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全靠天賦?我總結出學霸的3點特質,不妨多看一看

2019-12-18     來川學習方法

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是怎麼培養的?我該如何讓孩子的成績提升上來?

這大概是每位家長都在頭痛的問題。所以看到好學生,家長們就會趕緊讓孩子「好好學學」,可是這就是一句空話,家長和孩子一樣茫然,到底該學什麼才能讓孩子也取得這樣的成績?

每個好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一個會利用課間時間好好複習預習,有一位則乾脆放鬆自己,根本就是衝突的,一會兒照搬這個,一會兒照抄那個,除了讓自己精疲力竭之外,好像什麼都沒有學到。

家長和孩子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好學生是不能複製的。不同性格、不同思維方式的人想要用同種路線獲得好成績,效果不好,而且沒有必要。那麼好學生都是靠天賦嗎?不全然是這樣。

那好學生的情況不值得參考?我覺得也不是,在教育界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在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成績的意義不大,好習慣更值得培養。」學習方法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好學生身上共通的特質,還是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我整理了諸多學霸身上的共同點之後,有這三點特質,是在他們的成功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家長們可以深思,孩子們值得擁有。

特質一:懂得思考比懂得學習更重要。

灌輸式學習永遠是最糟糕的學習方式,孩子的腦細胞都沒有調動起來,聽過就忘。像和尚念經一樣讀了很多遍,背書的時候卻磕磕絆絆;那個定理好像聽起來挺簡單的,可是到了做題的時候,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填鴨式學習」很簡單,只要像木偶一樣,跟著老師和家長的安排去做就可以了;但填鴨式學習也很難,因為沒有學習樂趣,也找不到學習方法,孩子覺得又枯燥又乏味。

好的學生懂得去思考,去鑽研。他們會想想學這樣東西可以應用什麼地方去,沒有樂趣就創造樂趣;他們會好奇什麼方法更適合自己學習,加深自己的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他們想知道這個知識點關聯的其他知識點,做到舉一反三。

懂得思考,才能知道哪種學習方式是最適合自己的。

當然,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就是說,光學習不思考,就會無法理解內容和意義,從而陷入迷茫,但是只思考卻不去學習也是很危險的,因為那就成為「空想主義者」了。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思考和學習結合起來,將自己的想法應用到學習中,證明自己的思維方式是有用的,從而汲取到更多的養分。

特質二: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孩子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往會面臨很多的誘惑:手機、電腦、漫畫、遊戲、小說等等。現在的娛樂方式太多樣了,有時候就連大人都很難擺脫誘惑,孩子們更容易沉迷,原本只準備看一個小時的,一不小心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很多家長因此著急壞了,擔心自己的孩子因此學習一落千丈,所以三令五申不許孩子玩這個,不許碰那個。

但是有些事情,你越是不讓孩子去做,他們越是想要做,你的阻礙反而激發出了孩子的好奇心。

不如放開手,讓孩子去嘗試,哪怕是一些不好的事情,家長嘴上說說的「嚴重後果」,比不上他自己親身經歷得到的體會深。做錯過一次,他覺得這樣不好,才會更有行動力地糾正陋習。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他們擁有了過多的可支配時間,就會發現過度玩樂很容易帶來空虛感和心慌感,從而懂得自我克制。當他們直面做錯事的後果時,在做選擇時就會更加謹慎。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有著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做時間的主人。家長不需要每時每刻地盯著他,因為他自己就知道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特質三:題不在多,會做就行。懂得總結的人往往事半功倍。

我見過努力的學生,很會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做題。可是效率往往不高,成績很難看到提升,對他們自己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小鄭就是這種類型的學生,她就覺得自己特別沒有天賦。

我找了個機會看了看她整理得特別好的錯題本,從錯題本就可以看出她付出了很多心血,錯題本上的字跡乾淨俊逸,基本上每道錯題,她都老老實實地摘抄上去了。

可是錯題本同樣暴露了她的問題,每隔幾頁,我都能看到同一個知識點的錯誤,或者是同一個思維模式的錯誤。

我告訴小鄭,錯題本的意義,並不是讓你多抄一遍題,而是在於下次就得避免同種類型的錯誤。可是她的錯題本完全沒有起到這個作用。

錯題本不需要像考卷一樣工工整整。比起機械地摘抄,不如按照同種題型、同一知識點的錯題分類到一起,然後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去攻克難關:為什麼每次遇到這個點我就容易犯錯?是因為粗心還是沒有吃透?

搞清楚原因,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是錯題本希望達到的最好療效。

現在很多學校都在推行題海戰術,只要做得多了,再笨的學生都能把成績提升上來,所以他們的方法就是: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

效果有嗎?肯定是有的。

但是剛才也說了,這是一種笨辦法。對於好學生來說,刷題有必要,多接觸幾種題型,但是沒有必要進行反覆枯燥的訓練,同一道題做個五六次。

優秀的學生懂得吃透考點,然後舉一反三,對同類型的題目融會貫通。不用天天對著同樣的題目發獃,既提升了效率,又免去了重複學習帶來的枯燥感。

學習有方法嗎?肯定有,但是比起複製別人的方法,不如培養起孩子的這三個特質,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有這三個特質傍身,相信孩子學習起來能夠如虎添翼,學習更上一層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LK7Gm8BMH2_cNUgE8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