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啃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2023-11-12     京媽說

原標題:孩子總啃咬指甲,真不是缺維生素,而是在向父母傳達這個信號

經常看到身邊有些孩子很喜歡啃咬指甲,甚至有些孩子已經四五歲了,仍然有咬指甲的習慣,難以戒掉!

不少家長看到這個行為,會習慣性的認為:孩子是缺乏維生素了。

其實,孩子啃指甲,不一定是缺乏維生素或營養不良,還可能在是在「向父母傳遞某種信號」,父母要注意及時接收,並且正確幫孩子糾正。

這篇文章,京媽就和家長們一起來探討探討「孩子總愛啃咬指甲」背後的真實原因。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咬指甲?還真不一定是缺維生素

孩子對「啃指甲」這事兒情有獨鍾,一般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原因1. 口欲期

這是正常的階段性行為,在寶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經歷口欲期、手欲期,這個時候寶寶就會出現吃手、咬指甲到底行為。

如何區別:看年齡!

大多發生在出生後幾個月,3歲之前逐漸消失,是正常現象,家長不用太擔心。

原因2. 心理因素

大一點的孩子仍有咬指甲的行為,多是和心理情緒因素有關。

當孩子遇到挫折、緊張有壓力、缺乏安全感時,就可能通過咬指甲來緩解內心的焦慮不安。

有醫院曾對4所小學732名學生做過調查,結果顯示:45.08%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性行為」。其中啃指甲占29.64%,吃手指占8.88%,習慣性抽動占16.93%,習慣性擦腿占1.64%。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Dr.LoriWoodring也曾指出: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跟固定的東西有關聯。當孩子需要適應變化時,就會有新壓力產生,這些壓力就會在生理健康上、心理上、情緒上表現出來。咬東西,就是其中表現之一。

如何區別:看錶現!

平時都正常,只是在孩子緊張、精神壓力大或缺乏安全時出現咬指甲行為。

原因3. 咬甲癖

也就是習慣性的咬指甲,雖然很常見,但卻是異常行為疾病。主要和後天習慣、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及遺傳等有關。

有數據顯示:有20%-30%左右的人有咬甲癖,兒童的發病率更高,約在20%-45%。

如何區別:看錶現!

屬於疾病範疇,有這種情況的孩子,一般在緊張、焦慮、感覺無聊、思考或心理壓力大時,都有可能出現咬指甲的表現。

原因4. 異食癖

這也是一種異常現象,不過不常見。

屬於一種進食障礙,在嬰幼兒、兒童時期常見,有這種情況的孩子會有出與他的年齡、發育水平不相符的「持續性嗜食非食用性物品的異常行為」,比如喜歡吃毛髮、泥土、冰、生澱粉等。

如何區別:和疾病相關

一般是有孤獨症、精神疾病、智力障礙的孩子比較常見,另外當孩子缺鐵、缺鋅或有鉛中毒的情況,也可能出現異食癖。這些情況都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孩子喜歡咬指甲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有個「年齡分水嶺」:3歲。

3歲前的孩子:喜歡用嘴巴探索周圍世界,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孩子總是用嘴巴啃咬,這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現。

【建議】如果孩子吃手、咬指甲的行為不嚴重,可以不管。

另外,還可以選擇替代物,比如到了添加輔食的月齡,正確添加輔食,適時給孩子添加需要啃咬的磨牙食物,胡蘿蔔、蘋果、黃瓜等。

也可以給孩子準備能啃咬的「磨牙玩具」,減少啃手啃指甲,只是要注意衛生和定期消毒。

3歲後的孩子:如果過了3歲,孩子還特別愛咬指甲,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口欲期停滯」,需要從源頭上幫孩子解決問題。

【建議】找到孩子的「壓力根源」+培養認知

孩子是有分離焦慮,缺乏安全感,還是有來自學校學習的壓力,找到原因幫孩子積極調整,基本能緩解。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咬指甲是不提倡的行為,比如藉助繪本《我不再咬指甲》《咬指甲的秘密》《愛咬指甲的小山羊》幫孩子認識咬指甲這事兒,並提升這方面的認知,逐漸糾正。

還可以試試「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看到孩子想咬指甲,通過做遊戲、給安撫物或小零食等方法轉移注意力。

特別提醒:如果孩子咬指甲的行為特別嚴重,自己通過各種糾正方法都沒效果,就要尋求專業的醫生、心理醫生幫助了。

【寫在最後】:總之孩子愛咬指甲,家長別太焦慮,不太嚴重的就嘗試幫孩子緩解,嚴重的及時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一般等孩子長大點也就慢慢不再啃咬了。

你家孩子喜歡啃咬指甲嗎,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方法,歡迎來支招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afff8d7076df75856f929d3b41d8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