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敢:我與王鴻先生

2023-05-08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吳敢:我與王鴻先生

1983年1月11日,王鴻先生時任江蘇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主任,我曾發信要求到其麾下工作。他未回信,後來我任職後才明白,他當時沒有這個權限,事後我就一直未再提起此事。5月23日,我已在徐州市劇目工作室工作,參加徐州市文化局創作工作會,會議邀請王鴻先生做輔導報告,我感到他是一個很懂行的專業幹部。

《金瓶梅詞話》,戴鴻森校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1984年底,我出任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長。1985年6月8—12日,首屆全國《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在徐州召開。時新版《金瓶梅詞話》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剛剛發行,會議憑購書卷購買。王鴻先生已升任文化廳副廳長,沒有出席該次會議,我讓及巨濤兄給王鴻先生寄去一套。

收到1985年7月16日王鴻先生信函,曰:

吳敢、及巨濤同志:

您們好!蒙饋贈的《金瓶梅詞話》上下冊已收到了,十分感謝。

今年八月中旬至九月上旬,省京劇院部分演員將去加拿大參加中國友好月活動,省政府要我帶隊前往。近期我將隨京劇院同志一同去南京市郊區集訓。回國以後,當抽時間來徐州拜望。

匆此 順祝

文祺

王鴻 16/7

1985年8月26—30日,徐州市文化局舉行新編柳琴戲《瓜棚風月》《新台滴血》(《新台滴血》後改為徐州梆子)觀摩研討。

26日下午,偕張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辛原(市文聯黨組書記)、周廣傑(市文化局黨委副書記)、李子豐(市文化局副局長)等去徐州站接南京來領導、專家陳超、王鴻、梁冰、湯池、連福和,晚張艷即設宴招待於南郊賓館,我隨丁愛華(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辛原、李子豐等作陪。

《王鴻文選》

27日上午,偕丁愛華陪南京來賓參觀兵馬俑博物館、黃河公園、雲龍湖、泉山森林自然保護區、彭苑。晚即去市紡織俱樂部看銅山縣梆子劇團演出《塞上芳草》,銅山縣副縣長楊秀英等陪看。

28日上午,陪王鴻、梁冰、湯池、連福和去市紡織俱樂部看江蘇省梆子劇團、徐州市京劇團準備參加江蘇省青年演員大獎賽節目。

11:00隨王鴻、梁冰、湯池、連福和、張艷、丁愛華、辛原去徐州站接北京來領導、專家郭漢城、楊毓敏、魯煤、楊哲民、胡金兆、於允科。午江蘇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家正和市長何賦碩宴請南北二京來賓於南郊賓館,我隨蘇士語(市委常委、副市長)、張艷、丁愛華、辛原、劉建平(市文化局黨委書記)作陪。晚即陪南北二京來賓去地區會堂看江蘇省柳琴劇團演出《瓜棚風月》,蘇士語、張艷、丁愛華、辛原、李子豐陪看(參見下圖,二排右起第六人即王鴻)。

1985年8月27日郭漢城、楊毓敏、魯煤、楊哲民、胡金兆、於允科、王鴻、王進珊等觀看江蘇省柳琴劇團演出《瓜棚風月》合影於

29日上午,召開《瓜棚風月》座談會,我主持,南北二京來賓,辛原、江蘇省柳琴劇團負責人、該劇組主要演員、各縣觀摩人員出席。午市文聯宴請南北二京來賓,我隨蘇士語、張艷、丁愛華作陪。晚陪南北二京來賓去地區會堂看江蘇省柳琴劇團演出《新台啼血》,蘇士語、張艷、丁愛華、辛原、李子豐陪看。

30日上午,召開《新台啼血》座談會,我主持,南北二京來賓(陳超、楊毓敏、湯池缺席)、辛原、江蘇省柳琴劇團負責人、該劇組主要演員、各縣觀摩人員出席。

1986年11月5—11日,徐州市文化局會同淮陰市文化局,山東省臨沂地區文化局、棗莊市文化局,安徽省蚌埠市文化局在徐州聯合舉辦「蘇魯豫皖首屆柳琴·泗州·淮海戲劇節」,這是一次跨省聯誼性活動,得到蘇魯豫皖文化廳的支持,王鴻先生更是親臨指導(參見下圖,中間三人為馬少波、王鴻、徐州市市長許仲林)。

1986年11月5日首屆柳琴節開幕式主席台

王鴻先生對徐州的新創作劇目很重視,尤其是宋詞先生的現代戲《瓜棚風月》。1986年11月21—23日,王鴻先生偕江浩、李存傑、鄭桂珍再次來徐,當晚即至淮海堂看話劇團演出《桃花灣的娘們》。11月22日晚去湖濱影劇院看江蘇省梆子劇團演出《新台啼血》。11月23日晚去中山堂看江蘇省柳琴劇團演出《瓜棚風月》(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二人即王鴻)。

