亮點頻頻,正在用實際行動做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五篇大文章」。

01

特色數據:

「專精特新第一行」來了;個人養老金業務戰酣

1、銀行「爭奪」科創企業

在科技金融領域,北京銀行近年來強化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大力發展科創金融。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銀行「專精特新」企業客戶已超1萬戶,「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近600億元,較年初增長135.8%,科創金融貸款餘額達到2537.19億元,占總貸款餘額超四成。

北京銀行推出了為「專精特新」企業量身定製的線上信用類貸款產品——「領航e貸」。該信貸產品額度最高可達1000萬元,引入了工商、司法、稅務、「專精特新」等大數據,能高效精準地滿足「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

鄭州銀行圍繞強化人才鏈、技術鏈、資金鍊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造「四鏈融合」政策性科創金融運營模式。該模式圍繞打造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鏈條,創新科創金融服務,量身定製10餘款科創金融產品,政策性科創金融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23%。

浦發銀行開展「股貸債保」聯動營銷,為科創企業提供廣渠道、多層次的全生命周期綜合解決方案。該行已經創建了一套科創企業專屬差異化評價體系,從科技資質、團隊經驗、科研技術等多維度進行評估,讓科創企業的「知產」變「資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行已服務科創企業5萬戶,科創企業貸款餘額超5000億元,較年初增長23%。

2、手機銀行APP業務,這家銀行增長迅猛

手機銀行APP是商業銀行大力發展的主要業務。零壹智庫近日發布的《中國零售金融發展報告(2023)》顯示,銀行在零售金融方面的戰場已經徹底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再到移動端的遷移。

市場化比較積極、科技能力較強的金融機構已經把APP作為主要業務渠道,APP活躍用戶數甚至達到上億。即使是零售金融比較活躍的區域性銀行,其APP用戶數量增長也非常快。

據易觀分析數據顯示, 9月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手機銀行活躍用戶規模分別為40429萬戶、17246萬戶、4247萬戶,環比增幅分別為3.5%、2.4%和4.5%。

據零壹智庫梳理,截至三季度末,農業銀行APP月活用戶躍過2億大關,達到2.098億,實現了三年翻一番的迅猛增長。北京銀行「京彩生活」手機銀行APP8.0發布,用戶規模達1520萬戶。

杭州銀行直銷銀行推出了5.0新版APP「寶石山」,滿足客戶一站式金融服務需求。例如,在貸款服務方面,該APP推出的服務普惠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百業貸,利用大數據風控和數字化精準營銷,實現個人和企業信用情況純線上申請和核額,擺脫傳統貸款對物理網點和人工核查的依賴,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助力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

手機銀行與人工智慧、元宇宙等技術的融合也可圈可點。例如,百信銀行APP上線了3D數字營業廳「零度空間」,可以定製個性化、多模態的數字分身,實現與數字員工AIYA交流互動、逛α星輪抽獎等全新極致體驗。江蘇銀行推出了「智慧小蘇」大語言模型平台,實現了客服、代碼生成、圖像處理等多場景的應用。

3、大行綠色信貸規模迎突破,上海銀行增速位列城商行第一

在綠色信貸方面,工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已突破5萬億,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綠色貸款餘額也逼近4萬億大關,分別達到3.8萬億和3.65萬億。中國銀行的境內綠色信貸餘額增幅為四大行中最快,達到45.19%。

城商行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上海銀行綠色貸款餘額978.1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9.63%,增速位列城商行第一。近年來,上海銀行著力打造「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圍繞低碳新賽道產業發展規劃,加大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和創新力度。該行綜合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綠色消費金融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北京銀行在專項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支持下,聯合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布「碳惠融」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該方案為企業和項目量身定製包含利率優惠、快捷審批在內的專屬綠色貸款、綠色貼現等融資服務。

目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參與到我國碳金融市場的融資服務。近日,興業銀行廈門分行與廈門某節能燈具生產企業達成合作,落地全市首筆技術創新基金項下碳效益掛鉤貸款。該貸款的利率將與企業的碳排放強度表現直接掛鉤,如果企業在觀察期的碳強度低於基準值,則可享受貸款利率優惠。

