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王炎(6)
水調歌頭·登石鼓合江亭
[宋]王炎
千里倦遊客,老眼厭塵煙。蒸湘平遠,他處無此好江山。把酒一聽欸乃,過了黃花時節,水國倍生寒。輸與滄浪叟,長伴白鷗閒。〇傍江亭,窮杳靄,踞巉岩。水深石冷,聞道別有洞中天。待倩靈妃調曲,喚起馮夷短舞,從此問群仙。雲海渺無際,波涌緩移船。
王炎,孝宗淳熙二年至五年,鄂州崇陽縣主簿。約淳熙六年至九年,荊湖北路安撫使司幕職官。十年至十三年,潭州州學教授。十五年至光宗紹熙二年,知岳州臨湘縣。紹熙四年至寧宗慶元二年九月,通判臨江軍。其間凡三度權知該軍。慶元二年冬至三年八月,太學博士。三年八月至四年十月,秘書郎。四年正月起,兼實錄院檢討官。
慶元四年(1198)十月至五年(1199)九月,行秘書省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其時階官已至朝請郎,併兼皇弟吳興郡王府教授、兼權尚書吏部考功司郎官。
宋·胡升《王大監傳》曰:遷秘書郎。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
王炎《雙溪類稿》卷二五《東都紀年序》曰:慶元三年八月,炎奉詔自太學博士入秘書省為郎;明年,兼實錄檢討,尋入著庭為佐郎;又明年,為軍器少監,而職兼檢討如故。
明·程敏政《新安文獻志》卷二六《議·諡議》錄有王炎《龍圖閣學士贈特進程公大昌覆諡文簡議》,自署官銜為:朝請郎、行秘書省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兼皇弟吳興郡王府教授、兼權考功郎官王炎。
按,「實錄檢討」,實錄院檢討官之簡稱。
「入著庭為佐郎」,謂入秘書省為著作佐郎。
「考功郎官」,尚書吏部考功司郎官之簡稱。
宋·佚名《南宋館閣續錄》卷八《官聯》二《著作佐郎·慶元以後八人》曰:王炎,四年十月除。
又卷九《官聯》三《實錄院檢討官·慶元以後三十八人》曰:王炎,十月為著作佐郎,五年九月為著作郎,併兼。
慶元五年(1199)九月至六年(1200)二月,著作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兼尚書吏部考功司郎官、吳興郡王府教授,又兼尚書吏部侍郎左選司郎官,又兼禮部員外郎。
《王大監傳》曰:著作佐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升著作郎、兼考功郎、吳興郡王府教授,又兼侍左郎官,又兼禮部員外郎。
按,「侍左郎官」,尚書吏部侍郎左選司郎官之簡稱。
《南宋館閣續錄》卷八《官聯》二《著作郎·慶元以後六人》曰:王炎,五年九月除,六年二月為軍器少監。
又卷九《官聯》三《實錄院檢討官·慶元以後三十八人》曰:王炎,五年九月為著作郎,六年二月除軍器少監,十月為軍器監,併兼。
慶元六年(1200)二月至十月,軍器少監、兼實錄院檢討官、兼權禮部郎官。
《王大監傳》曰:升著作郎、兼考功郎、吳興郡王府教授,又兼侍左郎官,又兼禮部員外郎。除軍器少監。
《雙溪類稿》卷二五《東都紀年序》曰:慶元三年八月,炎奉詔自太學博士入秘書省為郎;明年,兼實錄檢討,尋入著庭為佐郎;又明年,為軍器少監,而職兼檢討如故。
《南宋館閣續錄》卷九《官聯》三《實錄院檢討官·慶元以後三十八人》曰:王炎,六年二月除軍器少監,十月為軍器監,併兼。
《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九六曰:慶元六年十月五日,詔大行太上皇帝廟號集議。集議者中有「軍器少監、兼權禮部郎官王炎」。
按,此「大行太上皇帝」,謂光宗趙惇。光宗因精神疾病不能正常理政,紹熙五年(1194)七月,趙汝愚、韓侂胄等在太皇太后(高宗皇后)吳氏支持下擁立光宗之子嘉王趙擴為帝,即寧宗。寧宗登基後,尊光宗為太上皇。慶元六年八月,光宗薨。帝、後新近死去,尚未議定諡號,暫以「大行皇帝」「大行皇后」稱之。「大行」,謂去不復返。
「廟號」,皇帝死後,奉祀於太廟時所議定之名號,如某祖、某宗等。其生前在位時,並無此等稱號。後世著述記其在位時,稱某祖(如太祖)、某宗(如太宗等)者,乃追述語,非實錄。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