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麼餐桌行為,長大就什麼樣

2020-07-10     布穀學習

原標題:孩子什麼餐桌行為,長大就什麼樣

布穀老師:

昨天和好久不見的朋友一起吃飯,她女兒珊珊在飯桌上十分霸道,上來一道她喜歡的菜,她便說:

「我喜歡吃這個,你們誰也別和我搶。」

不僅如此,還將菜拉倒自己面前,生怕別人夾一筷子。

這讓朋友在飯桌上十分尷尬,和我說都是在家裡老人慣壞了。

其實,我知道不光是家裡的老人,我這個朋友也十分寵女兒,在她的朋友圈裡女兒就是家裡的小公主。

不過,作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只是愛不能只在當下,也要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

別看只是小小一張餐桌,但作為重要的社交場合,可以從中看出很多事情,尤其是一個人的家教。

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

一、孩子的餐桌行為,暴露了平時的家教

都說家教好不好,吃一頓飯就知道。

家是社會的雛形,而家最核心的特徵就是飯桌。

從一個孩子在吃飯時的一舉一動,就可以看出孩子背後有著怎樣的父母和家庭。

沈從文曾寫過一個《土匪吃魚》的故事:

土匪將孩子綁架來之後,他會先餓孩子們兩天,然後給他做一條魚以此來判斷要多少贖金。

如果這個孩子拿起筷子之後,第一時間吃魚背上的肉,土匪就會把這個孩子放了,因為他是個窮孩子。

如果這個孩子第一下就吃魚肚子上的肉,那就要扣這個孩子幾天了,因為這個孩子八成來自一個小康家庭。

如果孩子餓了好幾天,還是第一筷子吃魚腮後面的肉,也就是「月牙肉」,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富人家的孩子,而且應該很受寵愛,那麼他們家可能就要傾家蕩產了。

可見,吃魚只是表象,折射出的家庭環境才是重點。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

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時間,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在飯桌上的行為都是孩童之舉,但實際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在長期家庭環境影響下產生的。

父母家教嚴厲,孩子在餐桌上一定是舉止優雅的,父母驕縱寵愛,孩子在餐桌上一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可以說,小小的餐桌,不僅代表著孩子個人,也藏著整個家的教育。

二、家教好不好,吃一頓飯就知道

《嚮往的生活》這個節目我一直很喜歡看,裡面慢節奏的生活真的讓人嚮往,妹妹張子楓更是讓人喜歡。

乖巧文靜的她,可以說是這個綜藝的團寵了。

最開始有人質疑張子楓在節目裡存在感太低,不明白為何何炅黃磊等人這麼喜歡這個女孩。

不過看得多了,你會發現這個女孩真的值得被人喜歡。

蘑菇屋經常有嘉賓來做客吃飯,面對前輩們,張子楓雖然是常駐嘉賓,但是每頓飯幾乎都會坐在邊上的位置。

甚至老狼來時看到她在吃飯的時候只吃面前的幾樣,心疼的想要和她換位置。

海清來做客時,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坐下了,只有張子楓等海清過來後,她才最後坐下;

吃飯時看到菜中有骨頭,她會在自己面前放一張餐巾紙,將骨頭吐在面前的紙巾上;

在吃奶豆腐時,她會一手拿著奶豆腐,一手拿著紙巾防止殘渣掉在地毯上。

這些小細節,無一不讓人感嘆張子楓的良好家教。

或許張子楓不是《嚮往的生活》中最紅、最活潑的那一個,但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

迷人的不引人注目,不引人注目的迷人。

張子楓在餐桌上體現的教養,無疑是她吸引人的魅力之一。

可能一些人覺得這些個舉動沒有什麼,但實際上這種時刻像刻在骨子裡的好習慣,一定是從小開始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

父親和母親,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

一個孩子在餐桌上的舉止,必然與家庭教育分不開。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 教育學家林崇德教授說:

重複和練習是習慣形成的關鍵。無論是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還是不良的道德行為習慣, 都是靠重複和練習而形成的。