4、普惠領頭羊仍是四大行,江蘇銀行涉農貸三年倍增

在普惠小微方面, 國有大行繼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普惠小微貸款餘額較年初分別增長近40%、38.3%、35.62%和27.23%。

值得關注的是, 在農村普惠金融方面,江蘇銀行的業績可圈可點。近幾年,江蘇銀行通過加強協同合作、精準支持產業發展等措施,切實扛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擔當。目前,江蘇銀行涉農貸款客戶已超6.7萬戶,餘額超2630億元,其中投向農業及相關產業貸款超860億元,三年實現倍增。

江蘇銀行與江蘇人保、中國銀保信等機構加強協同合作,通過創新重點產品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該行通過線上接入江蘇省農業保險數據,以農險保額評估農戶生產經營情況,同時根據農戶資金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為農戶提供信貸支持。該模式上線以來,已為農戶授信1000餘戶、金額4.5億元。

平安銀行藉助科技賦能,走出了一條踐行普惠金融的特色之路。該行依託「金融+科技」優勢,打造多層次、全方位、智能化的產品體系,為解決上下游配套企業融資和供應鏈失衡問題提供了更多選擇,也下沉觸達更多的中小微企業。

例如,去年平安銀行與藥師幫合作,通過輸出帳戶管理能力、支付結算能力,為該平台上的企業提供「數字貸」產品,幫助小微藥店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平安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5830.6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4%,其中信用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83.10億元。

5、個人養老金業務戰酣,多家銀行迎來開戶熱

本月正逢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周年。目前, 各家銀行已正式打響了個人養老金非試點地區的預開戶大戰。

例如, 中國銀行推出了個人養老金帳戶養成計劃,投資者分享開戶信息,預約開戶,繳存及存滿都能獲得相應的「微信立減金」獎勵。 浙商銀行放開了非試點地區的個人養老金帳戶開戶預約, 江蘇銀行無錫分行推出了個人養老金業務預約有禮活動,交行安徽分行積極宣傳預約開通個人養老金帳戶功能等。

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在個人養老金業務方面領先。北京銀行三季度末個人養老金資金帳戶突破114萬戶,成為首家帳戶數突破百萬的城市商業銀行;上海銀行成為上海地區養老金客戶份額排名首位的銀行機構。

三季報數據顯示,上海銀行養老金客戶達158.07萬戶,管理養老金客戶綜合資產4517.96億元,占零售客戶AUM比重為47.41%,較上年末提高0.45個百分點。

目前,個人養老金業務存在「開戶熱,繳存冷」等難點,但業內依舊看好個人養老金髮展的廣闊前景。

02

五張圖表透露42家上市銀行番位變化

零壹智庫通過梳理A股42家上市銀行三季報發現,從資產規模來看,長沙銀行躋身萬億俱樂部,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位次躍升。23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增速超過10%,城農商行增長迅猛。

營收凈利方面,分化加劇。國有大行營收喜憂參半,股份行普降,常熟銀行大增。城農商行凈利潤表現亮眼,杭州銀行、江蘇銀行、常熟銀行、成都銀行和蘇州銀行凈利潤增速超過了20%,增速明顯快於國有大行和股份行。

凈息差收窄仍是煩惱。42家上市銀行中的39家凈息差同比下降,只有3家有所上升。然而,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總體穩健,30家不良率較年中穩中有降。

1、資產規模: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位次躍升,長沙銀行躋身萬億俱樂部

截至三季度末,農業銀行資產規模超過建設銀行,躍居第二;中信銀行資產規模超越浦發銀行,躍升至股份行前三。興業銀行資產規模超過繼續增長至9.92萬億,即將成為第8家10萬億級商業銀行。

