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河馬:尼羅鱷的「死亡翻滾」對其沒用,連糞便都很致命

2022-03-13     小黃侃科技

原標題:危險的河馬:尼羅鱷的「死亡翻滾」對其沒用,連糞便都很致命

在自然界有一種看起來呆呆傻傻的雜食性動物,它們有著龐大的體型和尖利的牙齒。它們的外表看似溫和,卻不料,連靠「死亡翻滾」出名的尼羅鱷和兇猛的獅子都拿它沒有辦法,甚至它們的糞便都很致命。

「兇惡的河馬」

沒錯,它們就是生活在非洲熱帶水域的河馬。河馬到底有多危險呢?它們的糞便究竟有多致命?接下來,我們通過對河馬的認識來解答這些疑問。

河馬有哪些致命特點?

  • 被稱為陸地第一大嘴獸

雖然河馬看起來像豬一樣憨憨的,但可不要小瞧了它們。河馬曾憑藉它們的大嘴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最大的嘴巴——陸地生物」的榮譽稱號。

呆萌的小河馬

在動物園看過河馬的人應該知道,河馬在等待投喂時,會張開血盆大口。一顆圓滾滾的西瓜,它們可以直接塞進嘴巴,瞬間就能榨出西瓜汁。

它們的大嘴也得益於碩大的腦袋,僅僅是腦袋就可以重達200公斤。由於河馬的顎關節位於腦袋的後方,因此嘴最大可以張開至150度。

河馬張開「血盆大口」

除了這張大嘴,河馬的牙齒也很大,其門齒和犬齒呈獠牙狀。下門齒像鏟子一樣向前伸出,長度可以達到60-70厘米,犬齒的長度也可以達到75厘米,是河馬主要的進攻武器,咬合力甚至可以達到1000公斤。

河馬的頭骨

  • 龐大的體型

除了這張大嘴以外,河馬的體型也僅次於大象和犀牛。其身體長度可以達到3-4米,肩高達1.5米。成年雄性河馬的體重大約有1.5噸,成年雌性河馬雖體型略小,但其體重也可達1.3噸。

正是因為這樣的體型和巨大的嘴,讓很多食肉動物都望其項背。

河馬的體型也僅次於大象和犀牛

  • 尼羅鱷和獅子不是河馬的對手

在非洲,鱷魚可以說是死亡殺手,有80%的動物都死於它們口中。其中尼羅鱷是非洲特有的鱷魚,雄性尼羅鱷的體長可達4.5米,體重大約600公斤。

尼羅鱷捕食時最擅長用的便是「死亡翻滾」,它會在獵物的動物喝水時,趁其不備咬住其喉嚨,然後進行翻滾,直到將獵物徹底絞殺。但是這一招,對河馬卻沒有用。

尼羅鱷

河馬的皮膚很有特色,由於無法承受太陽直曬,因此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中,並且還會分泌出一種紅色的黏液,就像人類用的防曬霜一樣。如此一來,河馬的身體表面就十分的潤滑,尼羅鱷很難將其咬住。

就算尼羅鱷能咬住河馬,但龐大的體型也無法讓尼羅鱷展示它們的「死亡翻滾」。不僅不能將河馬咬死,還會遭到河馬的反擊,河馬憑藉著它的大嘴和牙齒,就有可能將尼羅鱷直接咬穿。

河馬皮膚表面有一層粘液

曾經有視頻拍攝到獅子和河馬的戰鬥畫面,在畫面中顯示。一群飢餓的獅子向落單的河馬發起了攻擊,幾乎同時撲向這隻河馬。獅群咬住了河馬的尾巴、腿和身體,但是河馬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它們的影響。

不僅如此,暴躁的河馬在獅群的啃咬下,直接發怒扭頭便將一頭獅子「爆頭」,這可讓其它獅子趕緊鬆口,逃之夭夭

河馬無視獅子的攻擊

連尼羅鱷和獅子都拿河馬沒有辦法,更被說是其它更弱一些的動物了。

  • 致命的糞便

此前在橫跨坦尚尼亞和肯亞的馬拉河地區,河面飄滿了死魚。剛開始科學家以為是當地的農民所為,或者是垃圾污染造成的。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河馬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一隻成年河馬每天可以吃100-160斤草,每次可以大約可以排出四斤糞便,而它們排泄的場所一般就在水下。