1986年11月5日與王鴻、劉輝等合影於徐州首屆柳琴戲劇節

王鴻先生對重要劇目和人員事必躬親的工作態度與方法,令我肅然起敬。三年的交往使我與王鴻先生建立了相互的信賴,不僅是關係良好的上下級,並正在逐漸成為朋友。1988年初,王鴻先生已出任省文化廳廳長,交給我一個舉足輕重的任務,即承辦中國戲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擴大會。

1988年6月14—17日,中國戲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擴大會在徐州召開(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九人即王鴻)。

1988年6月14日中國戲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擴大會合影於徐州中國礦業大學

6月14日午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戲曲學會、徐州市文化局於礦大外招聯合設宴招待與會人員,王鴻、梁冰和我分别致祝酒詞(參見下圖,站立者中間一人即王鴻)。

1988年6月14日午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戲曲學會、徐州市文化局宴請中國戲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擴大會與會人員

晚全體與會人員去江蘇省柳琴劇團排練廳觀看徐州市戲曲青年演員專場彙報演出,許仲林、王希龍(徐州市副市長)陪觀(參見下圖,二排左起第一人即王鴻)。

1988年6月14日為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會專場演出折子戲合影於江蘇省柳琴劇團

6月17日午中國戲曲學會主要負責人接見江蘇省與徐州市會務工作人員(參見下圖,前排左起第五人即王鴻)。

1988年6月17日中國古代戲曲學會主要負責人接見會務人員合影

這是中國戲曲學會空前絕後的一次常務理事擴大會,也是到會規格最高最全的中國戲曲文化盛會。中國戲曲學會雖然不像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後來那樣紅火,但其乃依託全國文化系統設立,因此對當代戲劇的影響,亦非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所能比擬。

1989年6月15—19日,首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在徐州舉行開幕式,劉輝主持,我做籌備情況報告,王利器致開幕詞,王希龍致歡迎詞,王鴻致賀詞(參見下圖,前排左起第十二人即王鴻)。

1989年6月15日首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合影於徐州

晚王利器、徐朔方、王鴻、梁冰等與會人員觀看江蘇省梆子劇團演出《潘金蓮》於江蘇省柳琴劇團排練廳。

6月16日晚,王利器、王鴻、梁冰等與會人員觀看徐州市京劇團演出《金瓶二蓮》於江蘇省柳琴劇團排練廳(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五人即王鴻)。

1989年6月16日徐州市京劇團為首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演出《李瓶兒》合影

1989年王鴻先生擬調我到省廳工作,並商情省委組織部同意,於12月19—20日派人事處處長沈季姚到徐州商調。我後來問過王鴻廳長,王廳長說當時只能平調,但省廳藝術處、省藝研所、省昆、南圖、南博可任選其一。

遺憾的是,徐州市委不放我,我也沒有堅持。我不知道省廳商調後是一個什麼具體結論,也不知道到省廳工作會是一個什麼格局和結局,但相信將是一個更高層面的鍛鍊,我在王鴻先生指導下會有一個較大的進步。

1990年9月7日下午,我去徐州站接王鴻、譚慕平,即陪送豐縣去人民劇場觀看小鳳凰梆子劇團演出《戰洪州》。

9月8日下午,去徐州站接郭漢城、韓健民夫婦,劉厚生,馮其庸,何為,霍大壽,龔和德,胡曉峰,吳大維等,即宴請於虹光大酒店,南京來賓亦在座,吳晶(徐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孟慶華(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作陪。

晚江蘇省梆子劇團40周年團慶在徐州會堂舉行開幕式,我主持,吳晶致開幕詞,劉厚生、王鴻講話。接著演出《潘金蓮與李瓶兒》(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七人即王鴻)。

1990年9月8日江蘇省梆子劇團40周年團慶合影

9月9日上午,在南郊賓館召開《潘金蓮與李瓶兒》座談會,南北二京來賓與會(參見下圖,前排左起第七人即王鴻)。

1990年9月9日與郭漢城、馮其庸、王鴻、何為、劉輝、譚慕平等合影於徐州江蘇省梆子劇團40年團慶

晚去徐州會堂陪南北二京來賓觀看張虹折子戲專場(參見下圖,前排左起第四人即王鴻)。

1990年9月與郭漢城、馮其庸、王鴻、何為、劉輝、霍大壽、龔和德等合影於徐州會堂江蘇省梆子劇團40周年團慶

9月10日上午,在南郊賓館召開張虹表演藝術座談會,南北二京來賓與會。午在友誼酒家宴請南北二京來賓,晚去徐州會堂陪南北二京來賓觀看老藝人專場,劉希倫(徐州市政協副主席)等陪觀。