長沙銀行9月21日晚發布公告稱,其資產規模在8月底已突破1萬億,成為中部首家、全國第8家上市萬億城商行。農商行中,蘇農銀行資產規模突破2000億。

從資產規模同比增速來看,共有23家上市銀行超過10%,其中瑞豐銀行增速最快,達到了21.45%。國有大行中除交通銀行外,其餘5家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城商行中,西安銀行、成都銀行等8家銀行增速居前,且均超過15%。

表1:42家A股上市銀行2023Q3資產規模及變化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2、營業收入:大行喜憂參半,股份行普降,常熟銀行大增

隨著凈息差持續收窄,商業銀行營收普遍承壓。從營收同比變動來看,42家上市銀行中,國有大行增減參半,股份制銀行營收普降,城農商行表現要好一些。從第三季度單季度來看,郵儲銀行營收要高於招商銀行,紫金銀行營收超過了張家港行和無錫銀行,總體表現與前三季度一致。

國有大行中,除了中國銀行和郵儲銀行以外,利息凈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非利息收入也增長乏力。中國銀行營收大增7%,主要是由於其海外資產增值,存貸款規模大幅增長。

股份制銀行中,只有浙商銀行實現了營收正增長。浦發銀行和平安銀行營收降幅均高達到7%以上,前者主要是因為財富中收減少,且持續加大的撥備計提影響了經營效益;後者主要是其資產收益率出現明顯下滑,尤其是個貸收益率下滑。

城商行中,蘭州銀行、成都銀行和江蘇銀行營收增速靠前,均在9%以上,三家都加大了信貸投放的力度,公司貸款和零售貸款的發放規模都有所擴張,且負債端存款成本控制比較好。鄭州銀行營收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其利息凈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較年中繼續下滑,營收狀況尚未改善。

農商行中,常熟銀行營收增速高達12.55%,主要是由於其手續費和佣金凈收入的大幅增長。張家港行是唯一一家營收下滑的銀行,主要是由於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所致。

表2:42家A股上市銀行2023Q3營業收入情況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3、凈利潤:杭州銀行、江蘇銀行大增,浦發銀行大降30%以上

前三季度,共有5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在1000億以上,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和北京銀行凈利潤突破200億,滬農商行突破了100億。

27家城農商行中,15家凈利潤增速在10%以上,其中5家增速在20%以上,分別為杭州銀行、江蘇銀行、常熟銀行、成都銀行和蘇州銀行。

5家城農商行凈利潤同比增速為負,分別為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貴陽銀行和鄭州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從三季度單季來看,城商行中寧波銀行的凈利潤要高於北京銀行,僅次於江蘇銀行。

表3:42家A股上市銀行2023Q3歸母凈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4、凈息差普遍收窄,三家銀行不降反增

截至三季度,39家上市銀行的凈息差同比繼續收窄,3家銀行凈息差有所上升,分別為興業銀行、長沙銀行和青島銀行。南京銀行、蘇農銀行和瑞豐銀行降幅最大,其中南京銀行從去年三季度的2.20%下降至當前1.40%,同比下降80個基點。

凈息差的進一步收窄導致了上市銀行利息凈收入的增速放緩與下降,加上非息業務收入的波動影響,從而導致多數上市銀行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數據有所走弱。

不過,據東興證券,在信貸需求逐步改善、貸款定價趨於平穩、存款利率引導下調的情況下,銀行業息差降幅有望收窄。

表4:42家A股上市銀行2023Q3息差及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5、30家銀行不良率穩中有降

截至三季度末,42家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整體穩健。30家銀行的不良率較年中保持不變或下降,12家不良率有所上升。其中,不良率上升最大的為貴陽銀行和重慶銀行,分別上升了0.15和0.12個百分點。

貴陽銀行在財報中披露,該行不良率上升主要系個別區域性房地產業客戶風險暴露,四季度將進一步加強風險前瞻性管控,加大對存量不良的清收處置力度。

重慶銀行不良率雖有所上升,但比去年年末仍下降了0.0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25.38%,較去年年末上升14.19個百分點。

表5:42家上市銀行2023Q3不良貸款率情況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ad20af10b8ea28ef8a4784d4cc92d03.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