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

2020-05-29     象牙塔里的新鮮事

原標題:為什麼說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

為什麼說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

田園詩,指的是以描繪田園風光,反映農村生活,展現隱逸情懷的詩歌。說起田園詩,大家很容易便會想到田園詩的開創者陶淵明。下面來看看陶淵明究竟寫了哪些田園詩?又呈現出怎樣的風格和特色?

在陶淵明157首詩中,展現田園的方式多種多樣,風格富於變化,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就寫作的具體情況來看,有綜合描寫田園風光、敘述田園生活、抒發隱逸志趣的;也有將描寫田園風光和敘述田園生活結合的;或者將描寫田園風光和抒發隱逸志趣結合的;更多的則是單獨描寫田園風光,或敘寫田園生活,或抒發隱逸之思。

將描寫田園風光、表現田園生活和抒發隱逸之思三者結合的代表作有《和郭主簿》其一、《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等。

《和郭主簿》其一先寫田園之景「堂前林」「貯清陰」「凱風」「回飆」,再介紹田園生活,「游閒業」「弄書琴」「園蔬」「舊谷」「作美酒」「酒自斟」「弱子戲我側」,最後用「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點明懷念古代賢人,表明他時時以賢人為標杆來勉勵自己。詩中表現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日常生活的閒適和詩人淡泊、超脫、高遠的生活態度。元人劉履《選詩補註》卷五:「末言遙望白雲,深懷古人之高跡,其意遠矣。」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則一開始就表現自己的隱逸志向,「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以聖賢為師,以道為追求;接下來寫田園生活,「秉耒」,「勸農人」;再寫田園風光,「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最後又寫田園生活,「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先寫超脫世俗的田園生活,「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長閉」;再寫歲暮的田園風光,到處一片潔白寂靜,「淒淒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最後寫隱逸之趣,以先賢為榜樣,願守固窮之節,「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先寫田園生活,「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接著寫秋夜的田園風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最後寫隱逸之趣,「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先寫搶抓農時,早出晚歸的田園生活,「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接著寫田園風光,「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再寫田園生活,「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最後寫隱逸之趣,「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飲酒》(七)先寫秋天的田園風光,「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接著寫田園生活,「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再寫田園風光,「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最後寫隱逸之情,「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陶淵明田園詩擅長將敘述田園生活與描寫田園風光相結合。《歸園田居》其五前兩句寫田園生活,道路坎坷,拄杖前行,「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接著寫田園風光,「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最後,又寫田園生活的快樂,「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讀山海經》其一先寫隱居之後,堂前屋後的家居環境,入夏時節,綠樹成陰,鳥鳴聲聲,「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接著寫隱居之後的日常田園生活,讀書、飲酒、摘果蔬,氣候宜人,微風細雨,以一個「樂」字收尾,「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而寫田園生活的這部分中間,夾雜著田園風光描寫,微風細雨,氣候怡人,「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蠟日》前兩句寫景,「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後兩句敘寫吟詠詩歌,飲酒為樂的田園生活,「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陶淵明田園詩也有一部分擅長將敘述田園生活與抒發隱逸之情相結合。《歸園田居》(其三)前六句寫田園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最後兩句抒發隱逸之情,「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一開始總寫田園生活的漫長和美好,「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最後,寫隱逸的志趣和追求,「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一)先抒發隱逸之情,再描寫田園風光,最後抒發眷戀田園之情,「夙晨裝吾駕,啟途情已緬。鳥弄歡新節,泠風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淵明直接描繪田園風光的詩歌,體現出靜謐和諧的特色。如《四時》寫田園四季的風光:「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

《歸園田居》其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這首詩為人熟知,其中介紹家居環境與周圍風光,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畫。詩歌的語言雖然平實,但是親切生動,觀察的視解和表現的方法變化多端,運用工整的對仗句式,由遠而近將平平常常的農村生活寫得可視可聽,有聲有色,靜中有動,生機盎然,超脫而富有煙火氣息。

