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藝術引領創新之美,房山科學小記者走進北京大學極客實驗室

2019-12-11     科學加

記者/趙天宇 編輯/劉昭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極客是一群跨越邊界、探索未來、專注極致、自律自由、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他們勇於擔當歷史使命,決心為新時代美麗中國做出貢獻,為人類創造美好世界。」北京大學極客實驗室創建人田英一老師如是說。走進北京大學極客實驗室,琳琅滿目的「創客產品」、炫酷的科技產品讓人目不暇接。

12月7日,房山科學小記者活動走進了北京大學,來到了位於第二教學樓地下的極客實驗室參觀體驗,並親自動手製作「創客產品」。機器人、無人機、3D印表機、雷射鵰刻等各種創新研發設備,也讓科技創新的精神,在百年燕園散發出一種全新的活力與魅力。

小記者們親自動手,焊接機器人

首先,負責人田英一老師介紹了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和建設情況,她告訴小記者們,北京大學於2016年9月創立了極客實驗室。由於場地有限,極客實驗室只能選擇第二教學樓地下車庫進行改造,「建設設計團隊充分發揚『極客』精神,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就解決了空間改造、儀器採購、裝修設計等硬體建設問題。」同時,「極客」們借鑑了中西方文化設計理念,最終形成了「美學」和「科學」互相融合的場景。

小記者們了解雷射列印設備

「任何科技產品如果沒有『人文』的參與,沒有美學靈感的融入,將會變得枯燥而冰冷,沒有溫度。」在介紹極客實驗室的創客產品時,田英一老師反覆強調了科學與藝術的關係,她表示,只有當藝術與科學的光輝結合在一起時,科學才能真正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她鼓勵小記者們在提高科學素養、學習科技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人文與藝術修養的提升。

隨後,在田英一老師的帶領下,小記者們近距離接觸了實驗室內的各種設備:滿足多種需要的3D印表機,可以實現快速的立體列印,滿足各類材料成型的需求;只有工廠才能見到的數控工具機等金工儀器,以及電路板、傳感器等電子元件;需要用程序代碼語言控制的機器人,靈活的手臂可以實現多種操作;以及人工氣候箱、坦克機器人等用途廣泛的設備。

在極客實驗室西側門外過道, 一個半封閉的空間則被北大學生裝修設計成了半開放的階梯教室,除了教學和培訓功能以外,這裡還是展覽展示活動的最佳場所。就在活動當天,北大藝術學院一名同學的攝影展正在這裡舉行,巨大的懸掛畫像,也為實驗室增加了更多藝術氣息。

最後,小記者們分為兩組,從設計到加工,進行了一堂頗有意義的創客實踐課。一組同學利用電焊加熱和電機驅動的原理,調試組裝了一台兩輪驅動的電動助力車;另一組同學則利用雷射列印技術,把手繪圖畫設計成家裡的創意門牌號。

小記者們展示利用雷射列印技術製作的懸掛牌

實際上,北大極客實驗室並非單獨設立,與極客實驗室一牆之隔的,就是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作為學校服務國家雙創戰略的核心計劃之一,這裡長期開設創新創業課程,並通過舉辦論壇、沙龍等各種形式,分享創新創業理念,與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孵化平台和實驗空間的極客實驗室一脈相承,見證了不少創業項目從創意、策劃、實施再到路演的全過程。

階梯教室內正在舉辦攝影展,藝術化的設計讓創客實驗室有了更多可拓展的空間

據介紹,由於極客實驗室跨學科動手實踐課程針對性強、創意十足,實驗室的知名度也在不斷提升。近兩年來,除了校內教育以外,越來越多的國際國內機構也主動登門拜訪,希望極客實驗室能夠開放課程,實現科教資源共享,而這也正是北大人所承擔的歷史責任與社會使命的最好體現。

「極客是天才而且努力的人,而奇思妙想正是北大人所常有的特質,也同樣代表了網際網路時代一種創新創意的精神。」田英一老師表示,極客實驗室的創立以及相關課程與活動設計,正是希望同學能夠一步一個腳印,在格物致知的同時,做到守正創新,引領未來。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n2a_G4BMH2_cNUg0E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