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指兩種鳥嗎?

2023-06-20   關山聽風

原標題: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是指兩種鳥嗎?

農村一些傳統俗語,一般有多層含義,現在人們解讀時,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釋,這也就是俗語之所以至今還廣為流傳的原因,也是俗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民間長盛不衰的原因。

「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就是這樣一句有多種含義的俗語,也是在解讀時容易引起爭議的俗語。

引起爭議主要是句子中的「老相好」和「青笛嫂」。對這兩個名稱,民間的普遍共識是指女人,可一些人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認為這兩個個名稱與女人無關,是指兩種鳥。

一、老相好和青笛嫂分別指兩種不同的女人

1、老相好

「老相好」這種名稱,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新詞語,在明清白話市井小說中,出現的頻率還比較高,比如,明代的白話市井小說《三言二拍》就多次出現這個詞語,《紅樓夢》也同樣使用了這個詞語。

「老相好」在漢語的有兩個釋義,一個是相交已久的好友;另一個是指老情人,現在民間口語中多指老情人。

老情人不一定指女人,可以指男子的老情人,也可女子的老情人。本文解讀的這條俗語中,根據舊時農村背景,「老相好」通常指女人,且專指合法婚姻之外女人。

2、青笛嫂

「青笛嫂」是一種比喻的說法。過去民間傳統加工笛子的方法,通常把竹子砍回來後,放在陰涼處放置兩年以上,等竹變干,竹皮由青轉黃後,才可能加工,這種做法叫「走性」。

如果沒有經過「走性」的竹子,用來做笛子,做出來的笛子是青色的,叫青笛。青笛表面看出來比較漂亮,但音準和音色不好,時間長了還會變形、開裂。

因此,過去農村青笛比喻成中看不中用的人,比如,舊時農村,人們把中看不中用的男子稱為「青笛哥」,把中看不中用的女子稱為「青笛嫂」。

「青笛嫂」是指模樣生得漂亮,惹人喜受,但是,這種女人不懂得相夫教子和勤儉持家過日子。

窮人家娶了這樣中看不中用的媳婦,只知對鏡梳妝、描眉打扮,談得上男耕女織,成不了丈夫的內助,說不定還會惹來無妄的禍端。

這也就是舊時農村說「丑妻、薄田、破棉襖」,是農家三件寶,主要是貧窮人家的男子娶了丑妻後,能守住,不會招來禍害。

綜合以上兩方面的含義,「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的意思就是:

家裡富裕的男人,不能在外拈花惹草,包養女人,家裡的財富再多也會敗光;

家裡貧窮的男人,娶妻不能只看外表,娶中看不中用的女人,家裡有這種女人就很難富裕起來。

二、老相好和青笛嫂分別指不同的兩種鳥

現在一些人認為,俗語中的「老相好」和「青笛嫂」與女人無關,分別指兩種鳥,這也算是另有一說。

1、伯勞鳥

這種說法認為,俗語中的「老相好」是指伯勞鳥。

伯勞鳥,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名稱不太一樣,又稱為百羅鳥、伯勞頭、屠夫鳥等,是一種小猛禽。

我國古代很早就認識了這種鳥,古代的名稱叫鵙或鴂。《詩經》中《國風·豳風·七月》一詩有這樣的句子:「七月鳴鵙,八月載績。」《爾雅·釋鳥》:「鵙,伯勞也。」

鵙之名,以其叫聲取名,因為這種鳥的叫聲為「鵙鵙(jú jú)」,故名之。而鵙叫伯勞,則出自周朝周宣王時期的一個傳說故事。

這個故事載於《曹子建集》卷十《令禽惡鳥論》,現摘錄如下:

昔尹吉甫信後妻之讒,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俗傳云:吉甫後悟,追傷伯奇。出遊于田,見鳥鳴於桑,其聲 噭然,吉甫動心,曰:「無乃伯奇乎?」鳥乃撫翼,其音尤切。吉甫曰:「果吾子也。」乃顧曰:「伯勞乎?是吾子,棲吾輿;非吾子,飛勿居。」言未卒, 鳥尋聲而棲於蓋。歸入門,集於井幹之上,向室而號。吉甫命後妻載弩射之,遂射殺後妻,以謝之。故俗惡伯勞之鳴,言所鳴之家,必有屍也。

這個故事原來的用意是要解釋,為什麼世間為什麼都很厭惡伯勞鳥的叫聲。故意雖然講述了尹吉甫後妻,為前妻的兒子報了仇,但總的來說,但伯勞在家裡的叫聲,丟了人命,不吉利。

古代民間也就形成了厭惡伯勞之鳴的習俗,古人甚至迷信地認為如果伯勞在哪家鳴叫,哪家也就會出現人命禍事。

在《令禽惡鳥論》這篇文章中,上面這個故事還只是人們厭惡伯勞之鳴的原因之一,文章還例舉了另外一種說法:

伯勞以五月而鳴……伯勞蓋賊害之鳥也。屈原曰:「鶗鴂之先鳴,使百草為之不芳。」

鶗鴂,也就是古代楚地對伯勞鳥的稱謂。意思是說,如果伯勞鳥在農曆五月以前鳴叫,連百草都長得不茂盛,民俗中當然認為不吉利。

除了以上兩種說法,在近代農村還有一種說法。伯勞鳥喜歡捕捉蟲子吃,宅們每天要捕捉大量的蟲子。伯勞鳥體形比較小,也就與麻雀大小差不多,每天捕捉的蟲子吃不完,它們就把蟲子的屍體掛在樹上。民間便認為伯勞鳥是不吉利的鳥。

以上的民俗說法,也就成了人們不敢喂養伯勞鳥的原因。

2、青笛鳥

青笛鳥,是一些地方的俗稱,主要是背部為綠色,過去農村把綠色和青色統稱為青色,因此而得名。青笛鳥又稱繡眼鳥、青笛仔、青啼仔。

青笛鳥的叫聲婉轉悅耳,食性很雜,是一種比較好喂養的鳥。再說,在我國傳統鳥文化中,喂養青笛鳥沒有什麼民俗禁忌,民間也就喜歡喂養這種鳥。

過去,青笛鳥在農村數量比較多,是一種價格很低廉的小鳥,經濟價值不高。不像竹鷓鴣、畫眉等,經濟價值比較高。

舊時,農村窮人家養鳥,不是為了遊手好閒,而是實用性很強,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一些人利用喂養的鳥鳴,來誘捕野生的鳥,然後用來賣錢。因此,喂養青笛鳥中看不中用,還白白耽誤時間,甚至會墮入玩物喪志、遊手好閒的境地。

青笛鳥還有一個特點,進入繁殖期後,雄鳥鳴唱頻繁,尤其是多隻雄鳥向雌鳥求偶時,雄鳥會相互不甘示弱,整天圍在雌鳥身傍競相高聲鳴唱。

這也就是窮人家不吉歡喂養青笛鳥的主要原因。

從以上兩個方面來看,把伯勞鳥比作「老相好」,把青笛鳥比作「青笛嫂」,沒有典故可言,一般認為是來源於方言的諧音,即老相好與伯勞鳥諧音,青笛嫂與青笛鳥。

因此,「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農村俗語的第二種解釋,得不到普遍認可,得到農村民眾普遍認可的還是第一種解釋。事實上,第一種解釋,從農村現實生活中來說,更具教化和警示作用。

總而言之,農村很多傳統俗語,往往有多種含義,在理解上,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不相同,我們不能武斷地判定誰對誰錯,不存在對錯之分。這也是傳統俗語能流傳下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