1990年10月12—16日,我帶隊去南京參加江蘇省第二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15日午,宴請王鴻、李培健、方洪友於四川酒家,席間說起《潘金蓮與李瓶兒》,王鴻先生再次希望戲應以李瓶兒為主。

收到王梅帶來王鴻先生10月20日信函,曰:

吳敢同志:

您好!省第二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評獎結果諒已知道,這次大賽的整體水平超過首屆,徐州參賽水平及得獎人次列於全省各市之首。大家都很高興,這是您市這幾年狠抓青年演員培養,注意選拔優秀人才的結果。匆此 順祝

文祺

王鴻 20/10

江蘇梆子戲《李瓶兒》節目單

收到1990年11月13日,王鴻先生信函,曰:

吳敢同志:

您好!周長鍾送來的《李瓶兒》劇本,我在去無錫參加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創作研討會期間,已抽時間閱讀了。劇本比原稿是有進步的,特別是對潘金蓮的形象把握,比原稿要妥帖一些。但也感到修改本比較平,戲的分量不足,對李瓶兒、西門慶的刻畫均欠「立體感」。我準備將劇本轉李培健等同桌看看,如有可能,以後安排重讀一次。

聽說有人向中宣部寫信,對此劇提出意見。我明天去湖南,見到賀敬之同桌時,準備面述我所了解的情況,請勿念。此祝

時綏

王鴻 13/11

王鴻先生對徐州市文化局的工作,鼓勵與支持一以貫之,參見後文。

1991年1月16日,王鴻廳長專程來徐。晚即宴請於友誼酒家,蔣力(中國文化報副刊部主任)、張連珍(徐州市委副書記)、吳晶、丁養華(徐州市副市長)、任儒俊(徐州市文化局黨委書記)等在座,畢即去徐州會堂觀看江蘇省梆子劇團演出《李瓶兒》,丁養華、薛家佩(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等陪觀。

1月17日上午,在花園飯店召開《李瓶兒》座談會,與會人員予以較高評價,王鴻先生並說爭取江蘇省崑劇院與江蘇省梆子劇團一起晉京演出。如果一起晉京,這將是一個更好的措置。後來我專程派及巨濤去省廳彙報,及巨濤歸來說省廳藝術處認為一個市局與省廳聯合組隊不太適宜。我沒有向王鴻廳長核實這個意見,現在看來可能是個失誤。

1991年4月11—30日,江蘇省梆子劇團《李瓶兒》劇組和張虹、陳秀蘭兩個折子戲專場在北京演出。江蘇省崑劇院同時在京演出,文化廳副廳長劉俊鴻帶隊。

4月19日下午王鴻陪郭漢城、薛若琳到北方飯店徐州晉京演出指揮部來訪,鼓勵我們正常演出,努力演好。

1991年4月20日《李瓶兒》演出合影於北京吉祥劇院

4月20日晚,《李瓶兒》在吉祥戲院首場演出(參見上圖,二排左起第三人即王鴻)。凌啟鴻(江蘇省副省長)、王鴻、胡振龍(徐州市委副書記)陪張庚、郭漢城、趙尋、馬少波、阿甲、舒強、李超、李紫貴、何為、徐曉鍾、嚴正、俞琳、齊致翔、李超、李紫貴、劉詩嶸、張書義、李維新、薛若琳、霍大壽、吳祖光、曲六乙、沈達人、王育生、石維堅、吳曉鈴、王利器、馮其庸、杜維沫、沈天佑、盧興基、杜維沫、劉輝、郭林祥、李雪峰、粱光第、劉導生、榮高棠、高占祥、曲潤海等觀看。

1992年8月6日下午,去睢寧迎接王鴻小時並同去朱樓看望黃玉琪。晚縣委縣政府宴請,王鴻、省人事局沈局長、縣委書記徐毅英、縣長韓某、宣傳部長賈某等在座。

8月7日晚,去徐州會堂觀看《孫尚香》,黃曉萍飾孫尚香。王鴻、張輝、譚慕平、張連珍、張建國(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瑞田(徐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士語(徐州市人大副主任)、丁養華、李鴻民(徐州市政協副主席)、張紹俊(徐州市人大教科文委員會主任)、薛家佩及江蘇省文化廳舉辦之知名演員讀書班人員與觀。

8月8日上午,在南郊賓館召開《孫尚香》座談會,王鴻、譚慕平、黃曉萍、黃玉琪、陳德溥、楊徳勛等與會。午宴請王鴻、譚慕平、黃玉琪、陳德溥、黃曉萍夫婦於會堂大酒店,張連珍、張建國、丁養華、張紹俊、薛家佩等作陪。晚去徐州會堂觀看《孫尚香》,李水蓮飾孫尚香,王鴻、薛家佩等與觀(參見下圖,右起第二人即王鴻)。

