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朗誦:岳陽樓記

2020-01-19     閃亮悅聽



一幅滕子京贈予的《洞庭晚秋圖》,緣起了范仲淹的這首《岳陽樓記》。洞庭湖畔的巴陵勝狀在范仲淹的筆下,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范仲淹藉此抒懷政治志向和理想。《岳陽樓記》整篇看似閒筆漫敘,實則卻大有深意。




我們讀這篇作品,我們的感受好像是作者登上了岳陽樓,然後想四時光景,然後產生了激情澎湃,然後說名言。但是種種跡象表明,范仲淹沒有,起碼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沒有在岳陽樓,這是他的朋友,也就是這篇文章談到的滕子京,給了他一張什麼呢,洞庭晚秋圖,然後請他寫這篇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這裡邊涉及到慶曆四年,這是仁宗的年號,慶曆。范仲淹慶曆新政也發生在這個年頭,實際上它是一個紀年。滕子京這個人叫滕宗亮,他的名叫宗亮,字子京,古人稱謂人總喜歡稱字,朋友之間稱字,稱名太生分,謫守巴陵郡,注意這個謫字就是被貶了,到巴陵做太守,也就是洞庭湖所在。過了一年,越明年,就是過了一年以後,政治興旺,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我們今天還在用這種詞,於是怎麼樣呢,於是就重修岳陽樓,岳陽樓這個樓在洞庭湖北側。那麼這個樓的出名不是從這兒開始的。這個樓的出名是從唐代開始的。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接著下面就是寫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說而不說,不說而說,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所以這個觀有可能是看這個圖,這兒很含蓄。我看巴陵的這個勝狀,就是這種江山之美,它這個氣象萬千等等,但是前人說多了,已經說的不少了。我不再說了。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雖然他說不說,實際上前面說了一說,這兒還是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把洞庭湖地理,交通,位置說了,但是更強調,「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也就是說我下邊寫景不是為了寫景,是要找這個異。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說當我們陰天的時候,有風浪的時候看這個洞庭,我們看到的是什麼,這就是主觀,情人眼裡出西施,主觀上我們一切景語皆情語,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注意,這都是有誇張,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帶有誇張色彩的。憂讒畏譏,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的是滿目什麼,滿目蕭然,我們內心世界是什麼,遷客騷人,什麼叫遷客,抱歉,這兒沒出現。寫到了什麼,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注意,這些景象,虎嘯這種景象洞庭湖未必有,但是他抓過來,營造這種景象,為的是跟下邊對比,說在這樣一個陰天的一個氣候不好的情形下,登到這個樓上,會引起我們很多消極情緒。我們的畏懼情緒,這個時候感集而悲,就會引起極度的悲傷。這個景象是它的負面描寫。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你看這多漂亮的景色,注意這句子,這是吸收了駢體文,以四字句,你像波瀾不驚,上下天光。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對偶。岸芷對汀蘭,這都屬於過去駢體文的加法。把這些引到了他的文章裡面。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這寫洞庭湖太好了,等到洞庭湖波光粼粼一片寧靜的時候,滿月照耀,長煙一空,長煙就是雲,皓月千里,多漂亮的景象。所以這個浮光躍金指波光,波光粼粼,裡邊有銀色的,有金色的,這個時候靜影沉璧,就是寫月亮,這個時候人們在洞庭湖采藕,打魚,漁歌互答,你一聲我一聲,說這個時候怎麼樣,此樂何極!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

登上這個樓以後高興的不得了,什麼朝廷、政治、個人名利的寵辱得失,都可以忘掉。這個時候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兩段對比著寫,一段是看到洞庭湖波濤洶湧的時候,陰天下雨的時候,把人的情緒弄的很低落,憂讒畏譏,覺得這個世界上恐怖,戰戰兢兢。然後洞庭湖又呈現它非常美麗的那一面的時候,人們又開始揚揚自得,寵辱皆忘,真正是得意忘形。所以這兩段文字對比,把人在自然面前,在自然景象的影響下那種情緒的波動非常鮮明地,甚至是突出地把它表現出來了。而且這個筆法隨著所要描寫的現象特別好,寫陰天下雨,寫颳風,注意他用的是很多這種消極的詞兒,表現消極情感的詞兒,寫積極的時候他又一幅如詩如畫的筆來描寫。總而言之對比中突出人的情緒的變化。注意這兒為下文實際上在做鋪墊。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說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經非常去求,去摸索,去尋找,去體味古仁人,就是古代有仁者志向的人,他們的心。或異二者之為,他們可能跟這些人,在洞庭湖這些遷客騷人,這些商旅之人不一樣,不一樣在哪兒,注意下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才是他要強調的人,這就是說你看了陰天你就消極,看了晴天就積極,你這種人,當然你是正常人,你不是壞人,但是你是一個氣帥志的人,按照孟子的話說你是被情緒左右的人,但是范仲淹所要追求的是一個什麼,志帥氣,人格堅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乎什麼,超乎這種積極情緒,消極情緒波動的之上,有一個主心骨的人。

所以這篇文章到這兒以後,開始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了。接著又是引申,說這種人怎麼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實際上這也是互文形式,他居廟堂之上憂其民也憂其君,處江湖之遠憂其民也憂其君,這個都是互相映襯的,這個就是中國在語言句法上的一個獨特之處,你不要片面理解,說在朝上班就把君主忘得乾乾淨淨,不是那個意思。那麼是進亦憂,退亦憂。注意這就是范仲淹的性格。進,升進了憂,貶退我,憂,這就是北宋士大夫主體精神,歷史主體精神的一種展現。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是沒有樂,人整天憂,精神偏枯,也要樂,但是一定是公事在前私事在後,這就是什麼,士大夫對得起國家。

我們往下看,說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要是沒有這種人,微就是假如沒有這種人,我跟誰一起同路呢,我跟誰一起完成我們人生的,歸就是歸去的意思,歸去,趣味。所以這個強調的是什麼,強調讚美了這種,他沒有說我,實際上范仲淹本身就是這樣的,但是他認為有這樣志向的人,才是我,我願意跟他結伴走完我們的人生,歸去,實際上帶有價值追求,就是一個人的活著為什麼,就是歸。歸去也可以說一起去,有點兒目的地的意思,但是他代表是價值追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UdaxG8BjYh_GJGVGw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