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吃碗疙瘩湯墊個底

2019-10-23     美象府

到朋友家中做客,吃飯時卻不見老人登桌,一問才得知,老人偶染小恙,沒有胃口,對大魚大肉、珍餚醇醪不感興趣,只想要一碗煮得軟爛的疙瘩湯充飢。心頭不由感慨,人不論到了哪個年紀,想要改換口味,最先想到的就是一碗樸實的疙瘩湯。

疙瘩湯

疙瘩湯在南北各地都廣受歡迎,原因無他,緣其製作簡便,且適合不同年齡和身份,不同體質的人。《紅樓夢》裡面,寶玉挨了父親的打,起不了床,跟賈母撒嬌說想要吃小荷葉小蓮蓬的疙瘩湯——用打造成蓮蓬狀的銀模子,把揉好的麵粉壓成形,置於荷葉上蒸熟,再把吸附了荷葉清香的麵疙瘩添入熬好的雞湯,就是一道調劑口味的疙瘩湯了。

姑娘們,先吃碗疙瘩湯墊個底

過去我一直以為是賈府的生活豪奢,疙瘩湯才吃得如此講究,後來發現,這種吃法在清代其實頗為流行。《清稗類鈔》里記有一種「面老鼠」,是用熱水把麵粉調稀勻,把雞湯燒沸,用筷子把麵漿撥入,另把鮮菜心焯熟,一同就食。因煮熟的麵疙瘩大小不一,形如鼠狀,故名為「面老鼠」,實際上就是豪華版疙瘩湯的另類演繹。

當然了,不論「面老鼠」還是小荷葉小蓮蓬疙瘩湯,都太過奢華,並不是每家都能承受得起,但疙瘩湯的普適魅力,亦正體現於此,富有富的吃法,窮也有窮的吃法。清代小說《三俠五義》中,貧寒的漁家夫婦救起落水的富家小姐,無以進奉,就「舀上一瓢水,找出小米麵,做了一碗熱騰騰的白水小米麵的疙瘩湯,端到小姐面前」。我尚幼時,父母每天在外面工作,無力顧及我中午的飯食,我最慣常的解決辦法,就是做一頓疙瘩湯。我時常想,疙瘩湯多受人好評,除了易於烹調,滋味養人,也與許多人記憶里始終存有一份抹拭不去的溫馨懷舊情結,多有關係。

面老鼠

除了傳統的吃法,近年還時有新版本的疙瘩湯被推出。我曾在一家麵食館吃過一碗醬拌疙瘩,其美味,令人至今仍是思之不置。麵疙瘩是用高筋麵粉加上雞蛋揉制,本身的味道並不明顯,鮮美全靠湯底。而用母雞熬出來的高湯,很顯火候和功底,看起來不太油,香濃內蘊,清鮮滋味都充分滲透到了麵疙瘩里。至於拌醬,是用火腿、瑤柱、蝦仁、蘑菇一道烹制的,臨上桌前才舀一勺到麵疙瘩上。油汪汪的,吃在嘴裡綿軟筋道,鮮滑又不失彈性,到最後,連湯汁醬汁都被吃得一滴不剩。

作者:青絲;編輯:徐無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9_5920BMH2_cNUg0H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