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花(化名)是成都市一名普通工人家庭的母親。談及自己的3個孩子,王母最驕傲的一件事,除了把他們紛紛送上985、211重點高校之外,就是那幾年孩子讀初、高中時,花的那8萬「擇校費」。
「首先是當時家裡的老大,初中成績平平,又搗蛋貪玩。」王母回憶到,孩子在中考的時候發揮失常,本來能上重點高中的成績,結果差了20多分,只能走「最低線」才能被錄取,因此要收取每年2萬的擇校費。
「當時我和孩子他爹,商量著就是不管再苦,要讓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學好!就認了這個錢!」王母呵呵笑到,「那次之後孩子也慢慢懂事了,他自己知道家裡拿出這麼多錢不容易。」
據王母透露,孩子高中非常努力,後來考上了中國地質大學,現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家裡的老二初中的時候擇校,前後花了2萬多;老三成績一直很好,直接上的重點。現在,兩個孩子也都就讀於北京理工大學。
王母說:「就是讓孩子在重點中學當學渣,也比去普通高中當雞頭要好。」而問及為什麼,王母向記者總結了3點理由。
01 學生的自律性高
「偶爾去老大的學校,接他有事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和孩子之前讀的初中的氛圍不一樣。」在王母看來,當時不圖孩子成績能多高,就是希望他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他將來也是有用的。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群體的力量對一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很大的。
重點學校里,不光是老師優秀,更有優秀的同學們相互感染。大家在一個班級讀書,能相互幫助,互相學習,相比老師家長的說教,優秀同齡人榜樣示範的效果更好。
王母說,自己孩子就是從班上同學身上學到,如何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學會自己整理筆記的。
02 孩子的求勝心強了
「孩子一定要讓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王母透露,自己給老二擇校的原因,就是因為之前在所比較一般的「重點中學」,孩子常年考第一,就開始疲怠學習。
在普通中學裡上學,給孩子的競爭壓力似乎會小一點,但是等到高考,一切都是枉然。在重點中學,孩子能以更優秀的人為目標,才找到不斷奮鬥的動力。人都是有求勝心的,這個時候就必須推一把孩子。
03 假期也有規劃
重點中學比起一些普通中學,真正放假的時間都會「短」一點。王母俏銷告訴記者,他的兒子的學校重點班級,都曾有不同程度的「集體補課」現象,而且老師基本上不怎麼多收費。
她的兒子剛開始也抱怨:「居然到了暑假,還要學習?」
但是對於許多學生來說,假期一旦瘋玩,到了開學往往成績慘不忍睹。後來,學校補課被禁止,她也會和老二、老三強調,即使是假期也要堅持學習,做好時間管理,兼顧好學和玩。
王曉花一家五口,至今僅僅擠在一間不到50平的老屋中。據悉,孩子的父親身體不太好,對於王家來說,當年的8萬塊錢擇校費,無疑也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
對此,王母對記者坦言:這8萬塊錢我覺得花的很值!為孩子換了一個大好前程,我從未後悔過!
這裡有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最新鮮的教育諮詢,還有海量免費資料可以領取,點擊關注帳號,可以隨時諮詢小編學習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