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哪些孩子容易被霸凌?孩子不說怎麼辦?
美國馬里蘭大學校園霸凌干預專家王慈欣老師曾說,青少年自殺已成為青少年群體死亡的第二高的因素(第一類因素是事故),而校園霸凌在青少年自殺事件中有著重要的影響:被欺負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的情緒,不願意去上學,抱怨身體難受,低自尊,同時成績下降;也有一些小孩會採取極端的手段來應對被欺負這個事件。
有一類孩子容易遭受校園霸凌:在個體原因上,可能是服飾外表、經濟原因、學習障礙、軀體障礙、社交技能等原因,和「常模」不一樣,容易被欺負。家庭中的父母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存在衝突時,往往用吵罵和打架來解決,則孩子容易被欺負和欺負別人。因為在家庭環境中,孩子看到的是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從社區及整體環境來看,媒體和電子遊戲中,有很多暴力的信息,對孩子來說分不清楚遊戲和現實的區別,更容易欺負他人。
有一半的小孩被欺負後是不告訴老師和家長的。劉芬老師說,家長需要多觀察孩子,當孩子在家經常抱怨、學習成績退步、有丟失或損壞財物的現象以及沒有辦法解釋的傷口等,尤其是情緒表達與往常不一樣時,一定要仔細詢問了解,儘可能去聆聽孩子。
02
如何培養一個不被霸凌的孩子?學會小技巧:W-I-T-S
王慈欣老師總結了應對校園霸凌小技巧:W-I-T-S。她說,現實中的很多家長,對待欺負的態度,會比較信奉以暴制暴,這並不是一種好的處理方式。孩子需要審時度勢,保障自己的安全下,選擇合適的方式。同時我們需要教孩子很多不同的技巧,應對不同的情境:
Walk away 走開;
Ignore 不理會;
Talk it out 堅定的拒絕;
Seek help 尋求求助。
除此之外,就是培養一個不被霸凌的孩子。在培養方面。
1. 家長可以先觀察,那些容易引起校園霸凌的個體、家庭、學校等因素,在孩子身上有沒有體現?比如:看孩子是否與眾不同、家庭有沒有釋放出不好的解決方法、學校的校風和班風好不好?
2. 做家長應該做的事,比如讓孩子知道你是他/她的堅強後盾;觀察校園霸凌的徵兆有沒有在孩子身上體現;同時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觀察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方式;向孩子示範怎麼樣解決問題。
3. 老師做的事,首先了解問題的嚴重性、發生的地點和情境。學校可安排更多的老師在霸凌多發地進行監督,制定校規統一校風校紀;班級可以通過心理課教學生社交技能、情緒技能。第二層是小組干預,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組成干預小組,討論被欺負的小孩、欺負他人的小孩的原因,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第三層是一對一干預,單獨找有問題的學生,一對一進行干預。
一次次的校園暴力事件,讓人細思極恐,這篇文章或許不能改變什麼?但我還是希望你們大家可以轉發出去,從個人做起,盡力避免這類事情的產生。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