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受傷的靈魂是如何被治癒的?

2019-10-20     明天會更好651011

前文說到了科胡特認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熱情」。一個人如何感知自體和客體,有四個水準:

第一是自信加熱情,是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體和客體間流動。

第二是誇大自體和理想化客體,也就是把自體和客體的好,都誇大了。

第三是疑病症和可怕的神,覺得自體虛弱,認為客體是敵意為主。

第四是自戀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認為自己到了神的級別,認為客體都是壞的,並且無所不能。那具體怎麼算健康?怎麼算病態?又如何從病態變成健康呢?

健康與病態

所謂健康,就是好的、善意的動力或能量,能在自己自體和客體間流動,並且這時自體和客體都被覺知為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

所謂病態,就是壞的、惡意的動力和能量,在自體和客體間表達,這時的自體和客體,也被覺知為壞的、惡意的,當客體被覺知為徹底惡意時,就變成了被迫害妄想。

所以,從健康到病態,就是自體和客體,以及他們之間的能量或動力,逐漸從好的、善意的,被覺知為壞的、惡意的。

不過,人很難把自己覺知為壞的、惡意的,所以最嚴重的病態,也多是把自己想像成耶穌這樣的善神,而把客體覺知為全壞,且無所不能。

但也有人是,把自己直接覺知為惡神,比如有人會覺得自己是撒旦,這時他們也的確看上去非常嚇人。

大多數情況下,人還是願意把自己想像成善良的、好的,而把邪惡和壞投射出去。即使十惡不赦的人,你要問他們,他們也會說自己是對的、好的、善的。

表達動力的能量球

自體、客體以及它們之間的能量或動力,這種主謂賓結構,也許理解起來仍然有困難。武老師說過一個理解。

溫尼科特說,自我就像一個能量球。想像你是一個能量球,顏色是中性的灰色,這個能量球表達一個動力時,就像伸出了一個章魚的觸角。

所謂表達動力,就是任何一種能量向外部世界的伸展,比如你表達一份需求、一個聲音等。這個觸角如果被某個客體接住,就意味著自體和客體之間建立了關係。

如果客體給了你一個回饋,說這個能量是好的,他喜歡。那麼這個能量的觸角,就從中性的灰色,變成了彩色,甚至白色。

而感覺上,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了好的能量,如熱情、創造力。這類生命力,也就是正能量。

相反,如果這個能量觸角沒有被客體接住,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拒絕被排斥;一種是被忽視。無論哪一種可能,你都會感知為你被拒絕了,你的這份能量被否定了。

這時這份中性的能量,就從灰色變成了黑色,感覺上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了黑色的能量,如憤怒、恨和毀滅欲,可統稱為破壞力,也就是負能量。

一旦形成黑色能量,那麼,這股黑色能量,就有了兩種表達途徑,一個是繼續向外指向客體,就是攻擊性;如果不能攻擊客體,這股黑色能量並不會消失,而是轉為攻擊自己。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抑鬱症患者可能將攻擊性指向自己,武老師認為就是這個意思。

轉化黑色能量

敏感的人,尤其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會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很容易充滿攻擊性,有時向外攻擊別人,有時向內攻擊自己。

他們的攻擊性非常強,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一位諮詢師,一輩子治療過一個邊緣型人格患者,就可以了。

他們攻擊諮詢師時,是一個挑戰,但如果諮詢師能容納他們的攻擊,那麼這就是治療。他們轉而攻擊自己時,挑戰就更大,因為很可能會自傷、自殘,甚至自殺。

多數人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攻擊性,於是不容易感知到,黑色能量的存在,很多性格相對平和的抑鬱症患者就是這樣。他們更多的體驗是無力感,但無力感,其實就是攻擊性轉向自己,是一種對自己構成的鎮壓感。

一位來訪者拖著軟塌塌的身體,到了武老師的諮詢室,再一次講起她的無力感。但談著談著,她發現,每一次產生嚴重的無力感前,都是先產生了巨大的憤怒,可這份憤怒不能表達,要生生收回來,這時就變成了對自己的一種鎮壓。

分享一個武老師的故事,作為精神分析師,需要找資深的精神分析師,完成對自己的分析,這是精神分析師的一個行規,被稱為個人體驗。

個人體驗,是精神分析師自己接受的心理諮詢和治療。頻率不等,可以一對一,也可以團體諮詢。

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精神分析的工作是探索無意識對人想法和行為的影響,而精神分析師在幫助他人之前,首先要能夠有效覺察自己的無意識想法與慾望,並在工作中識別與避免自身無意識的影響。

