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寶藏劇《黑死病》是個「標題黨」

2020-03-14     獨立魚

今天的頭條介紹了這兩天最熱大劇《王國》。

肆虐兇殘的喪屍,緣起於一場瘟疫。

而瘟疫爆發最直接最廣泛的受害者,又往往是底層人民。

疫病的可怕。

不僅僅在於人對於未知和死亡的恐懼。

更是因為那些隱匿在陽光背後的東西,是寄生於暗處、難以根除的「瘟疫」——

《黑死病》

La peste

這是一部西班牙寶藏劇,或許前段時間很多人都聽到過它的名字。

一共兩季,每季六集。

和目前的《王國》相同規格。

雖然熱度低得多,但豆瓣評分相當不錯。

服化道燈光沒得說。

大尺度場面也不少。

更重要的,是故事的深度。

劇名「黑死病」。

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1596-1602年期間,奪走六十萬人生命的「塞維亞大瘟疫」

魚叔本來以為,本劇主要就圍繞這場瘟疫的前因後果展開。

但後來發現,我居然也被「標題黨」了。

實際上,黑死病只是本劇的時代背景。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它其實講的是一個懸疑感十足的破案故事。

用更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說。

此劇是「塞維亞十二時辰」

如同《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盛唐長安,《黑死病》中的塞維亞也正處在它的黃金時代。

15世紀末,伴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歐美之間開闢了新航線。

憑藉著先天的地理優勢,塞維亞迅速成為了歐洲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

一批又一批的投機者來到這裡尋找發財的機會。

男主角馬特奧·努涅斯卻和其他人不一樣。

他才學淵博、擅於分析和判斷,同時還有著超前於時代的思想。

可以說是「福爾摩斯」和「亞里士多德」的集合體。

除此之外,他卻有一個特殊身份——

被宗教法庭判死罪的逃犯。

在逃亡多年之後,馬特奧第一次回到了塞維亞。

並正好趕上了大瘟疫的爆發。

然而,原本不計劃久留的他,卻因為一次意外被大主教抓了個正著。

本以為自己這下必死無疑,就算躲得過瘟疫,也逃不過死刑判決。

但令人意外的是,主教竟然給了他一條生路。

條件是必須幫忙調查出「一場離奇謀殺案」的幕後真兇

死者是一位富商,沒什麼仇家。

卻慘遭兇手刺穿四肢,丟屍到了貧民窟里。

死法十分殘忍。

基督教的聖痕

前幾天介紹的一部韓劇《無人知曉》中就有涉及

為了重獲自由之身,馬特奧只好同意調查。

慢慢地,他發現案件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更大的謎團還等在前面。

首先,死者不只一個。

受害者之間有著某種相似性的聯繫。

例如。

都很富裕;

都和一個秘密團體有關係。

其次,兇案和新教有著莫大牽連。

彼時,新教在西班牙被視為「異端邪教」的存在。

他們遭到傳統基督教的打壓,只能轉入地下,私自印製《聖經》向群眾傳播新教。

16世紀末的西歐是宗教改革的年代。

人們從基督教統治的中世界走向近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教會對於聖經的壟斷權。

此時,印刷術的興起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教徒利用印刷機傳播《聖經》,鼓勵人們自由理解、因信稱義。

而在基督教勢力無比強大的西班牙,對於新教的迫害幾乎到了「揉不得一粒沙子」的地步。

於是有了本劇里的宗教迫害。

馬特奧當初之所以被判死刑成為「亡命之徒」,就是因為偷印《聖經》;

後來的人接過他的衣缽繼續傳教。

沒曾想,自己這層身份又被主教利用,意欲拯救自己的馬特奧卻把朋友送上了火刑架。

此時,他才逐漸意識到這場陰謀的實質——

自己成為了主教用來打擊異端的工具。

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叛徒」。

這種個人與時代的悲劇呼之欲出。

第一季結尾,國王向民眾宣稱「我們戰勝了黑死病」;