1992年8月8日合影於徐州會堂

1992年9月24—27日,江蘇省召開第五次文代會。26日上午,在鐘山飯店召開全體會議,宣布文聯委員名單,我為其一。下午召開第一次全委會,選舉王光煒為省文聯主席,王鴻、趙緒成、張繼青、潘震宙為副主席。

1992年10月17—20日,,92中國國際《紅樓夢》研討會在揚州召開。18日晨,訪王鴻先生,談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事。

王鴻說:「對徐州參賽此次獎項,我最有發言權,除你們外迄今竟沒有一個人找我。」上午舉行開幕式(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三人即王鴻),孫遜主持,馮其庸致開幕詞。王利器、李炳才(揚州市市長)、周策縱、伊藤漱平、陳慶浩、皮述民、柳存仁、王鴻、姚北華、蔣和森、陳毓羆、張錦池、丁章華(揚州市外辦主任)在主席團就坐,我亦在主席團前排就坐,並代表中國《金瓶梅》學會致賀詞。

1992年1018日吳敢代表中國《金瓶梅》學會在'92中國國際紅樓夢研討會開幕式上致辭

10:00,合影(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四人即王鴻)。

92中國國際《紅樓夢》研討會合影(局部)

19日晚,觀看江蘇省崑劇院張繼青演出《尋夢》《痴夢》、胡錦芳演出《題曲》《刺虎》演出後,偕高軍、趙曉義訪王鴻先生,再談梅花獎事,為明晚卜鍵組織之新聞發布會準備提綱。

收到1993年12月20日王鴻先生信函,曰:

吳敢同志:

您好!好久未見面了,常在念中。

我於今年六月正式離崗以後,由於仍擔任一些社會職務,還是閒不下來。當然,比之過去的行政事務,要輕鬆多了,也舒暢多了。

今年九月,文化部邀我去成都參加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南方片),任評委,看了不少好戲。歸途經三峽、葛洲壩等地,了卻一游長江中上游的心愿。本月二十一日,文化部在廈門召開全國群文系列職評正高評委會,邀我去任評委主任,今天上午就要啟程了。

不久前,及巨濤、張文藝等同志來寧,他們帶來了您對我的深厚情誼,非常感謝。在任期間,對徐州的文化工作幫助甚少,深以為憾。今後很想在自己所擔任的社會職務內,和你們合作辦一點事情。盼多聯繫。匆此 順頌

文祺

王鴻 1993.12.20晨

1994年3月4日上午,江蘇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南京後勤禮堂舉行開幕式,王霞林主持,孫家正傳達全國會議精神,陳煥友做報告。晚訪某省領導,有人給我幫倒忙,將我與徐州市委對立起來,毫無根據在報紙點人的名,叫我也告,一打就贏,但對方只要認錯,就要有領導胸懷,維護大局穩定云云。

《揚州散記》

3月6日晚,黃玉琪宴請於中心大酒店,王鴻、陳希明、於的水、朱賢寶(睢寧縣文化局長)等在座。席間,我告知某省領導的看法,王鴻先生也希望我努力克服困難,並告誡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我在順利時工作可以乾得風生水起,在逆境中尚缺乏歷練,還不懂得仕途經濟與人情練達。王鴻先生說人生道路充滿坎坷險灘,沒有在困頓時的應對能力和應變權宜,是要吃虧的。我知道,這是王鴻先生的官場體悟和由衷之言。

收到1996年11月10日,王鴻先生信函,曰:

吳敢同志:

您好!好久未見面了,不知近況如何,常在念中。

《馬少波近作選》於不久前問世,內中收入有關徐州的詩文。馬老來徐州參加文化藝術界的活動,觀摩戲劇演出,都是在恁任局長期間,且都是由您邀請來徐;馬老對《李瓶兒》和張虹的論述,是出自一位戲劇界老前輩的公正評介。今天重讀這些詩文,倍感親切。

我購買了幾本馬老的新作,分增一些好友。現送上一冊,供留念。

時綏

王鴻

十一月十日

1997年6月30日上午,接王鴻先生電話,看到《中國文化報》所登馮其庸為《曲海說山錄》所作序,說出我們要說的話。梅花獎官司如此,可謂荒唐雲。

《曲海說山錄》

1997年9月6日20:00,楊徳勛陪王鴻先生來訪,幾句問候之後,話題直入梅花獎官司。

王鴻說看過《我當被告》與省高院判決書後義憤填膺,說他最知道第九屆梅花獎的是非曲直,但奇怪的是一直無人找他調查;說他與中國劇協書記處幾位書記均是朋友,霍大壽人品最好;說「梅花獎舞弊」,誰定的案?問題是張虹夠不夠梅花獎的條件,夠條件評不上,為什麼?夠條件設流動票箱又有什麼?