也有的詩中對於田園生活只是進行片斷性的描寫,不過,並不乏經典性的佳句。如《停雲》:「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閒止,好聲相和。」 《時運》:「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葯分列,林竹翳如。《己酉歲九月九日》:「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陶淵明敘寫田園生活的詩作,相比描寫田園風光和抒情隱逸之情兩種題材而言,比重更大,這部分詩大都寫得節奏比較明快,敘事性強,感情比較真摯,表現的情感比較歡愉。如《歸園田居》(其二)寫詩人獨居室內,偶爾步出家門,訪問鄰居,相互招呼,閒話農活,以及墾荒種地,「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答龐參軍並序》寫詩人閒適的生活,以隱居為樂,以琴書為伴,時而彈琴,時而讀書,白天耕種灌溉,晚上休息高臥,「衡門之下,有琴有書;載彈載詠,爰得我娛。豈無他好?樂是幽居;朝為灌園,夕偃蓬廬」。

其他敘寫田園生活的作品,大多是兩到四句左右,見於酬贈詩和詠懷詩中。如《飲酒》其五,就是一首詠懷詩,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前兩句描寫田園生活,後兩句描寫山林風光。前兩句是陶淵明描寫田園生活的佳句,之所以受到人們稱道,原因在於不但介紹了人物活動的地點與內容,而且具象化地展現了詩人採菊的悠閒姿態,以及無意間望見南山的淡淡的欣賞,為自己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樂趣和情趣。

《與殷晉安別並序》寫對待朋友一見如故,友情深厚,「游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負杖肆游從,淹留忘宵晨。」《停雲》寫倚窗凝望,獨自飲酒,思念親友,「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閒飲東窗。願言懷人」。《時運》寫暮春與親友出遊,「延目中流,悠悠清沂。童冠齊業,閒詠以歸」。《時運》寫居家日常生活的閒適情趣,種植花草,穿行林泉,彈琴飲酒,「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橫床,濁酒半壺」。《答龐參軍並序》寫與友人飲酒賦詩,「我有旨酒,與汝樂之。乃陳好言,乃著新詩」。《歸園田居》其一寫不受世俗的干擾,「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答龐參軍》寫與朋友飲酒,談論聖賢經典,「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移居》其一寫一起吟詩作文,共同欣賞佳作,「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其二寫登高、飲酒、交遊,「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除了對於田園生活和田園風光的描敘,陶淵明在詩中還多次抒發對於隱逸的熱愛、堅持,寄託自己的社會和政治理想,表現出以真淳和美的特色。

如《勸農》其二追敘后稷、舜、禹、周四個時代,上至君主率先垂範,參加勞動,制定典章制度,確保農業生產按農時開展耕作,使老百姓豐衣足食,「哲人伊何?時為后稷;贍之伊何?實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穡;遠若周典,八政始食」。《勸農》其三追憶上古時期,農夫農婦,男耕女織,使原野上草木繁榮,充滿生機。「熙熙令德,猗猗原陸,卉木繁榮,和風清穆。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勸農》其四追憶冀缺、沮溺等隱士們農心時節,親自躬耕,批評當時不勤農務,無所事事的人。「氣節易邁,和澤難久。冀缺攜儷,沮溺結耦。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茲眾庶,曵裙拱手」。《贈羊長史》表現黃帝虞舜對詩人思想的影響,以及聖賢對他的薰陶和感召,「愚生三季後,慨然念黃虞。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賢聖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另外,還有一些詩以兩到四句的形式抒發隱逸之思,如《和郭主簿》其二抒發思賢人之情,「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勸農》其一讚美上古時期民風淳樸,人們自給自足,樸實純真,「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總的來說,陶淵明的田園詩,描寫田園風光的作品表現出自然和諧、質樸清新的風格;敘寫田園生活的作品熱情真摯,以無拘無束為特色;抒發隱逸之思的作品則平和樸實,高古真淳。

「人充滿勞績,然而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用德國詩人荷爾德林這兩句詩來評論陶淵明的田園詩恐怕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陶淵明一生,五仕五隱,大部分時間隱居家鄉,安於田園生活,偶有離開,便繫心田園,心裡時時惦念著重返田園,《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一詩就揭示了陶淵明屢仕屢隱的原因,「田園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不但反映了他對田園的深深眷戀之情,也充分證明了正是這種情愫,支撐著他寫出這麼美好、這麼豐富的作品。

當然,陶淵明在田園詩中展現的知道、守道、體道、求道、悟道的精神,也為田園詩增添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魅力,豐富了田園詩的內涵,這些都非常值得研究,以後將繼續進行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xko2YHIBiuFnsJQVAG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