成千上萬的死魚

馬拉河地區大約生活著4000隻河馬,在這裡它們每天有16個小時都泡在水中,在水中排放的糞便可以達到8-9噸。

河馬的糞便一部分隨著水流來到下游水域,一部分便沉入水底。由於糞便中的細菌會分解水中的氧氣,並且還會產生氨、甲烷和硫化氫。這樣一來整個河床都變成了一個不含氧的泥沼,水中的魚也被活活窒息而死。

河馬的糞便

研究團隊連續三年對馬拉河的171處河段進行監測,結果顯示,在有河馬糞便的水中,氧氣濃度會大幅下降,其下降程度是高到,即使將氧氣濃度提升十倍也無法保證魚能夠存活。

根據統計,非洲有河馬棲息的區域,每年會產生100萬噸糞便。其中在魯哈河水域中,由於河馬糞便的大量堆積,導致當地的羅非魚被大量憋死,在旱季,其數量下降了整整41%。

羅非魚

因此河馬的糞便對這些水中生活的動物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存在。

河馬的危險性極高

上文為大家講述了河馬的致命特點,但河馬到底有多危險,大家可能還沒有體會到。

根據統計,在非洲動物傷人事件中,大多數由河馬造成。此前人民網報道,每年大約有500人死於河馬嘴下。它們的傷人記錄是獅子、豹子、大象和犀牛的總和。

「河馬傷人」

接下來要了解一下河馬有多危險,它們的危險性體現在哪裡?

  • 領地意識強

河馬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它們通常會用排便的方式來標記領地。它們一般都是群居生活,每個族群大約有10-40隻河馬。

群居生活的河馬

因此當有其他動物入侵它們的領地時,它們會毫不猶豫地將其趕出去甚至將其咬死。比如說我們前文提到的鱷魚,就經常有意無意地進入河馬的領地,但多數情況都是被趕出去。而對於入侵領地的同類,河馬也不會口下留情。

河馬四個亞種

當然手無寸鐵的人類它們也不會放過。在非洲,野生河馬和人類生活的區域有部分重疊,不管是當地居民還是來旅遊的遊客都很容易碰到河馬。

外表呆萌的河馬

2014年,就造成過很嚴重的河馬傷人事件,在尼日首都尼美亞附近,有一隻河馬打翻了一艘船,造成了12名兒童和1名成人死亡。河馬在遭到領土被入侵時會十分暴怒,甚至將船直接拆成兩半。

  • 為母則剛

雖然河馬是群居動物,但當河馬媽媽在產下小河馬後,會將其帶離河馬群一段時間,目的是為了讓小河馬記住媽媽的味道。

河馬媽媽和小河馬

在哺乳期的河馬常常會守在小河馬身邊,防止其他動物或人類的靠近。一旦超過安全距離,河馬媽媽就會分分鐘解決掉這些潛在威脅。

在2013年,中國遊客羅女士在前往肯亞首都旅遊時,為能夠看到野生河馬,便入住了一家開放式度假村。羅女士在散步時恰好發現了野生的河馬母子,於是便前往給小河馬拍照。

小河馬

不料被河馬媽媽發現,並遭到它的襲擊。儘管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並且迅速開槍擊斃了河馬媽媽,但羅女士還是因失血過多死亡。

  • 極易暴怒

在平時,河馬的脾性可以用溫和來形容,但是一旦感覺到騷擾或是察覺到危險,就極易暴怒,即使是經常飼養河馬的飼養員也被遭到過襲擊。

2006年,有一位南非的陸軍少校呂斯·艾爾斯退役後與同事開設了一處400英畝的農場,並在其中飼養了2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一隻被他從河中救出來的小河馬。

艾爾斯對小河馬尤其關照,為它修建了將近百平米的人工湖。隨著小河馬長大,破壞力也越來越強,經常撞壞農場圍欄、咬死小牛,還會對路過的人類進行攻擊。

艾爾斯騎著河馬過河

結果到2011年,小河馬突然性情突變,將飼養了自己六年的主人活活咬死。由此可見,在河馬暴怒的時候可以說是六親不認,危險係數瞬間拔高。

降低河馬的危險性

雖然河馬很危險,但是河馬主動傷人的機率還是很少。如今河馬已經被列入易危動物行列,說明其生活已經收到了嚴重的威脅,其中最大的威脅便是來自於人類。

危險的河馬

由於河馬只能生活在水域區域,但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野生河馬的棲息地也變得越來越小。如此才會出現人類與河馬領地重疊的現象,一般來說,只要河馬沒有受到威脅,都不會主動襲擊人類。

人類應該愛護動物!

相反,人類應該作出反思,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侵占河馬生存的領地,並且應該儘可能地保護河馬,降低河馬傷人的危險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772d16b43d0306086994c1e6823f5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