張虹是江蘇省首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一等獎第一名,在省八屆黨代會開幕式上唱壓台戲,一下拿住全場幾千人,這才是真藝術、真水平,不能像今天拿出的《江蘇梆子志》那樣無藝術良知;《江蘇梆子戲志》不寫江蘇省梆子劇團寫什麼?寫江蘇省梆子劇團,不寫其40年團慶寫什麼?

《江蘇梆子戲志》

說老吳離局後兩年徐州什麼也沒搞出來,王中文當老好人,什麼事也不幹;說省廳有些人對第九屆梅花獎其實很清楚,但不能站出來說話,有人只做官不做人;而高軍做人才做官;下次我單來,不要文化局接待,只找老吳;說省高院判決後,沈達人出面說不要再開新聞發布會去擴大影響,王霞林決定全省報刊不宣傳,就這樣已經偏袒了;說某人出書走向極端,也必會走向反面;說不要先向省高院申訴,可先發文或內參,可先請名流聲援,可通過政協在《人民政協報》發文,形成聲勢,有了氣候,再說申訴的事;說是非曲直,自有公論,要坦然處之;說中國缺少仗義執言之士;說馮其庸序在省高院判決後寫,並在中國文化報上發表,是對老吳最及時最公正的評價,所以我看到後即打電話給老吳表示贊同云云。

直至22:00,幾乎都是王鴻先生一個人在評說。這是一個老藝術家的肺腑之言,是一個老文化人的是非之聲,是一個廳級幹部的公正之論,我和德勛兄都很受感動。王鴻廳長的這段言論,是迄今為止我聽到的最透闢的至理名言。

話用如此直白的方式說出,也只有真性情之人才能做到。可惜,這樣的言語,徐州市沒有人能夠言及。不過,《中國法制報》發了內參,《人民政協報》發了文,王利器、馮其庸、吳奔星、徐朔方、吳小如、寧宗一等60位全國名流聲援(參見《世紀末的黑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1月一版),也沒能動搖當時江蘇省某一兩個領導人罔顧事實和毫無法律意識的偏袒,難怪徐州市官場沒有人敢說話。

《世紀末的黑客》

王鴻先生說到做到,1999年便是其與我合作交往最多的一年。我們合作承辦了「面向21世紀的中國說唱文藝學術研討會」,召開了「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策劃了江蘇省崑劇院來徐州參會、演出,參加了徐州教育學院建院40周年大會,舉辦了「面向未來——慶祝徐州教育學院建院40周年文藝演出」等。

1999年6月10日晚,去徐州市雲泉山莊看望王鴻夫婦、王海清、苗藝明,商談「中國說唱文藝學會1999年年會暨徐州教育學院建院40周年文藝晚會」事。

1999年611日與羅揚夫婦、王鴻、許邦、吳文科、王海清、苗藝明、吳安琳合影於徐州雲泉山莊

6月11日下午,會同南京來賓去雲泉山莊看望羅揚夫婦、許邦、吳文科,具體座談承辦「中國說唱文藝學會1999年年會暨徐州教育學院建院40周年文藝晚會」事(參見上圖,前排左起第二人即王鴻)。

1999年6月11日與王鴻合影於徐州雲泉山莊

晚即宴請於玉蘭廳,李為健(徐州市委副書記)、權太保(市財政局長)等在座。

1999年6月12日合影於徐州教育學院

6月12日上午,陪南北二京來賓參觀徐教院(參見上圖,前排右起一、二人即王鴻夫婦)、龜山漢墓(參見下圖,前排右起第四人即王鴻)、漢城。

1999年1112日與羅揚、王鴻等合影於徐州龜山漢墓

6月14日,午宴請南北二京來賓於雲泉山莊,蕭樹平、馬奉信(市文化局副局長)、唐晉元(徐州教育學院副院長)在座。下午代表徐州教育學院就承辦「面向21世紀的中國說唱文藝學術討論會」和舉辦「面向未來大型文藝晚會」與中國說唱文藝學會、江蘇省社會文化交流協會簽訂協議書(參見下圖,右一人即王鴻)。

1999年6月14日與羅揚、王鴻合影於徐州雲泉山莊

11月6日晚,宴請王鴻、羅揚、張世英母女、許邦夫婦、榮天嶼、吳文科、苗藝明、王海清、程永玲、張廷玉、袁永恆、李金斗、馮光鈺、王兆一、周良、吳宗錫、馬克於雲泉山莊,李為健、權太保、張遠芬(徐州教育學院原院長)、孫洪安(徐州教育學院副院長)在座。

