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灸:瀏河 我捎回海的消息
一條古街上祖先都是木匠
工作是為七下西洋大船總裝
天妃宮鄭和上的七柱高香還在保佑潮起潮落
瀏河上的木板浮橋被睜著兩隻大眼晴的拱橋替代
米酒的香氣吹得酒晃無風自展
櫓槽河更是搬起所有的石頭逼我們步行
只有一棵楓樹還保留晚秋的氣節
我們只好把目光鎖定應該滴雨的屋檐
當年從蘇州步行去上海的人應該在這避過雨
有沒有一把油紙傘曾在雨巷流連
江南的雨絲織成的綢緞
從這裡改走水路去南洋非洲歐洲探險
可能這就是這的孩子願意習武的原因
可詩的種子就象天妃宮草坪上的落葉
無論輕重
都會乖巧從容
小巷內又傳來麻將聲聲
據說
這是三寶大人利用造船的邊角廢料
為水手消閒量身打造的流傳最廣的發明
陳泰灸: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副會長。世界詩人大會中國辦事處副秘書長、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理事、《詩刊》子曰詩社理事、《中詩網》副主編、《漢詩學刊》主編、《國家詩歌地理》雜誌特邀副主編、世界藝術文化學院名譽文學博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4jgAm8BMH2_cNUgR6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