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發現手書墨跡墓誌,比雕刻靈動得多,可惜文物已下落不明

2023-10-22     書法網

原標題:河南洛陽發現手書墨跡墓誌,比雕刻靈動得多,可惜文物已下落不明

河南洛陽發現手書墨跡墓誌,比雕刻靈動得多,可惜文物已下落不明

墓誌碑版絕大多數是雕刻而成,書法家將原稿寫好後交給刻工,經過他們的「妙手」,幾乎分毫不差的出現在石頭上。我們熟知的《多寶塔碑》《玄秘塔碑》《集王聖教序》均是如此。學界一直有「碑不如帖,帖不如稿」的說法,原因是雕刻工技術再高,也很難絲毫不差的把原稿所有細節都表現出來。

各位書友臨摹名碑時應該有這樣的體驗,就是拓本模糊不清,甚至有的作品全篇只能辨出寥寥幾個字。這是因為碑刻完成後,必定要遭遇風吹水蝕和人為破壞,這無疑進一步造成了「碑不如帖」的情況。古代遞藏下來的墨跡真品、摹本,在細節方面都要勝過絕大多數碑誌。

不過,要說到用筆之自然、書寫是情感之真實,帖又不如手稿了,比如顏真卿《祭侄文稿》和「敦煌遺書」。碑、帖、稿各有各的優點,碑刻筆畫剛勁,墨帖筆法變化多端、手稿自然真實。那麼有沒有作品能將這三者完美結合呢?答案是有,它就是出土於河南洛陽的《田行墓誌》。

這件作品完成於唐開元十一年(723年),上世紀出土於洛陽,遺憾的是這件文物竟然不知所蹤,遍查全網也找不到現存何處,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此作名為「墓誌」,卻不是雕刻而成,而是以石為紙,將銘文用筆墨寫在其上。雖然畫有界格,但絲毫沒有限制書者發揮,楷中帶行,用筆酣暢瀟洒,靈動感遠勝碑刻。

《田行墓誌》寫在兩塊磚石上,磚長約33.5厘米、寬34厘米、厚5.2厘米,共有文字約700個,單字大小1.5厘米左右。字徑1.5厘米至1.9厘米。根據落款可知書者為陳涉,他雖無名氣但水平一流,絲毫不遜於虞、褚等名家。

此作取法於王羲之《蘭亭序》、褚遂良《雁塔聖教序》以及薛稷、薛曜諸家。書者凌空取勢、順鋒入紙,筆筆中鋒,起收精巧妍美,筆畫瘦勁遒媚。

《田行墓誌》橫豎提按分明,波磔左右開張,轉折處方圓並用。結字俯仰得宜、欹正呼應有序,字內空間留白多。同時受盛唐豐腴寬綽之風影響,此作多以橫取勢,舒展大方。

在「褚體」盛行唐代時,《田行墓誌》也繼承了其風格,如用筆結字方正遒媚,但他不拘泥於褚,而是直入魏晉,以「書聖」為師,所以此作還有飄逸之氣。唐玄宗書法以豐腴為美,臣子百姓多模仿,李邕、徐浩、蘇靈芝皆是如此,陳涉自然也不例外。

綜上所述,《田行墓誌》融合魏晉至盛唐諸家法度,用筆一波三折、精熟嚴謹,手書墨跡更是極好保留了各種細節,實為唐代書法精品,希望有朝一日它能重現世人眼前,再次展現自己的美。

大家對《田行墓誌》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dba80107df00d564755f317862d5b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