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廖行之(4)

2023-10-13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廖行之(4)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廖行之(4)

臨江仙·元宵作

[宋]廖行之

春意茫茫春色里,又還幾度花期。淡晴時候盡融怡。梅腮翻白後,柳眼弄青時。〇正是江城天氣好,樓檯燈火星移。相逢無處不相宜。輕狂行樂處,明月夜深歸。

廖行之,《宋史》無傳,清·陸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補。《全宋詞》行之小傳殊為簡略,可增補者尚若干事。

行之,初號坦齋。高宗紹興三十年,易「省齋」,時年二十四歲。衡州衡陽縣人。

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迪功郎、岳州巴陵縣尉、巡提私茶鹽礬兼催綱。

宋·佚名《宋故寧鄉主簿廖公修職墓志銘》曰:中淳熙甲辰第。拜迪功郎、岳州巴陵縣尉。尤喜論天下事,不肯為書生空言。湖北蹂於敵,創殘尤甚,兵休,方誘民復於農,經界法未及講,稅籍漫漶,不可訾省。豪宗大姓,跨有阡陌,歲久弊益積,疆理餚亂,爭訟紛起,吏多不能決。公曰:徒知咎往而無以止來者,百年猶今日也。若定丘計畝度之法,因其來佃者而簿正之,訟田之家準是取則,少須數月,稅可補,役可均,訟可省矣。眾多其議。乾道間,民有訴田不實而沒入其谷者,縣俾里民運貯尉司,以給綱馬。其後歲仍責其入。公曰:綱馬所費,歲不過用谷七十斛。留馬芻之徵五萬可辦,何至擾民如此?力請於主計者,從之。故事,部使者行縣,守令到罷,與凡勸耕出郊,次舍供張,悉倚辦巡尉,裒取耆保,旁緣百出,人尤厭苦。公皆白罷之,人情翕然。尉故無公廨,公割俸市官閒屋為之,眾歡趨,爭出力相其成。由是當路者浸知公可用。到官才數月,會太夫人來就養,半道感疾。公趨迎,嘆曰:親年已高,可戀微官時乎?徑投檄丏侍養歸。

按,「疆理餚亂」,土地邊界線混亂。「餚」,同「淆」。

「尉司」,縣尉官衙。

「馬芻之徵五萬」,徵收來的五萬馬料錢。「五萬」,即五十緡。每緡銅錢為一千文。

「主計者」,主管財賦出入的官員。

「守令到罷」,州、縣長官之到任與離任。

「倚辦巡尉」,謂倚仗縣尉具體負責實施。

「相其成」,助成其事。

「投檄」,拋擲徵召做官的文書,即棄官。

「丐」,乞請。

廖行之《省齋集》卷九《題魏公祭式後》曰:右《魏公家祭式》,頃紹興乙亥,先君得之於臨安,手抄成帙,蓋當參以家宜舉行之。先君乾道庚寅不幸即世,時先兄同某奉慈親以先君之喪歸葬耒陽別業,因廬墓下,凡家藏文字多不暇將,留之郡所居,不時檢校,遂為鼠蠧敗逸。每一省念,追惟先君手澤,嗣子不能保秘,負莫大之罪,思欲訪求善本傳錄,尚續先志。歲久未獲。淳熙乙巳,某官巴丘,僦李氏東齋以居,因與李君叔器游。叔器好古篤學,其先世皆名士,藏書甚富。一日語及家祭,往往相投,雲亦參用韓說,其書具存。時匆匆,未果請。無幾何,某以親疾丐便養,得請而歸,乃移書扺叔器,得此本,始復傳錄,以永其藏。夫禮行於斯人日用之間,凡順而有序者,皆是物也。孝弟節文之實,君子斯須盡心焉。則文為之末,是亦不可不講。此先君之志也。既訖書,因述其始末,識以先君之志自警雲。

按,「魏公」,北宋名臣韓琦,封魏國公。

「紹興乙亥」,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

「先君」,已去世的父親。

「乾道庚寅」,孝宗乾道六年(1170)。

「即世」,去世。

「先兄」,已去世的兄長。

「慈親」,母親。

「先君之喪」,亡父的靈柩。

「耒陽」,今湖南省衡陽市耒陽縣級市。

「不暇將」,沒有來得及攜帶。

「不時檢校」,沒有及時檢查。

「淳熙乙巳」,即淳熙十二年(1185)。

「某官巴丘」,我在巴陵任職。「巴丘」即「巴陵」之古稱。宋·歐陽忞《輿地廣記》卷二八《荊湖北路》下《岳州》曰:上,巴陵縣,二漢下雋縣地,吳為巴丘邸閣。

「韓說」,韓琦之說。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34270439857c5320f248b80f211fe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