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總哭鬧,哼哼唧唧怎麼辦?4種方法排出腸脹氣,踏實睡覺

2019-06-15     羊爸爸育兒

傳說中的小寶貝都是吃吃睡睡,哭無非就是餓了。但,這都是別人家的寶寶。

至少曾醫生家的寶寶就不這樣。孩子沒事兒的時候就各種抻,各種扭,還滿臉通紅。家裡長輩說這是寶寶在掙長。在曾醫生自己看來,孩子完全就是一副便秘痛苦的樣子。便秘也就算了,孩子還左哼哼右哼哼,甚至還要撕心裂肺大哭起來。

當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生無可戀的時候,家長首先肯定是考慮寶寶是不是餓了,給寶寶奶喝。

但是往往這時候也才喝了奶不過一會會,給孩子奶喝,但是孩子喝不了兩口又不喝,又開始痛苦便秘樣,甚至繼續嚎啕大哭。因為這麼小的寶寶,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餓了還是腸道不舒服,有時候寶寶還以為是餓了,結果喝了兩口,發現還是不舒服,於是又接著哭。(注意,小月齡的寶寶喂養要注意,要按時間按需要結合,儘量不要培養喝零食奶的習慣,不然當媽的會很累,寶寶也長不好)。

還有一個讓人崩潰的特點就是要抱著睡。記得曾醫生剛當娘的時候,所有的長輩或者有娃的人都告誡曾醫生,千萬不要多抱娃,不然以後放不下來,要崩潰的。

尤其是晚上,還要抱著孩子睡,簡直是人間十大酷刑之一。當然如果寶寶只是喜歡大人抱著睡,也許只是缺乏安全感。腸脹氣的寶寶有多個特點,喜歡抱著睡只是其中之一的特點。就像看病一樣,我們要綜合起來看。腸脹氣寶寶,真的是要抱著睡,沾床就醒,就撕心裂肺大哭。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孩子可能會在大人懷裡睡覺。

實際上隨著腸脹氣的解除,抱睡的需求會有所遞減,媽媽們可以隨機調整改變孩子的睡眠習慣。儘量幫助孩子獨立在床上睡覺。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腸脹氣

原因很簡單:寶寶生下來的時候消化道根本沒有發育完善,再加上寶寶腹部又沒有肌肉可以推動腸道,所以一旦有氣體進入寶寶消化道,它不會像我們成年人一樣,通過打屁之類的排出去。而是在腸道裡面亂竄。各位家長腦補一下,如果氣體在我們的腸道里亂竄,我們是不是也會很不舒服。

不過,雖然腸脹氣的寶寶又哭又鬧不好帶,但是並不是沒有辦法的!

首先,寶寶是在發育成長的,所以其實不用管的,當腸道發育得稍微完善一點的時候,腸脹氣的問題自己都會改善。比如曾醫生家的寶寶,沒有太多干預(除了有段時間抱著睡),現在已經成為一名除了餓,不再哭,也不需要哄睡的天使寶寶了。

所以各位家長,不要太過於焦慮,這只是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4個方法緩解脹氣

一、母乳的媽媽儘量避免產生氣體的食物,比如各種豆製品、還有西蘭花,紅薯,堅果類。我們當地俗話說「一個豌豆一個屁,加上胡豆不歇氣」,說的就是豆製品特別容易產生腸道氣體。

人工喂養的寶寶可以選擇排氣的奶瓶。還有在喂的時候,奶瓶陡一點,不要讓奶嘴有空氣,儘量少讓寶寶吃進空氣。

喂完奶之後,一定要拍嗝!!!!

甚至邊喝邊拍。拍嗝要講究技巧,手要空心,而且力道適中。曾醫生家裡除了月嫂,沒有一個人能夠把嗝拍出來。並且剛喝完奶,最好扛肩上走一走。

推薦的排嗝的方法是:讓寶寶趴在你的大腿上,讓你的腿儘可能的能夠按摩擠壓到孩子的腹部,也或者讓孩子趴在自己的胳膊上來拍嗝。

二、按摩。用這種按摩油每天給寶寶揉肚子也可以緩解脹氣,按摩油沒有的話寶寶霜也可以,主要是為了可以順時針的按摩腹部,也可以用兩個指頭(食指和中指)一起來按摩肚臍。還可以做太極按摩,小月齡的寶寶按摩後可能會聽到放屁。(具體的做法可以看文末的相關閱讀。)

三、趴著睡。以前美國兒科學會還提倡趴著睡,說是對嬰兒好。可是後來發現趴著睡覺要增加窒息的風險,於是後來又不提倡了。雖然說不提倡,但是趴著睡覺確實對脹氣寶寶很有效。脹氣寶寶之所以喜歡大人抱著睡,就是因為大人抱著腹部有壓力,可以把氣體壓出去,會舒服一點。

曾醫生為了讓寶寶不窒息,辦法是讓寶寶趴我肚皮上睡覺。這樣雖然不舒服,但是至少比抱著睡好多了,至少大人也可以睡覺,就是不能動罷了。

不過據說,現在有專門給脹氣寶寶睡覺的搖籃,大概原理就是讓寶寶蜷縮著睡覺,增加腹部壓力。

飛機抱也可以緩解脹氣的問題:類似是在懷中模擬了一個趴睡的動作。

四、熱敷肚子。可以用蔥白煮水浸泡毛巾後熱敷肚子,也可以用熱水袋熱敷肚子(隔著衣服,水溫不能太高)。原理上是讓胃腸道的氣血暢通,增進代謝的速度。幫助排出脹氣。

說一千道一萬,腸脹氣的寶寶沒什麼可怕的,而且還是正常的。家長要記住:這只是一個階段而已。像什麼夜哭啊、抱睡啊,通通都會過去的。

最後,溫馨提示各位家長

月齡小的寶寶哭起來,不是我們想像那種正常的哭,而是撕心裂肺,仿佛生離死別的大哭。這時候一般的家長都拿著沒辦法,比如曾醫生,每次看到娃娃嘴巴一徶,就心如刀絞。

不過,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孩子也會學會用哭聲的輕重方式不同來表達不同的情感。孩子以前只是小,只會一種哭法,所以各位家長,首先在心理上,就不要太緊張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t_m_GsBmyVoG_1Z5A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