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狂賺265億!被嘲「代工廠」的老牌車企,全靠華為撐腰?

2024-06-14     新銳作家文壇

起死回生!頂著華為光環的老牌車企,這次贏麻了。

據2024年財報顯示,賽力斯新能源車公司一季度的營收為265.61億元,同比增長421.76%,歸母凈利潤為2.2億元。

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公司是賽力斯集團旗下的品牌,公司成立幾年間,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卻在與華為合作後華麗逆襲,一度將市值從200億元增長到千億元。

可見,賽力斯之所以能夠扭虧為盈,與華為的智能技術是分不開的。

華為固然功不可沒,但賽力斯能站到新能源汽車的前沿,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

提起賽力斯,不得不追溯到它的前世---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

1986年,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成立,主要以生產和銷售電器簧、微車座墊簧為主。

趕上電器大發展的時代潮流,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的銷售業績一路飆升,規模也不斷擴大。

經過十年的蓬勃發展,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將售價僅1元的彈簧,賣到全國各地,並且承接了國內90%的洗衣機份額。

隨著汽車行業的日漸興起,鳳凰電器彈簧廠認識到,相比於單純的彈簧製造,減震器更具有高科技含量。

於是,彈簧廠業務擴展到汽車領域,著手生產以減震器為主的汽車零部件。

1996年,鳳凰電器彈簧廠成為長安汽車的供應商,並正式命名為渝安集團,這便是賽力斯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

在短短4年時間內,渝安集團的銷售業績一路高歌猛進,此時集團已不甘心於生產汽車零件,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整輛車的生產。

為了穩妥起見,集團決定先從摩托車開始試水。

為此,渝安集團不遠萬里請來義大利世界頂級賽車設計專家,與他們共同合作,聯合生產出XGJ150-23賽車。

這款賽車並未令人失望,多次在國際比賽中摘金奪銀。

有了頂級的技術支撐,渝安集團底氣十足。他們正打算在摩托車領域深耕時,一個絕佳的機會卻來到了眼前。

原來,專注於生產微型麵包車的合資公司東風集團,由於連年嚴重虧損,準備重新選擇合資夥伴。

這個消息對於正準備生產汽車的渝安集團來說,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2003年,渝安集團與東風集團達成共識,成立了渝安車輛有限公司。

經過2年半的深度研究與實踐,由渝安車輛有限公司生產的東風小康微型麵包車成功問世。

令人驚喜的是,東風麵包車剛剛推向市場,就迅速闖入全國微面銷量前3。

借著強勁的銷售勢頭,東風小康將產品不斷升級,並陸續推出了小康V27、小康K07、小康C37、小康風光等一系列產品。

這些產品,都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公司還特別注重產品宣傳,邀請當年人氣極高的王寶強作為產品代言人。

王寶強從草根明星到知名演員,成長之路可謂跌跌撞撞,這與渝安集團的發展史十分契合。

自從王寶強成為代言人,渝安車輛有限公司的汽車銷量一度猛增,公司也迅速發展為汽車領域的知名企業。

2013年,對渝安集團來說,是具有歷史轉折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公司不但成功上市,還陸續推出了風光330、360、370等類似MPV(多用途車)的產品,而且這幾款風光系列在業內銷售情況均遙遙領先。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歷時3年時間,再次研製出風光系列現象級產品——風光580,新580、580紅星版等新版本汽車。

風光系列現象級產品一經推出,銷量一度衝到2萬多輛,成為眾多車型中的佼佼者。

然而,瞬息萬變的市場,總會讓人猝不及防。

在經歷了一番如火如荼地銷售熱潮後,東風汽車的銷售情況開始出現急劇下滑態勢。

隨著人們對轎車需求量的日漸加大,很多企業紛紛湧入汽車生產領域。

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對原有的汽車企業造成了巨大衝擊,渝安車輛有限公司也未能倖免。

車輛的銷售量持續走低,這讓全公司上下憂心不已,如果短時期內銷量不能提升,公司將損失慘重。

窮則思變,為了讓公司生存下去,渝安車輛集團被迫開始了艱難的轉型。

這一次,公司另闢蹊徑,決定致力於新能源車的研發和生產,並選擇了一條留洋鍍金之路。

2016年1月,渝安車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公司,在美國矽谷成立。

為了讓新能源汽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賽力斯先後投資100億元,努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質量和技術實力。

幾年間,賽力斯已經手握近3000項核心技術專利,打造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行業領先的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自主掌握核心三電技術的企業之一。

