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薪2000元到年銷2000萬,一個35歲農家婦女的煉成記

2019-08-07     CCTV致富經

一個農家婦女能搞出什麼名堂?很多時候,她們被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成了特定時期特定的「扁平形象」。不是在田間地頭干農活,就是在家裡照顧老人和孩子,沒文化、沒遠見,是貼在她們身上的標籤。

尹秀芹,安徽省渦陽縣人,也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家裡兄弟姐妹七人,小時候因為太窮,沒怎麼上過學。35歲之前,尹秀芹一直和丈夫在江蘇、上海的服裝廠打工,十年才攢下10萬元錢。

日子雖算不上富裕,但也過得安穩。有一天,尹秀芹跟著老闆到廣東出差時吃了一道菜,就是這道菜改變了尹秀芹往後的人生。

要做就做別人沒有的

尹秀芹在廣東吃到的是油炸螞蚱。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尹秀芹怎麼也想不到,螞蚱還能做成一道菜。而更讓尹秀芹吃驚的是,這盤螞蚱的售價是200元。當時,尹秀芹最高一個月工資才2000元左右,眼前的這盤菜,遠遠超出她的消費水平。

服務員告訴尹秀芹,這裡的螞蚱是農民從野外抓來的,費時費力,所以價格比較貴。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尹秀芹覺得,野外抓螞蚱很費勁,為什麼不人工養殖呢?老家的地里螞蚱多得是,它們野外都能長得那麼好,人工養殖肯定也難不到哪兒去。想到這裡,當時已經35歲,一直靠打工生活的農家婦女尹秀芹,想到一個詞:商機。

有人在高價賣,有人在費勁抓,當地卻沒人在養。論實力、拼財富,尹秀芹沒有資本,但選擇做別人沒有的,就不會有人和自己競爭,尹秀芹瞅准了這個市場空白。

十年積蓄打水漂

全世界有一萬多種螞蚱,在中國也有上千種。尹秀芹要養的是一種叫東亞飛蝗的螞蚱。這種螞蚱不大,喜歡成群結隊活動。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蝗災」多達4000多次,幾乎都是東亞飛蝗造成的。

尹秀芹的老家安徽省渦陽縣地處皖北地區,歷史上曾是「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村裡很多老人都曾經跟螞蚱搶過糧食。2008年,尹秀芹要養螞蚱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在村裡炸了鍋。

不僅村民不同意,尹秀芹的公公也是極力反對。一個女人家,又有做衣服的手藝,出去打工掙點錢多好,幹嘛非要瞎折騰?

可任憑公公怎麼罵,也攔不住尹秀芹要養螞蚱的決心。為了不讓螞蚱吃莊稼,尹秀芹花高價買來質量最好的紗網做大棚,還自己動手設計出大棚的圖紙。

2009年4月,螞蚱大棚終於建好了,可是螞蚱苗該去哪裡找呢?

螞蚱是靠卵孵化的昆蟲。其中剛剛從卵孵出來的幼蟲叫做一齡螞蚱。一齡螞蚱大約10天會蛻一次皮,成為二齡螞蚱。依此類推,分別叫做三齡螞蚱和四齡螞蚱。四齡螞蚱再蛻皮就會長出翅膀,成為螞蚱成蟲。

尹秀芹養第一次養螞蚱時,她聽說山東已經有人在嘗試養螞蚱,於是專程跑到山東,以3000元一斤的價格,直接買來3斤的二齡螞蚱。雖然價格高,但尹秀芹很高興,因為養殖戶告訴她,幼苗長大後會自己產卵,以後再也不用買苗了。

為了早點把螞蚱養大,尹秀芹每天都到處割草喂螞蚱。可她萬萬沒想到,螞蚱養到第八天,就全都死光了。

尹秀芹請來畜牧專家詢問後才得知,螞蚱在食用了當地俗稱的「萬根草」後,由於腸道變硬,不消化導致死亡。這一次,尹秀芹再不敢大意了,索性在大棚附近種了一種國外進口的玉米草,這才徹底解決了螞蚱的口糧問題。

但很快她就發現,螞蚱的死法還多著呢。天氣太熱,螞蚱會被太陽曬死;下雨太大,螞蚱會被雨水淹死。甚至附近的村民燒柴火做飯,隨風飄過來的煙霧,也能把螞蚱給熏死。即便控制好了外部因素,螞蚱也還是會自相殘殺。

折騰了一年,尹秀芹一棚螞蚱也沒養出來,打工十年才攢下的十萬元錢,全都打了水漂。養螞蚱,原本是尹秀芹結束打工生涯帶著全家過上好日子的唯一希望,可現在錢和螞蚱全沒了,尹秀芹如牛負重。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山窮水盡之後,尹秀芹只好求助親戚朋友。可大夥一聽她還要養螞蚱,紛紛躲著她,尹秀芹借了一圈兒也沒借到多少錢。無奈之下,尹秀芹想到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尹秀芹的母親,孫秀英。當時她的手裡有8萬元錢,是準備給尹秀芹最小的弟弟結婚用的,尹秀芹想把這些錢拿過來養螞蚱。但她剛一張嘴,就遭到母親的堅決反對 。

除了擔心錢被賠光,尹秀芹母親心裡還有一個小算盤。當時村子旁邊有一家砂石場,她把這8萬元錢借給了砂石場老闆。如果提前取錢,利息會有損失。

母親不同意,尹秀芹就只好去求弟弟幫忙。有一天趁母親不在家,尹秀芹偷偷把借條拿了出來,帶著弟弟一起到砂石場要錢。在弟弟的見證下,砂石場老闆把錢給了尹秀芹。事後,母親雖然很生氣,但這錢原本就是給兒子的,也就沒再說什麼。