11月7日上午10:00,徐州教育學院慶祝建院40周年大會在徐州市中山堂召開。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說唱文藝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委員羅揚,省教委原主任葉春生,省文化廳原廳長、江蘇省中外社會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鴻,省文化廳副廳長顧欣,徐州市委副書記李為健,徐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曹開林、丁養華、劉相,徐州市副市長高之均,徐州市政協副主席蕭樹平,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常務書記、音樂理論家馮光鈺,中國曲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中國曲藝家協會顧問、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吳宗錫,中國群眾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說唱文藝學會理事、中宣部文藝局原副局長榮天嶼,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說唱文藝學會副會長、成都市曲藝團團長、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程永玲,中國說唱文藝學會副會長許邦、周良,中國說唱文藝學會理事李金斗、王兆一、張世英,電視連續劇《漢劉邦》劉邦扮演者、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劉文治,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羅承選,徐州師範大學校長周明儒,徐州醫學院黨委書記孟祥才,江蘇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方國才,淮陰師範學院院長陳發鬆,民盟徐州市委主委、市政協副主席王維蘇,民進徐州市委主委、市政協副主席吳報強,九三學社徐州市委主委、市政協副主席邵震傑,江蘇省教委師教處處長鞠勤,鹽城師範學院副院長夏斯存,南通師範學院副廳級調研員丁品福,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訓練部副部長張生余大校,鎮江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潘天華,連雲港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鄭波,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袁文,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王文讓,無錫教育學院副院長曹至濤,徐州市委黨校黨委書記、副校長王斌,徐州市教委副主任張廣煥,彭城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沈超,徐州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郝朝軍,徐州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沈鑽,徐州教育學院原黨委書記、院長李振坤、孟慶華、楊裕華,徐州教育學院原黨委書記沈士才、王玉樓,徐州教育學院原院長司雲勝、張遠芬,徐州教育學院原副院長姚桂華,徐州教育學院領導班子全體人員,以及校友代表、江蘇省名教師、特級教師李震出席大會並在主席台就坐。

1999年11月7日徐州教育學院40周年校慶演出合影

11:00—12:30,舉行「面向未來——慶祝徐州教育學院建院40周年文藝演出」(參見上圖,前排右起第七人即王鴻),總顧問王鴻,總策劃吳敢,策劃唐晉元、吳文科、苗藝明、及巨濤、陳雷、褚鐵鷹、張文藝、武愛平,主持人劉文治、吳安琳。

日場演出次序:

1、徐州市歌舞團表演的舞蹈《吉祥如意》;

2、江蘇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文華獎獲得者袁曉紅的女聲獨唱《我從東方來》;

3、程永玲的四川清音《小放風箏》;

4、南京市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金獅獎獲得者呂少明、馬克的相聲《戲迷說戲》;

5、由江蘇省梆子劇團國家一級編劇周長忠作詞、國家一級作曲董瑞華作曲、國家一級導演張文藝導演,由徐州市金山橋教育集團藝校伴舞,由江蘇省梆子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第九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張虹,江蘇省梆子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李先鋒,江蘇省柳琴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王曉紅,江蘇省柳琴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孟浩,徐州市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李水蓮、邵建偉演唱的戲曲連唱《一代代紅燭如炬照滿天》;

6、成都市曲藝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文華獎獲得者張庭玉、袁永恆表演的小品《紅霞》;

7、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文華獎兩度獲得者顧欣和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潘麗君演唱的男女聲二重唱《長江之歌》;

8、劉蘭芳的評書《民族魂》;

9、徐州市歌舞團青年演員李苗苗、盧雪琦、楊潔表演的舞蹈《九月歌謠》;

10、李金斗和國家一級演員李建華表演的相聲《相聲精萃》;

11、由徐州市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馬淑芬和徐州教育學院辦公室秘書段世銀演唱,徐州教育學院合唱團合唱,徐州市歌舞團舞蹈隊伴舞的歌伴舞《徐州教育學院院歌》《走進新時代》。

1999年11月7日中國說唱文藝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與羅揚、王鴻、李金鬥合影於徐州雲泉山莊

下午,由中國說唱文藝學會、江蘇省中外社會文化交流協會、徐州教育學院聯合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中國說唱文藝學術研討會」開幕(參見上圖,左起第一人即王鴻,下圖,前排左起第三人即王鴻),王鴻主持,羅揚、馮光鈺、劉蘭芳、李金斗等出席,羅揚講話,我致辭。

1999年11月7日合影於雲泉山莊

11月8日上午,參加「面向21世紀的中國說唱文藝學術研討會」的人員來教育學院參觀(參見下圖,右起第三人即王鴻)。不少領導、專家為教院題詞,羅揚題詞「再接再厲,鍛鑄輝煌」,王鴻題詞「小天地寫出大文章」。

