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生命之花」的美麗,在堅強和堅持下繼續綻放

2019-09-01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王大夫,是我,我們又來了」,伴隨著那熟悉的聲音傳來,診室的門被慢慢推開了,我抬頭望去,只見一位白髮滿頭、臉上堆滿皺紋的老太太坐在輪椅上,身後站著一位身材頎長的男性老者,同樣也是白髮蒼蒼,兩個人雖然都已年過八旬,但依然神采奕奕,眼中流露出對生命的熱愛。

圖片不是患者本人

男性老者將輪椅推到診室里,老太太努力地從輪椅上站起來,蹣跚地走到我的面前坐下,雖然我每次都勸說她其實可以一直坐在輪椅里和我說話,但是她依然堅持每次都要站起來,說是要讓我看一看她的身體其實還很硬朗,而且還要比之前更好。

我和這一對老夫妻相識已經將近10年了,老太太是我的一位老病人,今年84歲,姓吳,我是9年多前給她做的手術,男性老者是她愛人,今年86歲,姓張。除了極為特殊的情況,兩位老人在這將近10年時間裡,幾乎是雷打不動的每個月都要來我的門診複診,主要是給吳老太看病,張老先生偶爾也會掛個號開一些檢查或開藥。

快速開處方

我一邊聽著吳老太認真地陳述近一個月她的狀況,一邊飛快地在電腦上記錄著她的門診病歷,然後把她平時需要的一個月藥物開好處方,簽字後交到張老先生的手中,然後吳老太再次站起身來,說著感謝我的話,走回輪椅坐下,張老先生再將輪椅緩緩推出診室外,二人每次都向我揮手告別,離開前還不忘把診室的門關上,整個過程每次也就4-5分鐘,這樣的場景已經重複了不知多少次了。

腦海中想像著兩位老人逐漸遠去的背影,我不禁又回想起9年多前給吳老太治病的過程,當時的情景和感觸仍然歷歷在目。吳老太身體一直很好,因為有一段時間大便不暢,而且還有便血的現象,通過結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然後就住院了,當時我是她的主刀醫生。我記得吳老太住院的時候,陪床家屬除了張老先生之外,還有他們的兩個女兒,按說我做直腸癌手術已經相當嫻熟了,本不會出現任何瑕疵,但在吳老太的身上卻恰恰發生了,而且還不止一次!

直腸癌在老年人高發

由於吳老太的直腸腫瘤位置距離肛門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按照常規給她做了保肛手術,就是在切除腫瘤後直接將腫瘤兩端的腸道重新縫合起來,以保證腸道的通暢,這樣手術後患者就可以通過肛門正常排便,而不需要在肚皮上掛一個「造瘺袋(人工肛門)」了。手術過程很順利,術後前幾天也沒有任何異樣,吳老太能夠下地和吃一些飯了,家屬們都送了一口氣,畢竟70多歲的老人做手術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事情往往就發生在意料之外,手術後第7天,吳老太開始發燒,而且腹腔引流管里流出不少像大便一樣的濃稠液體,還帶有奇臭,不容置疑——吻合口瘺(腸道接口的地方沒有癒合,因此大便就會從漏的地方流入腹腔),這是直腸手術後的一個常見併發症,病情決定當時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再次手術——將漏的腸管遠端切斷後縫上,近端腸管拖到體外造瘺,當然這只是第一步,等一段時間後可將造瘺的腸管還納入腹腔,重新和之前切斷的腸管做吻合,以再次恢復消化道的通暢性。我和家屬充分溝通後,把吳老太再次送回手術室,順利做了造瘺手術,這次術後恢復很好,2周後吳老太就出院回家休養了。

順利出院

2個月後,吳老太和張老先生回到醫院,準備做造瘺還納手術,這一次我們做了充足準備,包括術前營養支持、腸道準備和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目的是促進老年人的機體癒合和提高抗感染的能力。造瘺手術過程不算複雜,我們還特意在吻合口周圍做了加固縫合,參加手術的醫生們都信心滿滿,認為這次一定不會再出問題了。事與願違,又是手術後的第7天,吳老太的腸道吻合口再一次漏了,而且比上次漏得還厲害,不得不緊急又一次做了造瘺手術,所幸搶救及時,炎症得到控制,沒有造成不良後果,吳老太逐漸康復出院,但是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及家屬,都不能接受下一次造瘺還納手術了,因此,吳老太直至今日依然在肚皮上掛著一個顯眼的「造瘺袋」。

其實,我想說的重點不是這四次手術的來龍去脈,更不是渲染醫生搶救病人的爭分奪秒,而是在這背後,吳老太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我還記得,除了第一次手術之前正常的病情交流之外,其他幾次手術前談話簽字都是在比較緊急情況下進行的,要知道,沒有哪個外科醫生希望自己手術的病人出現併發症,特別是手術過程非常順利的情況下再出現,真是會讓人很沮喪,甚至會懷疑人生。在與家屬每次交流過程中,我都能深深體會到張老先生對吳老太的濃厚感情,就像疾病長在自己身體上那樣般痛苦,但在吳老太面前從不流露,只有鼓勵和支持,也正是這樣的鍥而不捨,才能夠讓吳老太撐過一次次難關,也讓醫生為之動容。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思緒逐漸回到現在,這九年來,由於四次手術的緣故,吳老太的身體不允許做化療,因此我根據她的情況除了囑咐她定期來門診複查之外,主要採取免疫配合營養支持的方案,她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腫瘤一直沒有復發。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加,她的腿腳變得不好,而她的兩個女兒也移民到國外,不在她身邊陪伴,這就有了先前那一幕,每次她都需要老伴用輪椅推著來醫院看病。

九年來,她逢人便講是我救了她,是我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其實在她這朵「生命之花」背後,不僅有醫生的付出,更是她本人和家屬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頑強地追求,這種堅持和堅強的信念和力量,是抗擊疾病,特別是抗擊惡性腫瘤不必可少的一種精神。

願生命之花持續綻放

彈指一揮間,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依然執手至今,很難想像,這八十多年的生命歷程要經歷多少坎坷,即使重疾在身,但仍然要笑對人生,這就是吳老太的故事,感動了我。我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還是可以每月一次看到兩位老人那熟悉的身影,聽到那熟悉的聲音,也願這美麗的「生命之花」能持久地開放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YTICW0BJleJMoPMMj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