同時煽動民眾,要消滅異教徒這種「黑死病」。

而那些圍觀「異教徒」火刑的市民們,轉眼便忘記了那場疫情里的種種悲劇,忘記了統治者曾如何不顧人命、任由百姓在瘟疫中自生自滅。

轉而開始對異教徒們咬牙切齒、放肆嘲弄。

繼而為自己的宗教歌功頌德。

如果說第一季中的「黑死病」是宗教對於權力的爭奪和掌控。

那麼第二季中的「黑死病」則是對於一個自上而下的腐敗社會的指控。

故事發生在五年之後。

塞維亞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案件——

一輛偷渡船上的非法妓女們慘遭屠殺,一時震驚全城。

很快,塞維亞空降了一位新市長達維拉,專門負責來調查這個案件。

他懷著一腔熱血,想用一場勝利來拓展自己的仕途理想。

然而人生地不熟的他遭人處處使絆,甚至連在自己的下屬都不願意配合工作。

焦頭爛額之際,他碰見了馬特奧

此時,馬特奧也在暗中調查這起案件。

原來,這船妓女其實是他的舊日戀人特蕾莎從黑幫手中好不容易救出來的。

但由於有人走漏風聲,導致悲劇發生。

市長和馬特奧一拍即合,決定合作摧毀這個黑幫組織——

石貂(Garduña)。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容易。

整個城市都已經被石貂所入侵,到處都是眼線、到處都有危險。

乃至於把持塞維亞的貴族們也是和黑幫組織一體共生的利益體

在這種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市長和馬特奧改變了策略。

他們走入群眾,鼓勵和幫助更多的民眾自謀生路。

讓這些原本無力發聲的人一一擺脫黑幫的控制,從根基上瓦解這個組織。

看到這裡,或許你明白了劇名的含義。

正如疾病常常被人們用作隱喻,「黑死病」在此也是一種指代

它不僅是字面上的鼠疫,更是埋藏在舊時代里的社會癥結。

而打破那個時代壁壘、並一直保留到今天的最大遺產是——

「人文主義」精神

聽起來很高深,簡單來說就是人們開始反思「何以為人」

例如。

第一季中提到的「宗教改革」,人們開始不再依附於高高在上的神權,而是自己尋找信仰。

第二季中顯露的「商品經濟萌芽」和「開拓新大陸」,人們跳脫出被貴族、掌權者奴役的生活,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

看完本劇,給魚叔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劇中女主角特蕾莎

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畫家,卻生活在一個不接受女性為藝術家的錯誤時代。

特蕾莎因此只能給自己的作品簽上一個男性化名。

直到她因為「女人不能從商」被政府趕出了自己的工廠,她才意識到女性發聲的重要性在於維護自己「人之為人」的基本權力

於是,她第一次在自己的畫作上籤下了特蕾莎的名字。

這還遠遠不夠。

特蕾莎想要讓更多的女性能夠發聲,於是就有了她幫助「非法妓女」逃往新大陸的故事。

在這裡,「新大陸」象徵著新希望和新思想,也意味著中世紀舊大陸的緩緩逝去。

本劇里,自然不只有特蕾莎這種角色在追尋新思想。

我們還能看到「年輕富二代」巴萊里奧,願意花盡家產拯救非法妓女;

「反叛美女」歐亨尼亞,從妓院走向工廠,實在自立等等故事。

無論是新晉富翁的覺醒、還是底層貧民的勵志,他們都在嘗試打破底層人民過去不配掌控思想和身體自由的階級枷鎖。

在新時代和舊時代的交鋒中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

儘管對新思想的探索漫長而黑暗,儘管在權力面前的個人是如此渺小,但是那個群體的無畏追求是讓我們少有的為之動容的地方。

事實上,每一個時代也都需要這樣的群體存在。

正如劇中一位醫生角色所講:

「人們不知道黑死病從未消失,它不過是沉睡在各種角落裡,等待著被人類再次喚醒。」

當我們面對著自己時代的「黑死病」,站出來成為為之發聲的「抱薪者」,才是尋求前進的希望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iRuG33ABgx9BqZZIoZD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