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復旦教授抑鬱症兒子的故事,我決定給女兒辦退學!

2023-09-19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看了復旦教授抑鬱症兒子的故事,我決定給女兒辦退學!

看了復旦教授抑鬱症兒子的故事,我決定給女兒辦退學!

「早晚是死,現在死了不挺好嗎?」

著名心理學家賀嶺峰教授的一段視頻,刺痛了我。

一個男孩,14歲,父母皆是復旦大學的教授,可他已經跳樓、割腕好多次了。

實在沒辦法,父母帶著兒子找到了賀教授,他跟男孩聊了一個小時。

男孩問:「賀老師,你說人是不是早晚會死?」

賀教授說:「是。」

男孩說:

「我現在14歲了,我爸爸媽媽是大學教授,所以我從小該吃的、該玩的、該去的已經都經歷過了。我覺得人生也沒啥遺憾了。

接下來,如果我繼續活下去,要參加中考,考不上好學校呢,我爸媽就覺得很丟臉,然而考上好的高中之後呢,還要考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還要讀碩士讀博士。

我再怎麼讀,我也不一定讀得過我爸我媽,我就是讀成他們那個樣子,你看他們倆都是大學教授,現在不也就活成這個鬼樣子嗎?不也就是個社畜嗎?

你看他倆,夫妻關係也不好,天天吵架有啥意思!我才不生孩子呢,要生個像我一樣的孩子,還得天天操心。

你看像我這樣的性格,出去以後老闆保證會PUA我。然後我還要遭受社會的鞭打,然後還要結婚、養孩子、被評價,最後還是會死。

我幹嘛一定要被社會全部都折磨一遍以後再死呢?早晚是死,我現在死了不挺好嗎?

賀教授覺得孩子說得挺有道理:「嗯,對。活著是沒啥意思,生活如此艱難。」

然後他問了男孩打遊戲的事情。

男孩答道:「打遊戲也沒啥意思,你都打過了之後會發現,就那麼回事。」

我女兒今年也14歲,她跟男孩說了差不多的話,乾了差不多的事兒。

但,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明白,我跟她爸給她創造了那麼好的物質條件,要啥給啥,細心呵護,怎麼就抑鬱了?怎麼就不想活了?

尹建莉父母學堂

教育學者尹建莉創始,1000萬家長信賴。0-18歲孩子的教育問題,這裡都有解決方案。

3048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爸媽,我可能抑鬱了」

很多人說,我女兒是大多數父母心中理想的小孩,我也這麼想。

她從小乖巧聽話,幾乎從沒讓我跟丈夫操心過。

學習自覺、作息規律、擅長畫畫、體貼父母,一點兒毛病都挑不出來。

上學後,所有老師都跟我誇獎她:「這麼自覺刻苦的孩子,真少見!」

我呢,就會謙虛地說:「這孩子打小就讓人省心,還特別會心疼人,看我工作忙得昏天黑地,還督促我按時吃飯呢。」

她跟周圍所有人的關係都很融洽,總會熱心幫助其他人。

所以,當我發覺她有些不太對頭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到青春期了。

她變得暴躁,有時一點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

她變得懶惰,周末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還不准我拉開窗簾;

她不再自覺學習,班主任多次跟我反映,她上課溜號,作業不做;

她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畫畫,無論我和丈夫跟她說什麼都不理我們;

我發現她總會無意識咬自己的指甲,咬得坑坑窪窪。

……

她變得暴躁,有時一點點小事就會大發脾氣;

她變得懶惰,周末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還不准我拉開窗簾;

她不再自覺學習,班主任多次跟我反映,她上課溜號,作業不做;

她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畫畫,無論我和丈夫跟她說什麼都不理我們;

我發現她總會無意識咬自己的指甲,咬得坑坑窪窪。

……

那時我並不知道,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青春期狀態,有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我只覺得不解又失望:

這還是我那個乖巧懂事的女兒嗎?怎麼大了反倒不為父母著想了?我們一天天工作累的要死,回家還得看她臉色行事?

但又一想,可能青春期的孩子都這樣,時間長了就過去了,所以能忍就忍,並沒有太在意女兒的狀態。

直到我接到班主任的電話。

她說女兒最近學習下滑的厲害,最近一次小考,最擅長的數學只考了85分。

我一聽就炸了,別的都能忍,學習這事決不能遷就她。

當天我就給她定了學習計劃,不完成就取消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准她畫畫了,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中考後你愛怎麼畫怎麼畫,媽媽絕對不攔你。」

我這麼跟女兒說道。

我以為事情會得到解決,可除了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外,女兒的成績只降不升。

正當我想其他辦法時,一天吃晚飯,女兒突然跟我和丈夫說:「爸媽,我在網上做了抑鬱症測試,挺嚴重的,我可能抑鬱了……」

我打斷女兒的話:「網上都不准,你一個小孩子家家的,啥煩惱沒有,抑鬱個啥?」

丈夫也說:「別胡思亂想,有這時間放在學習上多好。」

女兒很認真地說道:「我想去醫院看病。」

我和丈夫拒絕了,一個孩子,啥挫折都沒有,青春期鬧幾天脾氣就抑鬱了?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她拿裁紙刀劃傷了手指。

