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12日是第26個世界關節炎日。據統計,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會患上關節炎。
與關節相關的疾病其實有很多,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和痛風等。
今天,我們重點給大家談談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慢性關節疾病,多見於50歲以上者,因此被稱作「中老年人致殘殺手」。
骨關節炎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負重關節。過度負重或使用這些關節,都會導致關節產生退行性變化的發生。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我知道膝蓋不舒服可能是得了關節炎,還有其他的骨關節炎嗎?
日常生活中,大家聽到最多的是膝關節炎,這也是骨關節炎最經常影響的關節之一。
前面我們說到,骨關節炎主要累及膝、脊柱等負重關節,但是不僅僅只有這些關節才會涉及骨關節炎哦!
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除了包括負重關節,如髖、膝、踝、足、脊柱等,還有其他一些常用關節,如手部關節。
所以,你可能還會聽到:脊柱關節炎、髖關節骨關節炎、膝關節骨關節炎、手指關節炎、足趾關節炎……
日常生活中,骨關節炎的症狀有很多:膝關節骨關節炎通常表現為上下樓梯、蹲起時感覺膝蓋疼痛不適,早晨起床或久坐後膝蓋感覺發僵;隨病情加重,患者可能會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關節變形等症狀;手指關節炎表現為手指節膨大、幹家務時疼痛、陰雨天發作等等,脊柱的關節炎表現為腰部疼痛、彎腰受限等等。
所以,骨關節炎對人體的危害還是很大的,不僅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更影響著人體關節的正常功能,給患者行動、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嚴重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只有老人會得骨關節炎嗎?
骨關節炎從發病的原因,又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
繼發性骨關節炎,主要是由於先天或者是後天疾病所引發的,不僅僅是老人,青壯年也有可能發生,可能的因素有創傷、炎症、關節不穩定、積累性勞損或先天性疾病等。
而通常所說的骨關節炎,往往指的是原發性骨關節炎。
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沒有明確的全身或局部誘因,與遺傳和體質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在中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膝骨關節炎的年發病率在55至64歲之間達到最高,65歲以上的人群50%以上為骨關節炎患者。
我覺得自己好像得了骨關節炎,有什麼判斷的標準嗎?
骨關節最常見的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受限。
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早晨起床以後或者長時間不活動以後,關節及其周圍有沒有僵硬感?
這種現象叫做晨僵,這是反映全身炎症嚴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骨關節患者的晨僵時間比較短,一般持續15分鐘,小於半個小時。
當然,這只是一種自我的判斷,更準確的診斷需要結合X光片、CT和磁共振等全面檢查,觀察關節軟骨和關節間隙的情況。
我行動不太方便,聽說還有社區的骨關節炎特色門診?
為了更好地服務基層居民,患者可以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下屬的四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挂號,符合篩查標準的患者可以在社區轉診到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關節炎篩查門診」,以普通門診號的挂號費看專家門診,接受骨科專家的接診、檢查、診療和隨訪。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在骨關節炎診療方面,擅長髖、膝關節置換及圍手術期處理,多年來成功完成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8000餘例;擅長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診治以及股骨頭壞死早期保頭治療,開展了膝關節截骨術、單髁置換術、富血小板血漿注射等大量的膝骨關節病的保膝階梯性治療;在人工肩、肘關節置換等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附:患者招募指南
為了讓患者接受更專業和完善的骨科醫師診療服務,配套完善的檢查手段,我們推薦符合以下標準的患者通過上述轉診途徑來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門診就診。
入選標準包括:
√ 常住北京地區;
√ 近1個月反覆的膝關節疼痛、不適或蹲起/上下樓困難;
以及以下三項有其一滿足即可:
· 年齡≥40歲
· 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不能伸直或彎曲不超過100°)
· 膝關節周圍有壓痛(尤其膝眼、髕骨)
文:骨科 張克石
客戶服務中心
編輯:黨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