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的青島,這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但政治局勢的不穩定使得戰爭的陰霾依舊籠罩在這座城市的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在預示著緊張的局勢的同時,也記錄下這一珍貴時間節點。
1945年,美軍執行飛行任務時留下了一組珍貴的航拍老照片,捕捉了迄今最完整、最豐富的中國城鄉航拍景觀。這一組航拍老照片一直珍藏在美國華盛頓國家檔案館。七十餘年過去了,精選了其中一組青島老照片,與讀者朋友分享。透過這批老照片,一起「回望歷史,尋找未來」。
1945年9月29日,自北向南拍攝的青島小港碼頭。往來船隻十分繁忙,照片上緊鄰港口的莘縣路聚滿了人。
1945年10月10日,自北向南拍攝的青島太平山,照片右側遠處可見匯泉跑馬場。太平山是青島老市區第一高峰,現在是青島的風景區之一,德國時期這裡被稱為「伊爾梯斯山」,日據時期又被改名為「旭山」,抗戰結束後改為今名,寓意永遠太平。
1945年10月10日,西鎮、後海一帶,海軍棧橋清晰可見。
1945年9月10日,自東向西拍攝的青島大港。
1945年10月10日,這張照片是自西向東拍攝的李村河河口。李村河發源於嶗山石門山麓,流經李村並與張村河交匯,最後流入膠州灣,是青島市區內最大的水系。李村還以李村大集而知名,逢農曆的二、七日為集日,沿李村河灘商鋪星羅棋布,熱鬧異常,是青島歷史上重要的商業和文化活動。
1945年10月13日,位於匯泉角的東海飯店,自南向北拍攝。1933年青島明華銀行投資興建的東海飯店,是當時青島最高的建築,被稱為「東亞一景」,飯店的西餐廳是青島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西餐廳。青島被日軍占領後該飯店改名為「亞細亞飯店」,抗戰勝利後改回原名,曾作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軍官俱樂部使用。
1945年9月29日,自動向西拍攝的匯泉跑馬場。青島太平山南麓曾有個會前村。德占青島後在會前村修建營地和練兵場,後來練兵場經過擴建也逐漸開展一些競技性的賽馬活動。1923年,成立萬國體育會,正式在這裡舉行賽馬會。賽馬場也更名為匯泉跑馬場。日軍占領青島後,萬國體育會解散,賽馬活動也一度中斷。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後,青島的日軍投降儀式即在跑馬場內舉行。如今跑馬場已被改建為公共綠地匯泉廣場。
1945年9月29日,自北向南拍攝,視線從台東鎮、小鮑島、大鮑島延伸到團島,直至膠州灣對面的黃島。右側可見大港、小港、膠濟鐵路和青島火車站,左邊靠中間的位置有一片空地,如今是第二體育場。
1945年9月29日,大約是蘭山路上空自東北向西南拍攝的老西鎮一帶。最遠處是團島、貴州路、西康路、南陽路、單縣路和汶水路劃分的街區整齊有序,輪廓隨海岸線而變化。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中山路周邊,聖彌愛爾大教堂以及周邊的里院群落清晰可見。
湛山寺從1932年修建,由於抗戰爆發,歷經十年才建成。照片中可以看到大雄寶殿、三聖殿、藥師塔等建築。
1945年10月1日,拍攝的是膠州灣內第一大島——陰島,後來改稱紅島。
1945年10月10日,自北向南拍攝的青島太平山,照片右側遠處可見匯泉跑馬場。
1945年的滄口,是青島最大的工業區。大馬路(四流中路)是僅次於中山路的繁華街道。隨著城市發展,這裡已變成了居民區,往日繁華不再。
1945年的青島前海海濱及棧橋
七十餘年過去了,通過這些照片可以發現,青島這座城市已是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年的這些珍貴航拍照片真實地記錄下了1945年的青島,清晰的影像讓人們仿佛可以觸摸到曾經的那段歷史。
本組圖文源自《航拍中國1945》,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