2019年,賽力斯公司全力打造出一款中型的SUV——賽力斯SF5。同時還為這款車起了一個中文名字——金果EV,這便是華為智選SF5的前身。

金果EV有核心技術傍身,並在海外鍍金歸來,公司因此對這款車寄予厚望。

但誰也沒料到,新車投入市場後,卻反響平平,每個月的銷量甚至不足300輛。

據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報告顯示,賽力斯的營收分別為181.32億元和143.02億元。

2020年的銷售情況更是慘不忍睹,全年銷量只有700輛左右,虧損額更是達到23.08億元

這個結果讓公司上下震驚不已,原計劃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卻沒想到慘遭滑鐵盧,不但沒有收回投資成本,還導致公司虧損額越來越多。

在談及虧損原因時,相關負責人表示:

由於高端化智能電動汽車原材料成本、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都比較高,加之銷售情況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導致整體業績深受影響。

慘澹的銷量,致使投資成本全部打了漂兒,賽力斯折騰了這麼久,最後只是做了一場虧本的買賣。

在變則生、不變則亡的生死關頭,賽力斯急需一位強有力的推手,助推賽力斯扭虧為盈,並在新能源汽車的比拼中搶占一席之地。

而讓賽力斯起死回生的救世主,正是華為

2021年底,賽力斯集團公司的掌門人張興海,帶著公司全部家當與華為正式合作。

同年4月15日,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車型上市。

這是賽力斯與華為深度合作後,打造的首款車型。

智選SF5整體框架與之前的金果EV並無太大區別,其最大的不同是,逆變電技術全球第一的華為,在車內搭載了華為HICar車機系統,是極其亮眼的存在。

智選SF5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2021年10月底,SF5的銷售量已經突破2200輛。

雖然與其他車企比起來,這個銷售數據不算太亮眼,但與之前的銷售數據相比,這款售價在20萬以上的車型,能有如此的銷售量,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就這樣,在美國鍍金無果的賽力斯,在貼上國產標籤後,反而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讓賽力斯真正翻身的是,與華為聯手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AITO問界。

相比於智選SF5,問界的誕生更吸引人的眼球。

這款車型採用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1.5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92KW,電池容量為40KW,綜合續航里程為1000km.

隨著問界新M7、問界M9的發布,銷售市場一度火爆。

2023年全年,賽力斯累計汽車銷量達106703輛,同比增長33.31%。47萬起售的問界M9上市136天,累計突破8萬輛。

賽力斯更是憑藉這份銷售業績,榮獲2023國潮創新榜樣先鋒品牌。

截至2023年底,問界已經成為月銷量過3萬的新能源品牌。與此同時,問界M9 還拿下了超過5萬份的大訂單。

進入2024年,AITO問界全系一季度交付85842輛,成功超越理想,奪得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

在大部分車企發展不景氣的大趨勢下,賽力斯能夠扭虧為盈,實屬不易。

不得不說,華為公司為賽力斯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正是有了華為的加持,才讓賽力斯一躍成為新能源第一梯隊玩家。

而今,華為的智駕技術還在不斷精進。

據專業人士介紹,華為爭取在明年走向L3級別自動駕駛商用,2030年要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目標。

儘管賽力斯未來發展的前景一片大好,但公司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

眼下,新能源車企交付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用戶在付款後,公司都是經過1-2個月才能交付新車,如果新能源車在設計、排產或供應鏈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延期交付。

這樣一來,不但消費者不滿意,公司的誠信度也會深受影響。

不過賽力斯正在積極尋找解決措施,希望通過收購超級工廠、推動產能擴張等方式,解決延時交付的問題。

賽力斯能否接住這波「潑天富貴」,還要看後期交付能力是否跟得上。

從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到渝安集團有限公司,再到如今的賽力斯集團有限公司,賽力斯總共經歷過3次重要轉型。

而賽力斯新能源公司成立至今,也已經走過了8年造車路。

在與華為深度合作後,又經過3年跨界融合,生產出3款智能電動汽車,終於讓賽力斯在激烈的角逐中擁有一席之地。

「窮則思變」,賽力斯與華為的「聯姻」,是公司最正確的選擇。

搭上華為的「智能順風車」,賽力斯從一個掉隊的「老兵」,成為新賽道的「卷王」。

賽力斯的成功之路,也為那些處於艱難時刻的企業,提供了最好的參考方案。

但尋求好的合作夥伴固然重要,但唯有自身實力強大,才是一個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無論是人,還是公司,靠人都不如靠己。

-END-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跟華為綁定越深賣的越好?

光明網:賽力斯攜新技術亮相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

中國經濟網:賽力斯1-5月銷量15.68萬輛

新浪財經:賽力斯

作者:塵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9d150e3a777bd379370c80c51f01e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