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UP|不做職場小透明,學會搭乘「玻璃電梯」的3個建議

2019-12-09     為好優姐姐

女生求職難,

那麼,入職後就萬事大吉了嗎?

不,挑戰無處不在。

智聯招聘《2019年中國女性職場生存現狀報告》顯示:管理層只有18.7%是女性。可見,求職僅僅是第一步,很多優秀的女孩進入職場後,會有後勁不足的現象,最後很難有更好的職業發展,甚至只能徘徊在基礎崗位上,出現一種粘地板現象(即始終是職場最底層,概念來自BOSS直聘《2019年性別報告》)

而在2018年,全球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發布的《全球女性職場進步洞察》報告中同樣發現:過去十年,在進行分析的12個行業中,女性領導占比的提升仍較為緩慢,平均僅提升2%。而我們看高校中各專業的女生占比,女生學歷晉升的人數提升,可遠遠不止2%。女性,以不錯的學歷和成績走入社會,卻在10多年後泯然於眾人。


對此,我認為理由如下:

第一,刻板的性別印象,讓決策者更願意提拔男性。

第二,繁重的婚育負擔、育兒負擔,影響女性職場投入。

第三,刻板的女性氣質,限制了女性職場發揮。

這些好像都是「事實般」的存在,似乎很難改變。

但真的是這樣嗎?

比起粘地板,你更應該知道玻璃電梯!

正如上文所述,粘地板現象是女性上升路上的一種阻礙,且有著很多客觀因素、很難突破——包括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領導層對提拔女性的偏見、以及女性自身的設限等等。

能不能跳過去呢?別著急,給你介紹一款「玻璃電梯」,或許給你新的啟發。

「玻璃電梯」,這個概念來自維基百科,即短時間內,獲得關注,能力得到成長,職業資源也快速積累。比如,一些男性在女性集中的領域,比如教育、財務,會有一小段玻璃電梯,因為他們在這些領域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就是希望咱們所有的朋友,能夠擺脫粘地板,坐上一段玻璃電梯。

具體怎樣擺脫粘地板,搭上玻璃電梯呢?我有3個建議。

建議一:培養磋商能力

磋商能力作為人際關係管理的核心能力,能保證我們入職後的穩定性和主動性,也是一個人自信和強大的表現。它的關鍵是:你相信這件事你是有決策權,同時看到這件事會影響到別人。

這意味著兩個點:

一,你有主見;

二,你願意和相關人討論,而討論的過程,可以妥協,也有所堅持,這叫磋商。

這裡其實有兩個坑——有些同學,無論是職業選擇還是工作調動,直接交給別人做決定,這是沒有主見,當然不是有磋商能力的體現;而有的同學,為自己的目標與家庭、上司進行決裂式的談話,「我不管你就要答應我」,這也是不能商量的姿態,不是良好的磋商能力。

說到這,咱們也不妨甩個鍋,在傳統文化中,女生的磋商能力確實不容易得到培養和鼓勵,以至於在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中指出:57%的男性,會與領導協商他們的第一份薪水,而只有7%的女性會這麼做。

那麼,怎麼建立磋商能力,這裡有具體的步驟。

第一步,讓相關人保持信息通暢。

具體包括,你的工作成績要主動的讓家人知情,認真的告訴家人你工作的價值、成就感和重要安排(比如為什麼會有這次出差,為什麼從明天起要加班幾天),慢慢的在家人這裡建立磋商基礎。

而你的工作感受、家庭現狀也可以主動與老闆溝通,與老闆保持一定的透明度與信任,是建立良好的職場關係的基礎。特別是,如果你的崗位有很強的樞紐性,比如行政、運營等,也要和各部門保持通暢的溝通,以便更好地相互配合。

比如,我當時生完孩子,會和老闆溝通:我媽媽會來幫我看孩子,所以我上班出差沒問題,不過我媽是農村來的,不識字,那麼涉及到去醫院這種事,我就得請假了。

第二步,柔軟而堅定的表達自己。堅定的是主見,柔軟的是方式。這裡的柔軟不僅是說你要多麼客氣謙卑,而是說我堅持和你進行理性的溝通。

建議二:拓展圈層

不妨回想一下,什麼樣的人在職場適應快且晉升快呢?一定缺不了那些善於參與討論、主動加入平台的人。這裡的核心是因為——他們能不斷的拓展自己的圈層,且主動尋找支持。

談到圈層,想一想,當你遇到專業、工作、選擇、人際關係的困擾時,有人能夠諮詢,和你進行深入探討嗎?

