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旱極400年沒雨,最像月球,當地居民不知雨傘雨衣是什麼

2022-03-12     小黃侃科技

原標題:世界旱極400年沒雨,最像月球,當地居民不知雨傘雨衣是什麼

水是生命之源,一首《春夜喜雨》描寫了雨水默默滋養萬物的場景,道出了水對生命的誕生、繁衍的重要性。

「雨水滋養萬物」

眾所周知,地球因為水資源成為已知的、唯一的存在生命的綠色星球。在這裡,就連號稱地球上最乾旱的撒哈拉沙漠尚且偶爾有甘霖降臨、滋養生物。可是,在生機盎然的地球上卻存在一個比撒哈拉沙漠更乾旱的地方,那就是近400年沒有降雨的旱極。

「綠色地球」

航空拍攝的照片中顯示,旱極的地質與月球極為相似。令人更驚奇的是在長達400年沒有降雨的地方,仍有百萬以上的居民堅強地生活著。受氣候影響,他們不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雨傘、雨衣是什麼,這個奇特的世界旱極在哪兒呢?

「雨傘,雨衣」

世界「旱極」

地理學家們指出,世界旱極就是處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馬沙漠。這裡氣候炎熱、空氣乾燥、極度缺水,航拍下的阿塔卡馬沙漠土地乾裂、寸草不生。撒哈拉沙漠已經被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阿塔卡馬沙漠具有比撒哈拉沙漠更長久的乾旱期,這豈不是更不適合生物生存嗎?

阿塔卡馬沙漠

可是,在這11多萬平方千米的沙漠,卻蘊養了近百萬的居民。據當地居民講述,阿塔卡馬沙漠已經400年沒有降水了。為了驗證事情的真實性,研究人員查閱了大量資料。

根據數據顯示,阿塔卡馬沙漠平均降水量小於0.1毫米,最長的乾旱期是1845年到1936年的整整91年里,在此期間阿塔卡馬沙漠沒有一滴雨降臨,這創造了世界上最長的乾旱期記錄。

阿塔卡馬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

我們查看世界地圖時,會發現阿塔卡馬沙漠位於南美洲西海岸,西臨太平洋。臨近海洋的沙漠又怎會變成世界旱極呢?

地理學家們分析沙漠的地理位置得出,安第斯山脈是導致阿塔卡馬沙漠乾旱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旱極位於智利境內,西臨太平洋,東倚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高達四千米的安第斯山脈縱穿南美洲,阻攔了大西洋東來的水汽和亞馬孫南下的潮濕空氣,這造就了山脈東西兩部擁有不同的氣候類型。

安第斯山脈

西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接收不到來自東、南兩面的水汽,就逐漸形成了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

他們還指出,一般情況下,地處高氣壓帶的地方擁有較少的降水機會。而阿塔卡馬沙漠就處於受空氣動力推動產生的副熱帶高氣壓帶。這裡緯度較低,氣流易下沉、溫度較高、水汽不易凝結,因此降雨量、降水機會就更小了。

雖說阿塔卡馬沙漠西臨太平洋,可它沿岸盛行秘魯寒流。秘魯寒流自南極流向赤道,這是寒流中最強大、最著名的補償流,具有減濕作用。阿塔卡馬沙漠還具有與海岸平行的離岸風,在兩者的雙重作用下,阿塔卡馬沙漠就更難接收到來自西部海洋的水汽了。

世界洋流分布圖

在時間的推移下,世界旱極逐漸形成。但是令人驚奇的是,這裡受獨特的氣候影響產生了奇特的地質景觀。地質學家們經過漫長的考察得出,阿塔卡馬沙漠包含了鹽礦、沙漠、高原、火山等多種地質環境。其中有一種奇特的地質環境是地球上與月球表面最為相似的地方,因此被稱作月亮谷

地質學家們表示,這獨特的地質是由於阿塔卡馬沙漠中的沙、土和鹽等物質歷經了2300萬年,在風力、水力、地殼運動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在這與月球表面極為相似的月亮谷既可以遠眺無邊無際的沙漠風光,還可以觀賞霞光萬道的落日餘輝,這也為當地居民發展旅遊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風沙」

空中捕水

與撒哈拉大沙漠的荒無人煙不同,阿塔卡馬沙漠中生存著百萬名居民,他們與大自然相抗爭,運用自己的智慧,在世界旱極紮根千年、成家立業、繁衍生息。他們是如何在惡劣的阿塔卡馬沙漠中生存的?

