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一批」奏響脫貧強音

2019-12-13     保山新聞網

今年以來,保山市聚焦4.1萬貧困人口、135個重點貧困村出列,隆陽區、施甸縣2019年脫貧摘帽,鞏固提升昌寧縣、龍陵縣脫貧摘帽成果的目標任務,圍繞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社會保障「五個一批」脫貧路徑精準發力,制定作戰圖,定出時間表,全力保障困難群眾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施甸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扶貧車間

產業扶貧做強特色

近年來,保山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的主要抓手以及鞏固脫貧成果的主要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全市組建4個產業扶貧技術專家團隊,在4個貧困縣組建了15個專家組,聘請74名科技人員開展產業扶貧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2014年以來,累計開展產業扶貧培訓1.4萬場(次)、培訓人數達70.68萬人(次)。

2019年,全市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9.34億元,投入產業扶貧資金6.61億元,占整合涉農資金總量的34.18%,重點用於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產業發展。

截至目前,全市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8萬戶36.4萬人,占貧困戶總數的93.6%,產業覆蓋有發展條件和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99.2%;全市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343個,帶動有產業發展條件和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2.85萬人。

保山市以擴大扶貧產品銷售、提升產業效益為核心,以發展規模農業、創建優勢品牌為重點,規劃建設了「十個萬畝」規模農業,推動扶貧產業規模化,龍陵恆冠泰達禇橙、騰衝高黎貢山茶葉等萬畝規模農業帶貧效果較好,全市「十個萬畝」規模農業共吸納了3334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示範引導了2478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增收。

2019年,預計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2元,增長9.5%,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經營性收入占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1%。

施甸縣木老元鄉龍潭村美麗鄉村

易地搬遷建設美麗村莊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中,保山市堅持「能城鎮不農村、能大村不小村、能多層不獨院」的原則,努力把易地扶貧做成美麗村莊。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人口16684戶72440人,已實現穩定脫貧16306戶70435人,脫貧率達97.23%。

保山市「嚴格執行市縣鄉領導掛包制度,五個縣(市、區)都有廳級領導掛包,每個鄉鎮都有一名縣處級實職領導負責掛包,在每個集中安置點都有一名鄉鎮領導負責掛包。同時,嚴格執行「雙點長」制,全市所有在建的安置點都有行政點長和施工點長負責,並在集中安置點醒目位置予以公示。目前,全市安置房已100%竣工,已達到入住條件,入住率100%。

保山市高度重視集中安置點配套設施,全市223個集中安置點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已基本完善,可滿足搬遷群眾基本生產生活需要。

在後續管理措施方面,保山市強化社區治理,推行社區自治,讓搬遷群眾適應和融入新社區;突出黨建引領,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培養群眾「造血能力」,讓搬遷群眾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誠信教育,讓搬遷群眾知恩、惜恩、感恩;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確保群眾搬得來、留得住。

目前,保山市在安置點建設養殖小區92個,輻射帶動建檔立卡搬遷戶7045戶通過養殖增加收入,所有建檔立卡搬遷戶均不同形式加入合作社或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現已有8942戶實現分紅。

布朗族群眾採茶

生態補償守護綠水青山

近年來,保山市狠抓營造林、生態補償、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公益林項目使用林地和林業科技推廣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爭取落實到位行業扶貧資金3.78億元,為計劃任務3.28億元的115%;完成營造林任務36.73萬畝,為計劃任務36.6萬畝的100.4%;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468.47萬畝,為計劃任務467萬畝的100.3%。

保山市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工作獲得工資性收入。2019年,全市共聘用6495名護林員,全年累計發放管護工資8320.98萬元,涉及農戶6495戶、25328人,其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4647戶18125人、管護工資4003.11萬元,戶均年增收0.86萬元。

2019年,保山市不斷加大科技扶貧工作力度,舉辦核桃、澳洲堅果、糯滇橄欖、珍貴用材林等林業技術培訓29期1703人次,印製發放《保山泡核桃提質增效栽培技術》《澳洲堅果栽培技術》《滇橄欖早實豐產栽培技術》等林業實用技術手冊6200冊。營建、續建林業科技示範樣板林1352畝,其中泡核桃752畝、澳洲堅果250畝、糯滇橄欖350畝,有效服務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近年來,保山市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引導、項目拉動、長短結合、注重培養自生動力的生態補償脫貧長效機制。2014至2019年,全市共實施退耕還林26.6萬畝,項目期內獲得補助資金4.504億元,共涉及40349戶農戶186710人。

健康扶貧進村

教育扶貧促進教育公平

保山市全面建立控輟保學機制和貧困學生「一生一檔」保障措施,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系統和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信息對比12818人。截至今年11月,全市失學輟學人數106人,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情況。

按照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的體制要求,保山市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一縣一策」,推進教育精準扶貧,促進教育公平。隆陽區建立紅、黃、藍「三色預警」機制,對流失學生、潛在流失學生、穩定學生每周進行更新,實行動態管理。

騰衝市建立掛包幫扶機制,鄉鎮領導包鄉、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戶,進行結對幫扶,及時發現輟學動向,嚴防學生因貧失學。同時,實行「一戶一案,一生一案」,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加大幫扶力度,確保適齡兒童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

近年來,保山市緊緊抓住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對口幫扶保山和部屬院校定點幫扶機遇,做實人才扶貧。西安交大在定點幫扶施甸縣的工作中,選派35批191名教師、大學生志願者到施甸開展支教、專題講座及示範課。選派8批210名校園長、骨幹教師到西安交大培訓。協調、捐贈資金900餘萬元,幫助施甸縣改善學校基礎設施、信息化、田園實訓基地等建設。按每人每年資助2000元標準,資助20名山區貧困大學生。交大附小還與施甸縣13個鄉鎮中心小學、示範小學建立了網絡「直播課堂」。

隆陽區辛街鄉鄒里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健康扶貧實現社會兜底

2019年,全市各級醫保經辦機構與扶貧部門反覆比對、核實調整後的數據,同步在醫保信息系統中進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身份標識,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正常享受醫療保障扶貧傾斜待遇。

保山市積極發揮醫療救助和政府托底保障功能,取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救助起付線,年度累計救助封頂線不低於10萬元,切實減輕了貧困人口治療疾病經濟負擔,防止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普通門診就診138.82萬人次,醫療總費用4739.41萬元,基本醫療統籌基金支出2554.26萬元。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醫療救助補助3753.14萬元,政府兜底保障補助1140.51萬元,四重保障實際報銷比例 89.15%,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為92.69%。

保山市認真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及時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做到應救盡救、應養盡養。截至今年11月,全市有特困供養救助對象8485戶9597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有4313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4Ix_24BMH2_cNUga0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