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詞彙量匱乏、表達能力差怎麼辦?這個有效方法,大多數家長都忽略了!

2023-08-15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孩子詞彙量匱乏、表達能力差怎麼辦?這個有效方法,大多數家長都忽略了!

直播預告

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點上方即可收聽主播樂樂朗讀音頻

音樂:Arturo Sandoval Kenny Barron-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

歌曲:生祥樂隊-江湖卡夫卡

作者|月下客

來源|月下客育兒智慧(ID:yuexiake001)

一位做老師的朋友和我談起她班裡的一名學生。

男孩子頭腦靈光,理科成績特別好,但就是不會表達。

每次回答問題的時候,站起來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就是說不出個完整的話。

我下意識地問她,是不是孩子的家長平時和他交流比較少?

朋友大吃一驚,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那個孩子品性不錯,是個好孩子,他父母常年做小本生意,早出晚歸的,孩子就每天放學後自己做飯,吃完了自己溫習功課,父母快回家的時候,他還會非常懂事地把飯菜給父母熱一熱。

說起和父母的交流,的確挺少的,這會影響他的表達能力嗎?

當然不能說,孩子的表達能力完全取決於和父母的交流,但是我舉一個例子,或許大家可以感受到這其中的聯繫。

去年一個母親帶著她的兒子來找我諮詢,說孩子有點自閉,在家裡什麼話也不說,一天一天地打遊戲。

這個孩子站在我面前的時候,一臉的桀驁不馴,對我也有些許敵意,一看就是被父母逼著來的。

我跟孩子聊了幾句,起初他只是「嗯、啊、對」地應付我,我只好從他喜歡的遊戲開始談起,結果孩子剛說兩句,身邊的媽媽馬上應和道:「你看,都這麼大孩子了,一點學習的心思都沒有,每天就想著那些遊戲!」

我讓那個媽媽先別說話,聽孩子把話說完。

媽媽忍下去,不說話了,但是兩隻眼睛一直兇巴巴地審視著孩子。

孩子繼續說,但是表達能力很差,幾乎只能給我一個關鍵詞,說出來的句子連基本的主謂賓結構都沒有,我只能猜測他的意思。

我正在考慮他為什麼會這樣,沒想到身邊的媽媽又大叫了起來:「不管你能行嗎?管你還是這個樣子呢?不管你就要上天了!」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如果這男孩不直接說關鍵詞的話,他的話就基本說不完了。

就在我考慮怎樣排除掉家長的干擾時,這男孩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我說地上太涼了,不然咱倆換個地方聊吧。

於是我把他帶到我的讀書角。

讀書角的地方比較小,媽媽被順理成章地留在了待客室。

那裡有一張地毯,我們倆面對面的盤腿坐在了上面。

男孩終於開始說話了,雖然語言表達還是不順暢,但是我聽懂了。

他在家裡很少和父母交流,是因為他的父母從來不聽他把話說完,不管他說什麼,哪怕他只說了一句話,媽媽就要開始長達兩個小時的說教,告訴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不應該怎樣怎樣……

起初,他是會和媽媽爭論的,慢慢的就不想爭論了。

我問他,有沒有嘗試和爸爸溝通過?

他說,無論和爸爸說什麼,爸爸只會回答兩個字——「沒事」。他再說多了,爸爸會回復五個字——「這都不叫事」。

他給我看他的頭頂,扒開頭髮,可以看到裡面有一條淺淺的疤痕。

他說,是他四歲的時候,自己從幼兒園的滑梯上掉下來摔的。

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給我看這個,試探性的問:「你爸媽知道嗎?」

他點點頭,說了一句「知道」,然後又搖搖頭。

或許他想表達的是,爸媽知道,但是沒當回事。

那個傷口其實一直都在。

當年那個從滑梯上摔下來的孩子,現在依然站在原地,等著父母給他一個擁抱,一個安慰。

不得不承認,我和這個孩子溝通的時候,也是覺得很困難的,因為我只能從他的隻言片語中捕捉他的心理活動,甚至他經常會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搞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在表達什麼。

我們在生活中其實經常見到這種語言匱乏的孩子。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那個懂事的理科學霸,還是後面提到的這個「自閉」的孩子,他們之所以在交流上有障礙,有阻力,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溝通的實踐太少。

其實,溝通和表達也像做數學題一樣,需要練習。

一個經常不開口說話的孩子,怎麼可能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呢?

更何況,有一些孩子不是沒有表達欲,而是他們每次表達的時候,都會被壓制、被糾正、被評判,就像後面這個「自閉」的孩子,我親眼所見媽媽咄咄逼人,完全容不得孩子說話,而爸爸呢,對孩子的傾訴又從來沒有積極的回應。

所以一來二去,孩子就放棄溝通了,他把自己封閉起來,變成了所謂的「自閉」。

很多家長在做功課,研究「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我覺得現在不如反過來,好好研究一下「自己怎樣聽,孩子才願說」。

只要孩子願意開口,不管他說的是什麼,那都代表了孩子對父母的一種信任,他說的對錯不重要,他願意分享的心才重要。

如果我們盲目地打斷他的話,未必能給孩子什麼切實有效的幫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打消孩子傾訴的積極性,時間長了,他們就不想說了。

他們什麼都不說的時候,是危險的,因為在更大的迷茫和困難面前,孩子不會向父母求助,卻有可能去投奔一個「可以理解他,願意聽他說」的人

但是這個人懷著什麼樣的目的去傾聽,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在孩子還願意向我們傾訴的時候,「聽」比「教」更重要。

孩子說著說著,可能會自己找到答案,這是他成長的最佳路徑。

除非他們問我們「怎麼做」的時候,我們再給出引導,其他的時候,只要傾聽他、看見他、感受到他的感受就好。

孩子有機會傾訴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他的表達能力會提升。

如果家長能夠和他「聊」到一塊,並且文學層次比較高的話,還可以多多注意自己的表達。

因為家長的談吐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可能一不小心就增加了孩子的詞彙量,還讓孩子學會了好多成語。

現在市面上教作文技巧的課程挺多的,其實,我更建議孩子在家裡多讀、多講、多練,多表達,這才是提高孩子表達能力的最佳途徑!

作者介紹

月下客,資深親子教育作家,潛意識圖卡療愈師。擅長講述走心、接地氣的育兒故事,給父母以啟發,已出版《最好的養育,是讓孩子做自己》《失去自我的愛,是對孩子最深的害》公眾號:月下客育兒智慧(ID:yuexiake001)

主播介紹

樂樂,家庭教育愛好者。希望我的聲音能給你帶來溫暖,同時也感謝學堂給我這樣的機會。願我們都能收穫更好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294e60279d1b13ab9c48dab60a9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