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田園詩
李白是大家熟悉的詩人,既是一位浪漫飄逸的詩仙,也是洒脫不羈的酒仙,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要說清李白詩歌的藝術風格並不容易,總的來看,剛柔並濟,各體兼擅,題材豐富,情感充沛,必須具體作品具體分析。如果只是籠統地說,他一定是一位怎樣特徵的詩人,他的詩歌藝術水平超越唐代所有詩人,則很可能會產生以偏概全的片面認識。下面,來看他寫的一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此詩的大意是:
傍晚時分,我從終南山出發。
天上一輪皎潔的月亮照耀著我,陪伴著我。
回望下山來經過的路,樹葉是那麼翠綠,山色是那麼蒼翠。
我和友人手牽手,一起來到田家作客,他家的小孩為我們打開柴門。
通往田家的路長長的,栽滿了翠綠的竹子,路旁綠蘿也長得很茂盛,隨風吹拂著我的衣裳。
我與友人的交談十分愉快,我的身心頓時得到放鬆,我們有美酒,就拿出來一起共飲。
長吟一首松風歌,等到曲終興盡之時已星漢西垂。
我已經喝醉了,你還是盡情歡樂吧,讓我們一起陶醉在這美酒、美景之中,忘卻世間的萬千俗事與煩惱吧。
這是一首田園詩,敘寫了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月夜入終南山訪友的行程、沿途見聞、在朋友家飲酒、吟詠的歡樂,將明月清風之景與真摯之友情融為一體,最後抒發忘機之情。詩歌語言樸素,寫景清晰、筆調明快,情感歡愉。全詩十四句,在寫作上有如下特點:
一、敘事與寫景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緊密結合。具體來說,第1與第2句,第3與第4句,第5、6句和第7、8句,第9、10句和第11、12句,皆採用先敘事,再寫景的方法,將敘事放置在清風明月的背景下展開,「山月」,「翠微」,寫山中的自然之景,反映沿途所見的風景;「綠竹」「青蘿」,寫田家的居住環境,體現了清幽之美;「星河稀」,用天象的變化,表現盡情歡樂之久,時間流逝之快。
二、用抒情升華敘事與寫景,抒發忘機之情,表現詩人的思想、追求與理想。最後第13、14句,運用抒情的方法,總結和升華詩歌的主旨,「我醉」,反映田家的盛情招待讓人心情愉快,詩人盡情飲酒,情感得到酣暢淋漓的喧泄;「復樂」,反映詩人的洒脫性情,自己雖然飲酒醉了,但並不妨礙田家繼續盡情享受飲酒之樂。「陶然」,寫盡情飲酒、交談的愉快。「忘機」,忘掉世俗之應酬、禮節,做一個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人。表現了李白的率真性情和他的人生追求。分析完李白這首詩,我們再來看一下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兩相比較,以此窺探李白與孟浩然兩人詩歌有什麼區別: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這首詩是其田園詩的代表作。詩歌的大意是:
老朋友準備好了美味的酒菜,邀請我到他家作客。
一路上,看到村莊兩邊綠樹成蔭,城郭之外青山隱隱,綠水迢迢。
我們打開窗戶,面對菜園和穀場,一邊喝酒,一邊閒話種植莊稼的情況。
時間推移,轉眼我就要離開了,心中非常不舍。於是我和田家相約,明年重陽節,我再到他家來觀賞菊花,一起飲菊花酒。
與李白上面的那首古詩相比,孟浩然這首是近體詩,從總體上來看,在寫作上的優點很多:語言不但更為親切自然,也更見精練整飭,對偶的用語講究,平仄比較工整,寫景方面不僅有自然環境,還有社會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感情親密真摯,應邀而至,相約再聚,更具有人情味。可以說,只有經常與田家相往來、熟悉田家生活的孟浩然才能寫出這麼自在自然、如行雲流水一般的田園詩來。
至於兩首詩的區別,則是顯而易見的,集中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從意境來看,李白此詩寫出終南山下的清幽之美、清新之美,田家的真摯之情,因為有「山月」這個意象,詩中的景象更為清新、清朗。尤其是「長歌吟松風」之「松風」,或指嵇康琴曲《風入松》,襯託了詩人主體精神世界的一種高爽、脫俗之美。
從人物來看,詩中最後「陶然共忘機」所呈現的作客酣飲以求超脫世俗的形象,與孟浩然詩中「還來就菊花」反客為主的蕭散村翁形象相比,有很大區別。
從主題來看,李白這首詩更為注重表現在田家的做客、飲酒之樂給個人思想、情感上帶來的升華,對世俗的擺脫;而孟浩然的詩,側重表現田家的盛情,主客之間濃厚親密的情誼,使他生髮的留戀之情,更重視表現鄉村的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