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伋與兩小兒辯日

2019-10-12     陝西文藝百家

燕伋與兩小兒辯日

大家都知道,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道家著名人物列子所著《列子·湯問》裡面的一則寓言故事。短短一百來字,將兩小兒的機敏、俏皮和孔子的謙虛、謹慎刻畫得栩栩如生,表揚了獨立思考,善於爭辯,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時也不乏對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譏諷。

關於這件事通常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真的有,若真是這樣,由於發生在孔子帶領眾弟子巡遊講學的路上,咱們的燕伋作為孔子「七十二賢人」當時在場,就是必定無疑的。一種認為是列子杜撰的,目的在於貶低孔子。

其實啊,這件事還真是存在的,燕伋當時不僅在場,還與燕伋直接有關。燕伋一生曾經三次赴魯,第一次是前往魯國拜師孔子,23歲那年去,27歲時返回,期間曾隨同孔子遍訪周朝各國,考察禮制情況;第二次是強化學習,35歲那年去,40歲時回鄉,期間曾跟隨老師孔子拜謁魯桓公廟;第三次是孔子的兒子伯魚遇難死亡,燕伋前去弔唁,並陪伴安慰老師,58歲那年去,62歲時準備回來,老師孔子卻溘然長逝,就又留下來守孝三年,前後七年,65歲時才還鄉,第二年即去世。2500多年前,秦、魯兩國相距甚遠,交通又十分不便,燕伋三次赴魯,其壯舉不亞於唐僧西天取經,旅途之艱險無法想像,發生的故事何其多也。

燕伋和老師孔子一生致力於傳播儒家思想,推行仁政,除了辦好教育,培養學生以外,主要方式就是周遊列國,遊學講學。燕伋追隨老師的腳步,不知去了多少地方。作為孔子的得意弟子,可想而知最大的心愿就是邀請老師率領眾弟子西行到秦,光耀故國門楣。而孔子又何嘗不想去文武周公誕生之地,如今大器晚成,發展一日千里,國運蒸蒸日上的秦國,與秦國國君一起探討治國理政,一起談論教化萬民,順便考察一下弟子燕伋如何在虎狼之國傳授仁者愛人和民貴君輕的思想理念。但是孔聖人心裡非常清楚,他的治國思想和理論,與秦國奉行的原則是完全相悖的,秦國的所作所為就是最好的證據。所以,每次提起西行到秦的話題,孔子總是內心傷感,嘴上緘默,糾結至極。

話說燕伋35歲那年第二次去齊國後,隨老師孔子讀書論道,訪問考察,收穫很大。在他的再三央求和據理力爭下,老師終於下定決心,放下面子和包袱,拿出勇氣和耐心,準備西訪秦國。孔子率領子路、顏回、燕伋等弟子,一路曉行夜宿,風塵僕僕,浩浩蕩蕩進入潼關秦界。不知是老師暗中授意,還是子路靈機一動,想要考驗燕伋和秦國子民,就故意在路邊放了一錠銀子。燕伋看到銀子後,用手指在旁邊寫道:橫財不發有德之人,路上行人也是視而不見,無人撿拾。孔子知道後,對燕伋大加讚賞,對秦國的成見也有了些許改變。

一個春末的正午,車隊經過一個地方時,前面路口一群穿開襠褲的毛頭娃娃正在用泥土壘城堡玩兒,駕車的一看是幾個小孩,就大聲吆喝:閃開,閃開。

誰知他們不僅沒有躲閃,反而站在路中間,攔住了車隊。其中一個領頭的厲聲呵斥:何人如此大膽無禮?

眾弟子急忙上前解釋,有介紹這是我們老師孔子的,有說我們從很遠的地方前來,是準備拜訪秦國國君的。本以為這樣一說,他們就會被放行,可誰知,這些孩子不依不饒,理更長了: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啊,你不是最講道理了嘛,你看看這是什麼?」眾弟子說,這是你們壘的城堡啊。

「是啊是啊,你們既知這是城堡,而你們僅僅是馬車,你們就該明白究竟該城讓車呢還是車讓城?」顯然這幫孩子認為自己壘的既然是城堡,你無論多麼雄壯的車隊都得讓著我,看著他們一副較真和雄辯的模樣,孔子和眾弟子覺得好氣又好笑。