千萬不要小看餐桌的一舉一動,正是這些很多人不在意的小細節,往往會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

要知道,看一個孩子能力人品如何,其實無需多麼複雜的評判,在餐桌上吃一頓飯就夠了。

三、餐桌上的細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飯桌見人品,細節決定未來。

餐桌雖然是吃飯的地方,但它對孩子的成長確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不僅自己是香港首富,就連他的兩個兒子也非常的厲害,家庭教育非常成功。

翻閱李嘉誠過往對子女的教育經歷,我發現他非常重視家庭飯局。

他定下一條規矩就是:無論多忙,每周一晚上都要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在餐桌上,他們會聊起自己的家庭、近期的經歷甚至是兒時趣事,李嘉誠也會根據情況給出自己的意見,一家人其樂融融。

不僅如此,不管是李嘉誠還是他的子女對傭人都非常有禮貌,「謝謝」兩個字他們從不吝嗇。

餐桌是一個小社會,孩子未來的模樣早已藏在餐桌上。

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重視餐桌教育,好好和孩子吃飯。

如今,很多父母忙於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往往忽視了和孩子共同坐在餐桌上吃飯的重要性。

想起我之前看過一個國外的採訪,問題是

  • 如果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人個共進晚餐,你選誰?

父母的答案大多都是名人、明星:有瑪麗蓮·夢露、保羅·霍根……

但是孩子的回答卻是:爸爸媽媽。

多麼純真又暖心的答案。

與名人相比,孩子們其實更想在飯桌上和父母談論上學的情況,想知道父母一天過得如何,想和父母一起吃一頓溫馨簡單的晚飯。

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很多父母不願意孩子浪費時間在吃飯上,覺得有這個時間孩子不如多休息一會,或者去做兩道題。

實際上不是的!

所謂不學禮,無以立。

一個人如果舉止不當,那麼未來在社會上立足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利用餐桌時間做好下面幾件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是巨大的。

1:務必建立餐桌禮儀意識

生活中,父母得體的言行舉止,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飯桌則是培養孩子餐桌禮儀的最佳地點。

葉一茜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與其他嘉賓包餃子,打算給孩子們做餃子吃。

餃子包的差不多後,她先煮了一碗餃子嘗一下味道,旁邊的孩子們此時都餓了,想嘗一下餃子,但是葉一茜卻沒有著急先把餃子給孩子們吃,而是在確保煮熟後先讓大人們吃。

《弟子規》里有一句話說: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葉一茜用小小的行動就側面告訴孩子們餐桌上要長幼有序。

同樣的,其他的餐桌禮儀父母都可以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示範教育。

這樣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僅提升孩子的個人素養,也為孩子將來提前加分。

2:快樂用餐,拒絕低氣壓

餐桌最忌打罵!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六大城市2500名中小學生中進行的調查顯示:

有超過一半的孩子在吃飯時挨過父母的批評。

餐桌作為親子溝通重要的場所,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環。

一味的批評孩子,會讓用餐變成一種負擔,孩子吃不好,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

所以,用餐時光一定要和孩子聊一些高興的事情

不管是有趣的過去,還是幸福的現在,只要能夠讓孩子開闊眼界,便是最好的話題。

3:讓孩子參與餐前餐後行動

很多父母叫孩子吃飯,就真的只是吃飯,飯前飯後的收拾活動都不讓孩子接觸,其實這樣並不好。

讓孩子參與飯前飯後一定的家務勞動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更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孩子的未來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布穀老師說:

優秀的父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孩子的細節。

教育學家尹建莉曾說: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作為父母,也許從前的你沒有意識到餐桌教育的重要性,沒關係,從現在開始給孩子一個溫馨有教育意義的飯桌時光也不遲。

願所有家庭都能夠珍惜美好的用餐時間,因為餐桌上你的每一次努力,對孩子的未來都充滿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xJ2OnMBnkjnB-0z4y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