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奶奶,我不是怪物!」一聲來自小女孩的尖叫打破了兒科病房的安靜,緊接著的就是一連串數落的聲音「我呀,肯定是上輩子欠了你的,這輩子要給你還債喲!光這幾個月,你就發了三四回病,我帶著你是診所診所去了,縣裡縣裡跑了,要不是你鄰家二姑好心,帶我們到大城市看病,你讓我這個老太婆怎麼辦呀!」「請了神水給你喝也治不好你的病,你打娘胎里就是個怪胎!」這個情景發生在株洲市中心醫院兒科病房裡,一位老娭娌拉著她的小孫女來住院,旁邊還跟著一個四十來歲的婦女。
從婦女的口中,我們得知小女孩今年8歲,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現由奶奶照顧。奶奶回憶說:」我家孫女10月中旬左右,兩條腿上長出了好多紅色的疹子,一片片的,好嚇人,帶她去村裡診所看了,好了一陣子,後來反反覆復發了好幾次,她說肚子疼,膝蓋也疼,我就急了,生怕她得了怪病,縣城也去了,還去神婆那裡討了神水給她喝。後來沒法子,讓她二姑帶我們來這裡看病。」聽得出來,奶奶還是很疼愛自己的孫女,其實奶奶口中的怪病,確診為「過敏性紫癜」,而小女孩自然也就不是怪物了!
什麼是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還有個名字叫做「亨—舒綜合徵」,是以全身小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血管炎綜合徵。學齡期的小寶貝容易中招,一般男娃比女娃多,春秋季更多見些。一發作多為急性起病,但是發病前小朋友們常常有1-3周上呼吸道感染史。約半數患兒伴有低熱、乏力、精神萎靡、胃口變差等症狀。
得病後下肢和臀部發現紫紅色斑丘疹,高出皮膚,壓之不褪色,此後顏色加深呈暗紫色,最終呈棕褐色而消退。嚴重的話還會在上肢、面部及軀幹發現我的存在,而少數重症患兒紫癜可大片融合形成大皰伴出血性壞死。皮膚紫癜一般在4-6周後消退,部分患兒間隔數周、數月後會再次復發。
消化道症狀:約半球以上患兒可出現消化道症狀,常見臍周或下腹部腹痛伴噁心、嘔吐,部分患兒有腹瀉或便血。偶可發生腸套疊、腸梗阻、腸穿孔以及出血壞死性小腸炎。
關節症狀:約1/3患兒出現關節腫痛,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關節,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多在數日內消失而不遺留關節畸形。
腎臟症狀:30%~50%患兒有腎臟損害的臨床表現。而是否引起腎臟病變及其程度是決定遠期預後的關鍵因素。兒科最常見的繼發性腎小球疾患就是這麼來的,多發生在起病1月內,症狀輕重不一。多數患兒出現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伴血壓增高和水腫,稱為紫癜性腎炎。少數呈腎病綜合徵表現。一般患兒腎損害較輕,大多數能完全恢復。少數發展為慢性腎炎。
所以可得引起重視啊,及時治療才是正道,千萬不能相信土方法,否則一些所謂的「神水」,其中的香灰等物質只會加速腎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