就在眾人驚愕之時,另一個孩子用手一指孔子和他的大隊人馬,質問道「還有,你不是經常講君君臣臣嘛,撇開車隊城堡不談,你說到底是君(軍)大呢還是臣(城)大?」孔子一聽,剛才都已經說過車讓城了,肯定是城大,而這明明是將自己的軍,一時覺得非常窘迫,臉都紅了。

燕伋一看老師好不容易答應去秦國,這才剛到秦國地界,就遇到這樣丟面子的事情,簡直是自己的罪過,趕忙用方言對小孩子好言解勸,讓他們散了。然後把老師扶下馬車,坐在路邊樹蔭下,遞上熱水,換了一種幽默的口氣說:「這幫孩子真是把老師的好學深思,求知善辯學到家了。老師您是沒見過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秦國,老百姓都很崇拜您,上至白髮老者,下至黃毛小兒,他們都很愛動腦筋,愛思考問題,愛辯論,學習的氣氛非常濃厚。」

孔子正在鬱悶,聽燕伋這麼一說,接過燕伋的話茬說道:「剛才已經領教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別看他們年紀小,腦瓜子蠻靈光的呢。是咱們小看乳臭未乾的孩子,無理在先了,我不怪他們,不怪他們。」孔老夫子嘴上這樣一說,一來顯得寬宏大量,不與小兒計較,二來順坡下驢,給自己打了圓場。其實心裡對秦國的孩子如此放肆任性和胡攪蠻纏已經夠夠的了。

燕伋接著說:「老師您不知道,我上次回故鄉,碰到一個比你還尷尬的問題,弄得我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

「是嗎,說說大家聽聽」,孔子和其他弟子異口同聲說道。

「一天早上,我晨起讀書完畢,思念老師您,心情很煩悶,就出門到村口散步。在一顆大槐樹下,四五個小孩,頂多有七八歲大,正在爭論一個問題,嘰嘰喳喳,面紅耳赤。一看是我,就湊上前來,說你是孔子的弟子,請你給我們裁決一下他說的對,還是我說的對,究竟是早上太陽距離我們近還是中午太陽距離我們近?」

「我一聽,這幫娃娃不得了啊,就隨口說,那你們認為呢?」

「只聽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如車蓋,而到了中午,則小如銀盤,所以早上太陽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

「不對不對,你胡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清清涼涼,而到了中午,如伸手探湯,這豈不是證明早上太陽離人遠,而中午太陽離人近。』」

「其他幾個小孩有同意這個觀點的,也有同意那個觀點的,爭得不可開交。我仔細一想,兩個孩子說得都是事實,可怎麼也解釋不了,就覺得非常尷尬,嘴裡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這……』,『這……』」。

「這些孩子也知趣,見我無法決斷,就說:『孔老夫子知識最是淵博,既然你也無法回答,請你下次見了孔子,代我們請教,相信他一定能夠解答。』」

「我說,我的老師孔子知道你們如此幼小,就如此好學好問,一定會心裡樂開花兒的,也一定會有個圓滿的回答。」

「老師啊,這就是您的教誨起了作用,這就是您在秦國子民心中的地位啊。剛才這幫孩子還不是一樣,他們崇拜您,想和你探討知識,辯論學問,所以才攔住了我們的車馬,和您爭辯呢。」燕伋說到此處,聲情並茂,讓人動容。

孔子聽罷,心裡尋思:這秦國的孩子都如此聰明異常,口才雄辯,勇氣超凡,膽識過人,霸氣十足,我若去見了那些王公貴族,別說闡述自己的思想了,估計弄不好會碰一鼻子灰,把人丟大,甚至性命不保的。他靈機一動,佯裝輕鬆無事,哈哈大笑,對著眾弟子連聲誇讚:

「秦國能有今天,果然名不虛傳。既然有我弟子燕伋這樣優秀的學生已經率先在秦國傳授我儒家思想和智慧,我今天眼見為實,已經很放心了,秦國不用去了,咱們打道回府吧!」

就這樣,孔子在心有餘悸中,帶著滿腹心事、滿腔鬱結和驚詫錯愕,給自己找了個藉口,剛進潼關,就又折返出了秦界,從此再也不言西行到秦了。

講述人:燕育文,74歲,大學文化程度,住隴縣杜陽鎮杜陽村一組。

採錄人:楊紅芳,千陽縣人民法院,2014年7月8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99xG0BMH2_cNUgJq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