1999年11月8日羅揚、劉蘭芳、王鴻等參觀徐州教育學院合影

11月11日晚,宴請王鴻、苗藝明於杏壇酒樓,吳安琳、董瑞華、周長鍾、邵建偉、李水蓮、張虹、李先鋒、孟浩、王曉紅(以上均徐州市文化局知名人士)等在座。

11月13日晚,高之均宴請張繼青、石小梅、張寄蝶、林繼凡、胡錦芳、黃小午、王鴻、苗藝明於花園飯店,偕趙碧凌作陪。

11月14日8:00,由徐州教育學院、東南大學戲曲小說研究所、《藝術百家》編輯部聯合發起,由徐州教育學院主辦之「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在楚都酒樓開幕,胡振龍,王鴻,省文聯副主席張繼青,《藝術百家》主編蘇位東,東南大學戲曲小說研究所所長、《東南大學學報》主編徐子方,江蘇省崑劇院院長邵愷潔在主席台就坐,我主持。南京大學教授吳新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美林、李靈年,蘇州大學教授王永健,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於質彬,徐州師範大學教授趙興勤,韓國全南大學教授粱會錫,江蘇省崑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國家梅花獎獲得者石小梅、張寄蝶、林繼凡、胡錦芳、黃小午等出席會議。

1999年11月14日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合影於徐州楚都酒樓

合影(參見上圖,前排右起第七人即王鴻)後大會發言,徐子方主持。

1999年11月7日徐州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受聘儀式合影

同時,徐州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受聘儀式在楚都酒樓舉行(參見上圖,正面中間一人即王鴻,下圖,後排右起第三人即王鴻)。

1999年11月7日徐州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受聘儀式合影

胡振龍、王鴻、邵愷潔、趙興勤以及教院與徐州師範大學聯合委培的碩士研究生、徐州師範大學元明清戲曲小說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參加活動,我主持並向張繼青、石小梅頒發聘書,張繼青、石小梅、邵愷潔講話。

晚7:00,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專場文藝演出在中山堂舉行(參見下圖,後排右起第一人即王鴻),胡振龍,王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苗敬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丁養華,副市長高之均、黃九章,市政協副主席蕭樹平,市政府原副市長蘇士語,參加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的全體人員,教院領導班子觀看演出。

1999年11月7日江蘇省古代戲曲研討會專場演出合影

演出節目單:1、《牡丹亭·遊園》(胡錦芳飾杜麗娘,叢海燕飾春香);2、《長生殿·酒樓》(黃小午飾郭子儀,李鴻良飾酒保);3、《義俠記·遊街》(張寄蝶飾武大郎,叢海燕飾鄆哥);4、《西廂記·游殿》(林繼凡飾法聰,石小梅飾張生,沈露露飾崔鶯鶯,顧湘飾紅娘);5、《爛柯山·痴夢》(張繼青飾崔氏,李鴻良飾張西橋,黃小午飾院子,王維艱飾衙婆)。

2005年4月10日上午,偕王茂倫父女驅車去揚州探望王鴻先生,苗藝明自寧已先期趕來。午王鴻夫婦宴請於富春茶社,飯後去永勝街42—1王宅,有拍照,並互贈著述。

2010年10月28日17:00,去中山飯店看望王鴻、苗藝明,晚即聚飲於該店,姜伯樂(揚州畫家)夫婦、張仲謀(徐州工程學院副院長)、尹誠(李可染藝術館館長)、牟克民(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孟慶一(江蘇中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等在坐。

29日上午,「姜伯樂畫展」在李可染藝術館舉行開展式,除昨晚宴會諸位外,王雪春(徐州市文聯主席)、單興強(徐州市文化局長)、張開平、曹克儉(以上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長)、周長海(徐州畫家)等出席。

《徐州戲劇史》,吳敢、孫厚興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收到王鴻先生2016年8月24日信函,曰:

吳敢同志:

你好!好久未聯繫了,日前收到你寄贈的大作《戲曲格律文獻研究》,深感欣慰。

多年來,你對中國古典戲曲的研究、《金瓶梅》的研究、戲曲格律文獻研究等諸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如對地方戲徐州梆子的研究),填補了不少研究領域的空白(如對張竹坡家世生平的研究),並為培養造就戲曲研究領域的接班人傾注了滿腔心血。你的嚴謹的治學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和耿直的書生本色,一直為我和了解你的友人稱道。

我患眼疾已十多年,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也只剩下0.3的視力。寄贈的大作不能通篇拜讀了,只有藉助老花鏡和放大鏡瀏覽其中一部分,請原諒。

我閒居揚州,終日無事。在整理昔日的日記時,感到在文化廳工作期間,有些往事尚值得記述。但因眼疾,既不會在電腦上操作,也不能書寫的時間過長。好在有的是時間,每天寫上三、五百字,三個多月時間,終於完成了《宦海十年》這篇記述。宦海十年是我「苦航」的十年,在回憶當年的經歷時,我腦海中不時浮現出當年的不少良師益友。由於有他們的關愛與支持,才能使我在離開省文化廳時划上一個句號。我在省文化廳任職期間,也正是你在徐州市文化局任職期間,我自然會想到你對我的支持與幫助。在文稿後面的七絕中有所記述。現將剛列印好的文稿另郵寄上,供你閒時翻閱。

