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父親墳前的一抔土,他終於見到了遺骸歸國的英雄叔叔

2019-09-29   今日頭條

烈士紀念日前夕,安徽當塗的方直文登上了飛機,從南京飛往瀋陽。他要帶著父親墳前的一抔土去完成父親方洪啟的遺願——與弟弟方洪有「團聚」。

方洪有,1951年5月20日犧牲於抗美援朝戰場。家人苦尋68年,直到今年清明節,退役軍人事務部和今日頭條等開展遺物認親、網上尋親活動,今年64歲的方直文才得知,叔叔的遺骸已經歸國。

9月29日下午,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認親儀式上,方直文終於帶著父親墳前的一抔土,和叔叔「團聚」了。

(方直文從父親墳前取了一抔土裝進罐子裡,用紅布包起來)

「我叔叔好像找到了!」

時間回到今年的3月28日晚。

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通過不同渠道,傳到了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方直文的家裡。

64歲的方直文從工地回到家中,累了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了。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烈士的名字,好像是你叔叔,正在尋找親人。」打來電話的朋友說。

「還有這種事情啊!」方直文不相信,覺得肯定是弄錯了。

一個小時後,方直文再次被吵醒,遠在南京的女兒打電話過來:「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尋找在韓志願軍烈士方洪有的親人,方洪有不是我小爺爺嗎?」電話里,女兒還說消息上面還有方洪有的遺物和印章。

方直文隱約意識到,可能是真的。

他完全醒了,再也沒了睡意,趕緊把這個消息分享給老伴:「我叔叔好像找到了!」

第二天,方直文還是和平時一樣去上班,但一整天,電話都沒有消停過。親戚、朋友、同村村民、當塗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馬鞍山電視台都打來電話,重複著這個好消息。

他回憶,這個不大的村莊,好像是第一次鬧出這麼大的動靜。

「鞋底5隻、水壺1個、鋼筆1支、破損鐵碗、皮帶扣3個」

2014年以來,我國先後六批迎回599具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讓他們可以安眠在祖國的懷抱。但是這些英烈都沒有姓名,甚至他們的家人都並不知道他們已經魂歸故里。

今年清明節前夕,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通過對一至五批歸國在韓志願軍烈士上千件遺物的整理,發現了數十枚印章,其中24枚印章上的文字圖案清晰可辨,為尋找烈士的親人提供了線索。退役軍人事務部和今日頭條開展遺物認親、網上尋親活動,聯合多家媒體為這24位烈士尋找親人。

安徽馬鞍山籍烈士方洪有就是其中的一位。3月26日,今日頭條發布了《尋找安徽馬鞍山籍烈士方洪有親人,他長眠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靜待親人祭奠》的消息。

根據檔案資料記載,烈士方洪有,安徽省當塗縣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4師101團警衛連戰士,1951年5月20日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2014年,方洪有烈士遺骸通過中韓兩國的「在韓志願軍遺骸交接」回到祖國,安葬於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隨遺骸回國的,有方洪有烈士的隨身印章一枚和若干遺物:「鞋底5隻、水壺1個、鋼筆1支、破損鐵碗、皮帶扣3個」。刻有烈士姓名的隨身印章,成為尋找烈士親人的重要線索。

(方洪有烈士遺物)

很快,為烈士尋找親屬的消息在當地傳開,並引起了很大反響。馬鞍山市當塗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和當地媒體紛紛加入到為烈士尋親的隊伍中。

通過各方查找和走訪,短短三天,就找到了烈士方洪有的侄子方直文。而後,親屬關係也通過DNA檢測的方式得以確認。

「沒想過,想也想不到」

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沒想過,想也想不到。」這麼多年,隨著父親過世,關於叔叔的記憶,正在慢慢被遺忘。

小時候,方洪啟經常和孩子們說起弟弟的事情。由於父母去世早,兄弟倆相依為命。 「那時候家裡窮,我父親給人放牛,帶著叔叔,在別人家幫工,也帶著他。」方直文回憶說。

弟弟參軍報效祖國,相依為命的哥哥內心的榮耀可想而知。

為了保衛新中國,捍衛新生的人民政權,方洪有和戰友在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中奔赴戰場。不幸的是,方洪有犧牲了。

方洪有犧牲後,當地政府給方家送來了烈士證明書和烈屬撫恤證明。方洪啟不識字,只知道弟弟犧牲在朝鮮戰場,不知道具體地方。

(家人保存的方洪有烈士證明)

方直文記得,小時候,不小心翻出叔叔的烈士證,都會被父親嚴厲指責:「這個東西不能動!這是你叔叔的歷史!」

等識字多了,方直文才漸漸能讀懂歷史以及這張紙上所代表的榮譽。「兩個大方印刻在上面,還有鄧小平、賀龍的名字。」

在父親的講述中,叔叔是個精明能幹的人。「人家做不到的事情,他都能做。」

過去很多年,家裡的土坯房裡懸掛著唯一一張方洪有的畫像。「我們村子的人,都知道這張畫像。」方直文回憶說,這張畫像是父親專門找了畫師,照著方洪有參軍後寄回的照片臨摹的。畫像里,方洪有身著軍裝,戴著棉帽,口袋上寫著「警衛兵」。

過年時,方洪啟總會拿著乾淨的抹布擦一擦鏡框。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一場自然災害,掀翻了土坯茅草房,畫像也被打爛了。

「無論路途多麼遙遠,都要去看他一眼」

弟弟犧牲之後,方洪啟給他製作了一個牌位,在祖墳修建了衣冠冢。清明、冬至時,方洪啟遙望北方,燒上一把紙錢。

他心裡還是惦記著弟弟的下落。周邊村子,只要有老兵返鄉或者寫信回來,他都會趕去打聽幾句,希望得到更多關於弟弟的消息。

但,始終毫無音信。

方洪啟73歲時去世,距今已有二十多年。老人彌留之際,留下最後的囑託:「這麼多年,你叔叔也沒個消息,將來要是有他的消息,無論在什麼地方,路途多麼遙遠,都要去看他一眼。」

今年3月底,網上突然出現的消息,讓方直文直呼了好幾個「想不到」, 他以前從來沒想過,突然會有叔叔的消息。「想不到的,多少年了,都沒有音訊,感謝黨和國家,不然靠我們自己,哪裡能找到啊?」

「我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啊,叔叔從國外回來了,到了國內,我就有機會見他一面了。」方直文難掩喜悅。

消息確認後,方直文召集在外生活的孩子們和後輩回到老家,全家十多口人,站在父親墳塋前,分享了這個好消息。

「你想念的弟弟,現在終於回來了,你放心吧,我們會想辦法到瀋陽見他。」方直文哭著說。

「如今魂兮歸來,全家人心中再無遺憾。」時隔68年,方洪有兄弟倆終於「團圓」了。


據民政部統計,近代以來我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英勇犧牲,但其中僅有193萬人留有姓名,而在這些留有姓名的烈士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尚未找到他們的後人。

自2018年7月啟動以來,截至2019年9月28日,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項目已經發布6301例烈士尋親案例,成功找到其中650位烈士的親屬。

頭條尋人會繼續攜手退役軍人事務部、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烈士陵園、紀念館,幫助更多英雄回家。

山河已無恙,英雄可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