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王炎(4)

2023-10-21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王炎(4)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王炎(4)

水調歌頭·夜泛湘江

[宋]王炎

江月冷如水,江水碧於空。晚來一霎過雨,為我洗秋容。悄悄四山人靜,凜凜三更露下,天闊叫孤鴻。喚醒蓬窗夢,身在水晶宮。〇揖湘妃,招月娣,御清風。素琴韻遠,不覺醉眼杏花紅。禹穴騎鯨仙去,東海釣鰲人遠,此意與誰同。倚柁一長嘯,出壑舞魚龍。

王炎,孝宗淳熙二年至五年,鄂州崇陽縣主簿。約淳熙六年至九年,荊湖北路安撫使司幕職官。十年至十三年,潭州州學教授。十五年至光宗紹熙二年,知岳州臨湘縣。

紹熙四年(1193)至寧宗慶元二年(1196)九月,通判臨江軍。其間,凡三度權知該軍。

《王大監傳》曰:宰岳之臨湘邑。通判臨江軍,三攝郡政,庭無留訟。

按,「臨江軍」,即今江西省宜春市樟樹縣級市一帶。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三四《江南西路·臨江軍·軍沿革》曰:今領縣三,治清江。

《雙溪類稿》卷二四《送彭雲翔序》曰:某去長沙二年,試邑於臨湘,雲翔實來。又二年,佐郡於清江,雲翔復來。

按,此所謂「又二年」,如自王炎始知臨湘縣算起,顯然與事實不符,僅其在臨湘任,即達三年之久。故知此乃承前「去長沙二年」之省略語,其義實謂「去臨湘二年」,亦即解臨湘任後之二年。

「佐郡」,即通判。

王炎解臨湘任在紹熙二年,下推二年,則其通判臨江軍當始於紹熙四年。

又卷二五《讀易筆記序》曰:炎讀《易》三十年,不得其門而入。歲在辛亥,始脫為縣之厄。明年歸自中都,僑寓古艾,杜門卻掃,尋繹舊學,久之若有所悟。

按,「古艾」,指分寧,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輿地紀勝》卷二六《江南西路·隆興府·縣沿革》曰:分寧縣,在府西四百里。《皇朝郡縣誌》云:本艾縣地。《左傳》吳公子慶忌出居於艾,是也。

又《南窗雜著序》曰:先大夫平生詩文遺稿,題曰《南窗雜著》。曩自臨湘解官歸里中,攜遺稿如分寧。

又卷五《寓居分寧去故鄉千里不歸者二年思念松楸成長句》詩曰:曖曖風日暖,林薄皆蕃鮮。好鳥仍嘯歌,晚花亦嫣然。問之此何時?春莫將禁煙。家家饌觴豆,拜掃墟墓間。飛鳴烏攫肉,叢木掛紙錢。而我獨不樂,慨然坐長嘆。開編不能讀,當饋不能餐。豺獺尚有祭,誰忍忘其先?念為貧所驅,隨牒二十年。少壯不可留,覽鏡將華顛。空慚《北山移》,未表南陽阡。闔門有百指,負郭無一廛。坐此客異鄉,歸思空纏綿。憶昔初筮仕,吾母猶朱顏。三釜不及養,遽悲《蓼莪》篇。侵尋歲月久,百感難具言。傷心思宰木,清淚如流泉。狐死必首丘,古人亦重遷。況我雖宦遊,十世家星川。親朋日在眼,可以相周旋。土風有不同,客意終未安。花落草淒淒,青山啼杜鵑。

按,據上引詩文,可知王炎於紹熙二年(辛亥)赴臨安,並歸故鄉;三年,復離鄉客寓分寧;至四年暮春,仍在分寧,此時去故鄉又二年。上距其淳熙二年(1175)初仕崇陽,已十九年,故舉成數謂曰「隨牒二十年」。此亦可證知,王炎之通判臨江,至早亦當在紹熙四年暮春之後。

又卷一一《賀太上皇帝加上尊號表》(自註:時臨江權軍)曰:恭惟聖安壽仁太上皇帝陛下成功不宰,藏用無為。

按,宋·佚名《兩朝綱目備要》卷四《寧宗·慶元元年乙卯》曰:十一月戊戌,加上帝後尊號。上太上皇帝尊號曰「聖安壽仁」。

又卷二四《林待制奏議序》曰:淳熙癸卯秋,三山林公帥長沙,時某承乏泮林。公察其不諂,又喜其稍有志於學也,而盡出諸經解示某。自諸經解說外,他文字則未之見也。紹興(按:當作「紹熙」)辛亥調官在所,陳英仲舍人初為郎,間往見之,從容道長沙舊遊,因出公奏議一編。公時捐館一年矣。相與嘆其文章雅健,議論鯁切。某得公奏議,如獲至寶以歸。侵尋至今五年,英仲亦逝矣。私念此文豈終幽晦而不彰,泯沒而無傳。然英仲既亡,見者猶少,則某不可閟之篋笥也。遂鳩工刻諸清江官舍而序其編首。

按,自紹熙二年(辛亥)下推五年,是慶元二年。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7d733f2dcadeefcf9249bd90c70c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