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 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注釋】
- 乃:才。元:原本、本來。
- 始:方才。道:事物的法則、規律。這裡指各種知識。
- 非:不是。自然:天然。
- 運:運用。賢:才能。
- 青春:指人的青年時期。
- 豈:難道。長:長期。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早年生活貧困,曾周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46歲始中進士。貞元十七年(801年),50歲的孟郊任江南溧陽尉。其代表名詩《遊子吟》就是在溧陽時所作。在任不事曹務,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
「勸」在詩中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是勉勵的意思。詩人孟郊在這篇以勸學為目的的詩歌中,告訴我們:不學習,知識是永遠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錯過了最佳學習時間,美好的青年時代再也不會回來的道理,說明珍惜人生,讀書學習,修為自身的重要性。這首詩淺顯易懂,自然流暢,富有哲理。其核心是「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一個有志之人,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趁人生中最好的時光,積極進取,刻苦讀書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修身養性,成為有用之才,以不辜負青春,獲得奪目的人生。詩人在開篇就運用人們所熟知的現象說明道理,連撞擊後的石頭都能產生火花,使沉默平凡的生命變得耀眼,更何況人呢?自然把道理引向人生,語淺而意深。「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自己的賢德才能必須靠自己進行修為,別人那麼優秀也只能當做你的老師,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後從學習時間這一角度進行勸勉:美好的青春不會永遠停留,如果不抓緊時間努力學習,磨礪才能,大好的時光將一去不復返。使這首詩成為勸學詩中的名篇,激勵著後人。
五、知識拓展
孟郊的詩作以短篇五言古詩為最多,最有名的是《遊子吟》。他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所以人稱「郊寒島瘦」。孟郊不僅是為人稱道的著名詩人,是感恩母親的垂範人物,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讚美、感恩母愛的千古名言刻於後人心間,也是珍惜時間,愛惜人生的有志之士, 他的這首《勸學》詩就是有力的證明。一個人取得生命的輝煌並不一定要有炫目的背景,甚至也不一定要有如何出類拔萃的才華,很多時候它常常取決於能否與時間過招的結果。凡是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是善始善終,持之以恆,和時間賽跑的人,只有具備了這種勇於和時間過招的精神,才能一步步超越自己,抵達理想的遠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tFkXXAB3uTiws8KFn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