今年第二期《揚州史志》有一篇關於我的文稿,一併寄上,供你消閒。

專此 順頌

秋安

王鴻

2016年8月24日於揚州

《戲曲格律文獻研究》

顯然,我們已是很好的朋友。我想,我們將是終生不能忘懷的朋友,儘管聯繫越來越少。朋友,不以距離論交情。朋友,不以間隔論交情。朋友,不以條件論交情。朋友,不以年齡論交情。朋友,以誠意論交情。朋友,以相知論交情,朋友以和合論交情。朋友,以通透論交情。其後,我們還有多次電話通話或中轉問候。此外,還收到王鴻先生近十封信函和近二十個賀年卡,不贅。

我將《我與王鴻先生》初稿請苗藝明列印快遞給王廳長,收到王鴻先生2023年1月21日挂號,曰:

吳敢老弟:

我倆相識、相交、相知已有四十多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曾有過同榮辱、呼吸的遭遇,我稱你為老弟,深感親切。

讀到你寫的文稿,引出我對很多往事的依稀記憶。雖已屆鮐背之年,思維遲鈍,因一些往事曾在腦海中留有深刻印象,迄今難以忘懷。

我在職期間,省劇協秘書長李惠珍曾戲稱我為「草根廳長」,形容我不習慣坐在機關辦公室發號施令,經常跑基層,了解下情。徐州是我跑得較多的一個城市,因為有你在徐州擔任市文化局長。到徐州,可以看到不斷推出的新創劇目,可以看到出類拔萃的優秀年輕演員,還能參與一些高質量的戲曲理論研究方面的活動。

你安排張虹和陳秀蘭先後晉京演出爭取梅花獎,這是你精心設計的一盤好棋。如按這盤棋走下去,張虹和陳秀蘭將先後獲得梅花獎,這是毫無疑義的。可惜的是有人從中攪局,將這盤好棋砸了。

全省十三個市的文化局長中,你的創業精神、組織能力、學識修養、拼的情操,均處於領先地位。我任省文化廳長期間,在廳黨組會上建議將你列入副廳長的預備名錄,報省委組織部備案,並派廳人事處長沈季姚至徐州考察。沈季姚返寧後向廳黨組彙報,徐州市委組織部向她透露,你已作為徐州市副市長的預備人選。

為了達到調你至文化廳任職的目的,我又曾於你聯繫,調至藝術研究所或其他部門先「站一腳」 ,後因徐州方面未同意而作罷。

你遭受不白之冤,我看到省法院的判決書非常氣憤!我是最了解情況的,為什麼不找我調查了解,澄清事實真相?這分明是有意陷害!爾後,我在你家中看到王利器、馮其庸、吳奔星、徐朔方、吳小如等60位全國著名學者聯明為你伸張正義,我深感鬆了一口氣,吳敢的高尚人品,決非法院的一紙判決書所能改變的!

你的文章中說,我倆已成為很好的朋友,是的,確實是很好的朋友。我倆的友情是建立在真誠、相知、互敬、互信之上,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一月前,我患新冠肺炎住院,連續發燒16天,一度處於病危狀態。幸闖過難關,出院回家後,恢復狀態甚好,請勿念。因身體仍很虛弱,只能草書至此,順頌

新春愉快,闔家幸福

王鴻

2023.1.21

這是一位91歲長者重病之後的書信,我讀後熱淚盈眶,不能自己,感慨再三。在梅花獎風波中,仗義執言始終如一者,王鴻廳長也。

吳敢《張竹坡與金瓶梅研究》

關於梅花獎官司引起的後果,自省高院改判之日起,雖然競爭梅花獎是徐州市官方行為,我沒有向最高法申訴,即決定個人承擔了事。在權大於法的年代,在仇官仇富開始成為社會思潮的時期,毋寧如此。自此,榮辱成敗,均置之腦後,跳出是非之辯,游離仕途之外,回歸書生本性,自樂親友之情,逍遙于山水學問之間,不亦宜乎,不亦樂乎?!

人品情操,工作路徑,行為模態,思維慣式,我追隨王鴻先生,差強相似,庶幾可望其項背矣。當然,王鴻大兄對我的謬讚,是我永遠努力的方向。其實,我們是忘年交,兩代人,我從未敢造次,而恭敬如儀。

謹此祈願王鴻先生健康長壽!

吳敢

2022年12月18日初稿,

2023年2月1日修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f86cb623430ddc860adac02eacfe6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