「霧氣」

有人指出,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旱極的原由是降雨稀少、乾旱期長,但是那裡並不缺水,這是怎麼回事?研究人員通過觀測得出答案,阿塔卡馬沙漠的西海岸受副熱帶高氣壓、秘魯寒流和離岸風共同影響,海岸潮濕的氣流無法上升成雲降雨。一年中大概有200天左右水汽會以霧氣的形態維持著。

在此居住已久的居民們早早發現了這一特點,並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己「空中捕水」。他們在布滿濃霧的山坡上豎立一張張稠密的大網,山坡夜晚氣溫降低,霧氣隨之增加。當霧氣穿過大網時,霧中潮濕的水汽在網眼中凝結成水珠,甘甜的水就順著大網流下,穿過網下水槽和輸水管流入蓄水池,以供居民生存。

引人注意的是阿塔卡馬沙漠一年中有近100天沒有霧氣,這意味著居民不能從霧氣中取水。在這漫長的100多天,他們是怎樣存活的呢?

「利用水循環原理獲取淡水」

經驗豐富的居民根據氣候特點製作了新的取水器——塑料薄膜。漫長的100多天中,當地居民利用一張張塑料薄膜將吹過岸的海風中蘊含的氣態水轉變為液態水,以此維持家庭生存。除此以外,阿塔卡馬沙漠還存在一些綠洲和雪山,當地居民會從地下或雪山採集一些微薄的水源。

對我們而言,我們無意間浪費的水資源都比當地居民捕捉、採集得多,可對於沙漠中堅強生存的人民來說,這已經是一筆富裕的寶藏了。

融化的雪水

發展的阿塔卡馬沙漠

當地居民為什麼不顧乾旱的氣候,仍在此艱難地生存?阿塔卡馬沙漠到底存在著怎樣吸引人的寶藏?

從地理位置來說,阿塔卡馬沙漠臨近太平洋,便利的交通為居民之後的商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太平洋地區有一個著名的漁場——秘魯漁場這是由太平洋西海岸秘魯寒流的上升流形成漁場。

秘魯捕魚作業場景

秘魯漁場與日本的北海道漁場、英國的北海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並稱「世界四大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為阿塔卡馬沙漠居民帶來寶貴的經濟發展資源。地質學家們還在阿塔卡馬沙漠發現了眾多可用於製作彈藥的硝石資源,這曾引發了不少爭奪戰。

雖說隨著人工合成氮的出現,硝石資源爭奪也逐漸減少,但豐富的硝石資源仍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硝石

居民們不斷利用自身的居住條件,不斷發展著這座矗立在沙漠中的城市。旅遊業也是他們重要的收入來源。阿塔卡馬沙漠不僅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有明亮的漫天星辰、奇妙的間歇泉、可愛的小羊駝這些獨特美麗的風景吸引了不少旅行愛好者的觀光,為居民提升生活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可愛的羊駝

和諧共存

多種因素共同造就了被譽為世界旱極的阿塔卡馬沙漠,當地漫長的乾旱期造成了阿塔卡馬沙漠居民不知雨具為何物,當地嚴峻的自然環境促使阿塔卡馬沙漠居民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生存的幾率,當地豐富的資源幫助阿塔卡馬沙漠居民發展自己獨特的經濟文化。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人類從不會屈服在大自然的災難下。「空中捕水」、「都江堰」、「三峽水壩」無一不是人們克服自然災難的產物。

大自然也是人類的母親,阿塔卡馬沙漠在漫長時間的推移下形成的別具風格的景色,為居民帶來別樣的「生機」。但是我們為了人類文明的傳承發展,不斷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還要懂得世間萬物有始有終,我們努力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e1e14067491b72603f486ed0fe9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