看到血流出來,我一下子就慌了,自己給她簡單止血包紮之後,馬上帶她去了醫院。

在醫院,女兒再次提出了去檢查抑鬱症的要求。

我沒敢拒絕,又帶著她去了精神科。

診斷結果為抑鬱症。

從醫院出來後,我非常難過,有種天塌下來的感覺,腦子裡只有一句話:「怎麼就抑鬱了?怎麼就走到這步了呢?」

「我一直被別人推著往前走」

接下來,我暫時放鬆了對女兒的要求。

那段時間我允許女兒干自己想乾的任何事,不再逼她學習,但依舊堅持讓她去學校上課。

我沒考慮患了抑鬱症的女兒是否願意上學,是否有精力面對繁重的課業,潛意識裡覺得,就算在家不學習,在學校也能聽點兒課,等病好了,學習進度也好追。

所以,當女兒提出想要休學在家時,我和丈夫沒同意,只是給她請了一周的假,就強行讓她去學校了。

這個決定我至今後悔,如果早答應女兒休學的要求,她就不會在重壓之下再次自殘。

我永遠記得,經過治療後,我們一起去精神科門診,女兒跟醫生說的話:

「我知道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一直努力做他們心中的好孩子,可一直被推著往前走,我也很累。

以前還能通過畫畫排解,後來不讓我畫了,我對什麼都失去興趣了,幹什麼都覺得沒意思,最大的感覺就是沒有感覺。」

我很內疚,也很心酸,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回家後,我不敢再逼女兒去上學,想著跟丈夫商量下以後怎麼辦。

當天晚上,我收到女兒轉發的賀嶺峰教授的那段視頻。

想起了醫生跟我說的話:「孩子還願意用各種方式傳遞信息給你,就是好事,證明她沒有完全放棄治癒的希望,她在自救。」

我認認真真看了好幾遍視頻。

視頻還有後續。

賀教授問那個男孩:「那你覺得,你現在生活當中還有啥有意思的事?」

男孩回答:「也沒啥有意思的事,但是呢,我每個周末會去貓咖啡館做兩個小時的義工。」

賀教授繼續問:「為什麼呢?」

男孩說:「喜歡貓。」

等他們聊完後,男孩的父母問賀教授聊天的結果。

賀教授說:「你孩子說的很有道理,我說不過他,我沒法說服他。」

男孩父母問:「那怎麼辦?」

賀教授回答:「要不你給他養只貓吧,我覺得人不一定能留得住他,但貓沒準能留得住,哪一天他真有一隻貓,哪一天他覺得不想活了,他會想『我要是死了,貓怎麼辦呢』,那可能貓能把他留得住,人很難留得住。」

看到這,我有些明白女兒想要傳遞給我的信息了。

她在尋找自我,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和連結,我和丈夫卻斬斷她的愛好,跟她談成績。

孩子都不想活了,她連命都不要了,成績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很自責,但也慶幸為時不晚。

我回復她:

「如果你想休學,那媽媽幫你跟學校申請,休了學好好養一下。你想畫畫就畫,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跟我和爸爸說,我們幫你。」

良久後,我收到了女兒回答:「嗯。」

我第一次感覺到,我接住了她的情緒,看到了真實的她。

未來怎麼樣,我暫時不去想,重要的是,我要支持女兒過好今天。

最後的話

從女兒狀態異常,到確診抑鬱症,再到我改變,看著似乎沒多長時間,可實際上,時間跨度差不多將近兩年。

期間女兒痛苦,我和丈夫也痛苦。

不同的是,她的痛苦在於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和連結,我和丈夫的痛苦在於孩子不如我們所願。

我們很多人都認同「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的教育理念,但真正做起來,可能正相反。

就像我,一直以女兒「乖巧聽話、自覺自律」為傲,忽視了她真實的感受和所面臨的困難。

長此以往,女兒就會覺得,我們愛的那個她,和她想要成為的自己,是不一樣的。

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存在價值,懷疑自己從未為自己而活。

有時候我會想,也許對女兒來說,自殘並不是什麼大事,反而是她確認自我存在的方式。

以前,我讀到尹建莉老師的那句:「人的終極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獲得了幸福。」

只覺得說的對,沒有很深的感悟。

但現在,我有了不一樣的覺察。

孩子病了,只是父母看到最壞的「果」,這背後沒有看到的,是孩子日益崩潰、迷茫的內心。

孩子的痛苦,不是無病呻吟。

如果我們願意相信:孩子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是有原因的,不是無理取鬧的。

那麼我們就能真正看到孩子發來的各種形式的求救信號,拉孩子一把。

你說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2e29dbc96b70eaace522965f557ade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