武老師作為治療師,也有一位自己的治療師,現在也有諮詢,一周兩次,每次50分鐘。兩年前有一次極為深刻的體驗。下面用我,代指武老師。

背景:這次諮詢前,我取消過一次諮詢,因為當天要講課,所以提前一天給他發電子郵件,通知取消,但他在國外,我是他當天早上第一個個案,他們沒來得及看電子郵件,所以還是給我播了視頻,當時我正好課間休息,掛掉了他的視頻後,給他發信息說,這次諮詢取消了。

這很正常,但下一次諮詢時,我又取消了,這次取消理由不充分,猶豫來猶豫去,結果電子郵件都忘了發了,而他給我播視頻時,我正在談事,於是再一次掛掉了他的視頻,給他發信息解釋了一下。

第二次取消有點莫名其妙,應該是我內心有些什麼原因,讓我這麼做,但我覺得不可能,因為一切都可以解釋,何況我還是個好脾氣的人。

聽我這麼說,我的諮詢師說,你看起來是一個好脾氣的人,但也許有些憤怒被你忽略了,可能你覺得,你給我發了郵件,這個舉動被浪費了,因此你有憤怒,甚至是暴怒。

聽他這麼說,我體內有一股積壓了很久的暴怒,像火山般噴出,第一次對他爆了粗口,還自稱「老子」。在視頻對面,他平靜如水地看著我,我既沒有被報復,也沒有傷害到他。這時腦海里產生了一個畫面:

一隻矯健的黑豹,從我體內跳出,他在我的書房、地板、書桌、牆壁上和天花板上,自由遊走,靈動得不得了。與此同時,我感覺我的各種感覺,被放大了五倍乃至十倍,感覺自己清晰得不得了,整個外部世界也變得栩栩如生。

這就是活力滋養身體,同時活力也能流向客體的經典例子吧。這種感覺持續了四五天,如果他能一直持續,我願意把我收入的一半給我的諮詢師。

的確,黑色能量不好,但當黑色能量能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時,黑色能量就可以被轉化了,轉化成生命力。

這就是關係的意義所在,同時,關係之間必須有能量流動,如果沒有,那關係會是乏味、淡漠,乃至死寂的。

全然照亮

正能量和負能量本來是一回事,區別僅僅是正能量是被允許、被看見的,而負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許不被看見的。

由此可以引申出一個假設:當能量被看見後,一切能量都可以轉化成好的。

具體一下:你可以想像,你作為一個能量球,和另外一個生命作為一個能量球,當你們之間建立了充分的連結後,你們作為兩個能量球,就都被全然照亮了。

當這種被全然照亮的事情發生,兩個人就從二元關係進入了一元關係。這種照亮,或者說全然看見,在兩個人的二元關係中發生,這太難了。

但如果把整個世界視為「你」,視為一整個客體,那麼就可以認為,「我」和「你」這整個外部世界的互動,就是為了被全然照亮這個終極目標。

在武老師看來,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總結

1.所謂健康:就是好的、善意的動力或能量,能在自體和客體間流動,並且這時的自體和客體,都被覺知為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

所謂病態,就是壞的、惡意的能量或動力,在自體和客體間表達,這時的自體和客體,也被覺知為壞的、惡意的。

2.每個人的自我就像是一個能量球,當能量球表達一個動力時,如果被客體接住,並回饋說,這個能量是好的,他喜歡,那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了好的能量,如熱情和創造力,可統稱為生命力,也就是正能量;

如果能量沒有被客體接住,被拒絕或被忽視,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黑色能量,如憤怒、恨和毀滅欲,可統稱為破壞力,也就是負能量。

3.正能量和負能量是一回事,區別僅是正能量是被允許、被看見的,而負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許、不被看見的。

黑色能量有兩種表達途徑:繼續向外指向客體,這是攻擊性;不能攻擊客體,轉而攻擊自己,抑鬱症就是攻擊性指向自己。

而當黑色能量能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時,就可以被轉換了,轉化成生命力。所以能量被看到後,一切能量都可以轉化成好的,這就是關係的意義所在。

4.當你和另外一個生命,建立了充分的連結後,你們作為兩個能量球,就都被全然照亮了。

生命的意義,就是讓這種照亮,或者說被全然看見,在「你」和「我」這整個外部世界的二元關係中發生,由此進入一元事件。

思考

某天下午,突然想跟一個認識一段時間的朋友鬧翻。是因為她跟我說了一件,對我利益有影響的事情。

這讓我感覺,我之前投入的時間、精力、心力是被浪費了,於是憤怒,就用不回消息或者回的簡單消息,來報復她。

工作中經常接觸客戶,一直對客戶很順從,突然有一天懟了客戶一句,感覺好爽。這讓我感覺到,原來我是一個這麼不好欺負的人。

看來訓練自己,如何表達情緒的能力,應該列上日程了。第一次知道,原來發脾氣也需要學習,看來未來的路還有很遠,願你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謝謝欣賞。

觀點來自《武志紅到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不同意見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psWX6m0BMH2_cNUg1W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