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於每一個媽媽來說可謂是刻骨銘心,迎接小生命的喜悅,身體的疼痛,成為了媽媽們又愛又恐懼的記憶。
一
記得兒子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時候,立馬出現在腦海中的不是拖著肉球重重的身子,而是產床上,那一聲又一聲撕心裂肺的嚎叫。
記得剛剛到醫院時特別恐懼,在順生和是否要挨一刀的選擇中左右為難,最終在評估了身體的情況之後選擇了順生。一陣一陣的宮縮讓我心口發緊,上氣不接下。,來不及歡迎孩子的到來,開始後悔懷孕的事。我對疼痛不太敏感,陣陣的宮縮帶來的不是疼痛,而是一陣陣的腰酸,全身像被打了麻藥一般。醫生建議我吃點東西,煩躁的心情和陣陣腰痛,使我失去了進食的能力,完全吃不下,腰痛猶如上下半身份離一樣。想發火,尤其是看到老公和婆婆格外的心煩。
醫生喊我內檢,讓脫去一條褲子。我猶豫了好長時間,第一次感覺到無助,命運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我是個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但又害怕媽媽看到我會擔心的流淚,特意囑咐不讓老媽過來。醫生又催我脫去褲腿,我看著她那嚴肅,冷冰冰的臉。
「豁出去了,你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你,生了孩子不打交道就是陌生人。」這樣想著行動著。
宮口開的很慢,一個小時或是兩個小時要內檢一次,那感覺真是糟糕透了。和我一起待產的孕媽在十一點左右開始強烈的宮縮,準點準時中午十二點出生。我家的寶寶只是陣陣的疼痛,似乎很留戀溫暖的小屋。宮口始終開的很慢,說實話看到她抱著娃出來,真是羨慕不已。不單單是為生了孩子羨慕,而是為卸去了身上的那個肉球。
陣陣的宮縮開始加劇,醫生讓我上產床,疼的時候直不起腰,只能弓著腰,等著宮縮過去。我還在恐懼不知道該怎麼用勁,娃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出來了。不管了,我就是任人宰割的羊,讓我幹啥我幹啥。
分娩中,大姐挺著將近臨產的肚子來陪我。看到她那笨重的身子,竟然沒有喊出來的勇氣。
「不行,我用不上力,喊不出來。」我呻吟著告訴醫生。然後沖大姐喊道:「大姐不要在這裡,你趕快出去。」
親人出去了,放下擔憂和顧慮用盡全身的力氣。因為骨盆狹小,孩子還是出不來,我已經沒有了力氣了。
有很多人說起分娩尷尬的事情,除了第一次內檢時有些尷尬,其餘的時間都在拼盡全力,來不及尷尬。
宮縮漸漸的弱了,我渾身開始發抖,已經沒有了力氣,想沉沉的睡去。
「你懷胎十月,帶孩子容易嗎?抬頭卡了很久,如果孩子窒息你後悔都來不及。你想想如果孩子因為你不用力落下後遺症,會不會後悔一輩子?」醫生的話喚醒了身體力的母性,豁出命也要保住孩子。我用盡了生平所有的力氣,喊的嗓子裡全是血絲,慶幸孩子出生了,身體健康,哭聲響亮。
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生老二的時候順產很快,印象不深,唯獨大兒子出生時記憶猶新。
二
很多婦產醫院為了讓男人體驗妻子生孩子的不易,設有體驗裝置。沒有體驗過母親和妻子生孩子的痛苦和艱辛,男人很難理解媳婦受過的苦和母親受過的累。曾幾何時,男人看到妻子滿臉痛苦的樣子漫不經心的說:
「有那麼疼嗎?」
做妻子的恨把他的臉抓成交通公路。疼痛有時不可怕,可怕的是哪深深的無助和死一樣的絕望。
體驗只有短短的幾分鐘,男人們已經不顧形象的哭爹喊娘。在真正孕育孩子和生孩子的過程中,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還記得的陝西榆林曾兩次下跪請求剖腹產的孕婦嗎?因為難以忍受陣陣宮縮的疼痛,在走廊里活動的產婦曾兩次要求剖腹產,被其家屬拒絕。如果不是劇烈的疼痛,不是對活著人的心死和絕望,他怎麼可能縱身從五樓跳下,一屍兩命。
生育本身是特別美好又充滿期待的事,只要夫妻雙方相互理解和體諒,在彼此身體最柔弱需要照顧的時候,對方拿出一百二十分的誠意和關心,夫妻之間彼此信任,相互扶持,才是抵禦分娩痛苦最有效的措施。
記得在某婦產醫院,一位將要待產的妻子在陪著老公做分娩體驗,只見男人緊緊握住妻子的手,疼在在躺椅上打滾,頭上冒出了一顆一顆珍珠大的汗珠。男人體驗的不到五分鐘已經受不了了,他痛苦的五捂住肚子,喊叫著:「受不了了,受不了了!」摘掉體驗裝置,他緊緊的摟住妻子,大顆大顆的淚往下滴。
生活中即使是最親的人也無法做到感同身受,真正想體驗分娩的苦,想感同深受做女人的不易,唯獨親自體驗試試。
我家孩子已經將近十歲,臨產的哪些場景仍一幕一幕。慶幸的是沒有意外發生,如果意外發生,老公會不會在不徵求我同意的情況下保大人,這些都不得而知。只有在生命最關鍵的時刻才是人性最好的試金石。
孕媽們只要分娩前的準備要做足,分娩時只要配合醫生就可以。
三
為了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孕媽分娩前一定要做著兩件事:
01.分娩前孕媽們要和愛人做一次徹底的長談,生孩子像是鬼門關走一遭,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這是考驗人性和夫妻關係的時候,特別是女方父母不在的情況下,孕媽必須確定老公在危險時確保你的生命安全。
記得去年因為孕媽進產房塞給醫生紙條的事備受熱議。
「醫生如果手術發生危險,不管外人說什麼,請一定先保我!」
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充滿著對生命的負責和堅定。很多人看到紙條,紛紛的留言發表意見,我們從小都被灌輸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生命和孩子面前孕婦選擇生命,看似很難理解,感覺很自私。然而死去容易,留下活著的親人和父母,是多麼的大逆不道。我們也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沒有了可以再生,而生命沒有了孩子不但沒有母親活得辛苦,也會給愛的親人們留下刻骨的傷痛。
02.女人尤其在分娩之前,一定要談的還有老公的態度,對孩子的態度,對妻子的態度急孩子的撫養問題。生育孩子之後的幾個月是女人比較脆弱的時候,希望他語言或是行為上給予產婦和孩子最好的安慰和照顧。
產後抑鬱這個不死的癌症,看似沒有致命的傷害,卻奪去了很多寶媽的生命。為什麼孩子出生後媽媽一定要在家照顧,這個看似為了孩子好的決定,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運用,創造價值,走出家門,也是抵禦產後抑鬱最有效方法。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在夫妻關係中很多事情不去說不去講,要等著對方去想猜測,這往往就是婚姻的大忌。」分娩前的談話也是如此,不管老公的心態對你是寵愛還是寵愛,不到生命攸關的時候,檢測不出人性。交流清楚,說出你的需求和底線,在生死死面前為自己爭取生的權力。
無論時產前,產時,還是產後,孕媽們一定要明確的觀點,孩子是我們的生命延續,我們會以最大的能力確保他平安。然孕媽的生命是兩個家庭的希望。分娩過程中配合醫生掌握分娩的技巧,不牴觸,不矯情,為自己和孩子爭取利益最大化間。分娩很痛,來不及矯情和尷尬!
方法聽上去殘酷,但也是人性的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