2010年4月,尹秀芹用東拼西湊來的十萬元錢,再次引進螞蚱苗。有了前一年的慘痛教訓,這一次她每個環節都小心翼翼,一有空閒就開始研究螞蚱。比如,當一對螞蚱趴在地上打洞, 尹秀芹就知道它們是在產卵。

2010年6月,尹秀芹的第一批螞蚱終於養殖成功。她在縣城最大的農貿市場租了一個小門臉,做起了螞蚱批發生意,並打開當地市場。

之後,尹秀芹的野心更大了。2011年春天,她把大棚數量擴大到50個。

在廣東地區,新奇特的東西很受歡迎,尹秀芹就想把螞蚱賣到那裡去。可廣東路途遙遠,直接運活螞蚱死傷太多,尹秀芹就把螞蚱冷凍之後再發貨。但沒過幾天問題就來了,廣東客戶打來電話,說螞蚱吃起來全都是苦的,要求全部退貨。活蹦亂跳著就冷凍起來的螞蚱,為什麼運到廣東就變苦了呢?

通常,螞蚱體內糞便重量會占到體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由於糞便在肚子裡面沒排出去,就會發酵,變質後的螞蚱吃起來就是苦的。但更讓尹秀芹著急的是,螞蚱一旦長出翅膀進入成熟期,生命也就只剩大約20天。如果這時候不抓起來放進冷庫,螞蚱很快就會老化死亡。

解決不了螞蚱的糞便問題,尹秀芹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的螞蚱自然死亡,這讓她既著急又心疼。

尹秀芹有個習慣,就是愛琢磨。哪怕是看到一棵草,也要研究一下它是怎麼生長的。2011年6月,人們發現尹秀芹每天喂完螞蚱就往家裡跑,有人問她在做什麼,她也不多說,只說是在瞎琢磨。兩個月後,她拿出一個誰也沒見過的東西——「鐵牛」。

這就是尹秀芹設計出來給螞蚱排便的工具。如今,這套設備經過20多次的升級換代後,被尹秀芹放進了這個加工車間。

尹秀芹把螞蚱全都送進這裡排便。排便之後馬上油炸,最後送進冷庫急凍。經過這樣連續處理,螞蚱不僅沒有了糞便發酵問題,而且保質期大大延長,即使存放一年,也不會變質。

憑藉獨有的螞蚱排便技術,尹秀芹的事業進入了快車道,成功打進廣東等地的市場,2012年當年就實現銷售額100萬元。此時,尹秀芹自己養殖的螞蚱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她開始到處收購外省其他養殖戶的螞蚱,還把30多位螞蚱經紀人發展成為自己的供貨商。

有了充足的螞蚱貨源,尹秀芹公司的銷售額三年時間就暴漲十倍, 2015年達到1000萬元。一顆螞蚱卵要經歷四次蛻皮,才能最終變成一隻螞蚱。而尹秀芹的人生,也因螞蚱有了一場華麗蛻變:從一個農村婦女蛻變成為一位成功的女企業家。

越是別人不認可的東西,才叫商機

三年時間,尹秀芹的事業發展得順風順水,可就在2016年,她遇到了一個從沒遇到過的大麻煩。

這一年,全國的螞蚱養殖戶大量增加。雖然很多人並沒有給螞蚱排便的技術,但是他們照葫蘆畫瓢,也把螞蚱油炸之後運到廣東,用低價戰術來搶占廣東市場。尹秀芹被迫進行了一場慘烈的價格戰,損失了300多萬元。她一夜之間白了頭。

很多人建議尹秀芹,到山東或河北去開拓市場,因為這些地方對螞蚱的接受程度高。但尹秀芹就是不聽勸,2016年,從沒去過湖北的尹秀芹,三天兩頭就往襄陽市跑,這讓大夥覺得很不可思議。湖北和廣東的飲食習慣有很大差異,吃螞蚱的人少之又少,要想在這裡開發市場,更是難上加難。但尹秀芹有不一樣的看法。

為了抓住這個商機,尹秀芹在湖北到處推銷螞蚱,還在當地的批發市場裡架起油鍋,現場炸制螞蚱請顧客試吃,對比有糞便和沒有糞便兩種螞蚱的口感。除此之外,尹秀芹還在營銷上下功夫,與飯店合作時,她還特意為油炸螞蚱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為民除害」。通過這一招兒,很多從沒吃過螞蚱的當地人,經常會主動點上一盤螞蚱。

尹秀芹僅用兩年時間,就讓沒有吃螞蚱習慣的湖北,一舉超過廣東,成為公司產品賣的最好的地區。之後,她又在貴州、廣西、雲南等省份設立辦事處。2018年,尹秀芹一共賣出50萬斤螞蚱,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


尹秀芹雖然沒怎麼上過學,卻愛鑽研、懂得利用資源。從農村蓋房子聯想到設計螞蚱大棚;發現螞蚱銷售里的難題立馬去研究解決難題的設備;遇到同行競爭就馬上轉變思路開拓新市場。她運用身邊的一切資源,隨機應變,一步一步讓事業升級。曾經的那個農家婦女尹秀芹,不僅讓自己人生華麗轉身,如今還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VbKhGwBvvf6VcSZau3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