我輔導的一位女生對我說:我在工作兩年後,對職業和愛情有了很多困惑,就開始冥思苦想,然後發現,居然沒有人能和我深入的聊個話題——同學已經不再聯繫,同事也僅僅是點頭之交。

我也輔導過一些女生,在工作遇到困難不敢和領導說,自己委屈上幾個月默默離職,這個過程連個商量的人也沒有。她們的圈層,不能提供有效支持。

如何拓展圈層呢?這裡有具體的步驟。

第一步,參與討論。當你參與正式或非正式的會議時,遇到工作討論,不要游離在外,要主動參與。討論的過程,人與人的關係建立更快。當有人和你深入討論過,那麼你們更容易相互支持。

第二步,主動參加平台。如果你所在公司有很多興趣小組,或者領導會組織臨時的工作組,那麼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參加。這些平台性小組,能給你更多的橫向社交機會,也能提供給更多的信息和刷臉機會。如果有才華,那麼公司里的年會和慶典活動,也可以多參與。

特別提示:提醒注意閨蜜型社交。

首先,建議擺正對同事的期待——你們是一起工作的同事,而同事沒有義務成為朋友。

我發現很多女孩期待著「同事=朋友」的人際關係,將閨蜜型社交放進職場,不知不覺形成有排他性的小圈子。比如,兩位或三位女生一起吃飯一起工作一起玩,就連領導分配工作都要求一起,這樣也許你覺得有個依靠和安全感,其實是個「昏招」,反而局限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建議三:緊跟核心業務

什麼叫核心業務呢?就是圍繞公司產品和服務的產生與銷售這條線的工作。例如研發、質檢、銷售、售後等。當然具體產品和公司不同,核心崗位也不同。建議大家緊跟公司核心業務,是因為在職場還有兩種力量,在推動女生走向邊緣:

第一,刻板印象會讓決策讓讓女生做支持性的邊緣工作。

我輔導過一位女生,應聘銀行的理財銷售,但是經理認為銷售要頂著壓力談大客戶,對女生不合適,於是將她放在了內勤崗位上。我們還輔導過一位土木工程的女孩,上班每兩個月,領導說辦公室缺人,於是就她作為工程部唯一的女生被調到了辦公室。因為很多人,會下意識的希望女生扮演家庭角色延伸的崗位,即守家持業的後端崗位,而非開疆闢土的前端崗位。

第二,女生也會下意識的主動靠攏支持性崗位。

我曾經輔導女生成為銷售或者程式設計師後,擔憂的對我說,女生做銷售是青春飯呀,日後我怎麼辦?這種擔憂從何而來?來自社會對女人日後不能或者不用拚命工作的暗示。

一位麥肯錫的女性合伙人和我說:之前麥肯錫內部有個不成為的規定,一位諮詢崗位女士,如果生了孩子,就要麼轉內勤要麼辭職換工作。直到這位女性,成為第一個麥肯錫生完孩子又成為合伙人的女性,這種規律才被打破。

但是核心崗位上,資源最多、晉升空間大,如果不想「被邊緣」,那麼,我有以下建議:

1、在求職時儘量靠近核心崗位。

如果你的專業,不指向某個具體崗位,而是可以做很多綜合類崗位,那麼儘量往核心崗位靠攏。勇敢的承擔有KPI的工作,例如運營、銷售。

2、如果你在支持性崗位上,要關心業務。

如果你是財務、行政、人力資源、辦公室這類支持性職能崗位,建議要主動的關心公司業務,主動的理解業務部門的工作。曾經有一位世界500強的HR對我說:我們招聘財務專員,會看他是否足夠專業,財務經驗是否合適;我們招聘財務經理,會看他是否能和其他部門溝通,能將財務工作表達出去;而我們招聘財務總監,會看他是否願意主動的將財務融入生產和銷售部門,也看他是否能主動的關心公司整體戰略。從這一段HR的表述可以看出,在職能部門要想有長遠發展,也需要主動的去緊跟業務。

總之,希望你不做職場小透明,而是在坐上玻璃電梯,扶搖直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2IA7m4BMH2_cNUgRt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