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龍活虎」廣州城

2023-06-21     抱朴財經

原標題:「生龍活虎」廣州城

一個產業鏈總是力爭上遊的城市,一個政府和海關效能總是力爭上遊的城市,一定是一個企業可以呈現「生龍活虎」狀態的城市。

作者:今綸

廣州城在過去幾天是很熱鬧的,有「龍」引起一片驚嘆,有「虎」贏得一片喝彩,正所謂「生龍活虎」廣州城,這是屬於廣州城的熱鬧盛夏。

「龍」是指6月17日舉行的2023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劈波斬浪,歡聲笑語是現實場景,「輸了要跪祠堂」的段子在民間廣為流傳,「房東隊」的一舉一動引人關注……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現場。圖源:廣州體育公眾號

「虎」是指虎虎有生氣的廣東工業大學男子籃球隊。近日,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L)總決賽在四川成都舉行。廣東工業大學男籃擊敗上屆冠軍清華大學男籃,首次奪得全國總冠軍,值得鼓掌和祝賀。

圖源:CUBAL官網

這兩件事貌似只是與體育賽事關聯的新聞,實則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精氣神,與文化底蘊有關,與經濟發展有關,與市民幸福有關。

01 廣州的2023,天時地利人和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在中山大學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開賽,很多人冒雨觀賽,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參與賽事、觀賞賽事、熱愛生活、欣賞城市風景,我們有我們的愛好與自得,雖然歷經三年的不容易,但近距離接觸賽事的激情還在。

水上賽道南邊的中山大學是今年上半年廣州最為令人矚目的地點之一,因為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7日下午曾抵達中山大學,他還曾在中山大學體育館與青年學子舉行交流見面會。

馬克龍在中山大學與學子見面。

馬克龍是首位訪問廣州和中大的法國在任總統,這對於中山大學來說當然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但意義不僅僅止於此,更在於,中山大學這樣的重量級大學給廣州這座城市帶來的巨大吸引力、關注度和源源不斷的資源對接,這是真正的所謂「一所大學榮耀一座城」。

中山大學

而且廣州作為廣東首屈一指、遙遙領先的文教一哥,城中不僅僅有中山大學,還有企業家輩出的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還有一位外國政要今年上半年也曾訪問廣州,那就是3月27日到訪廣州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多位外國政要到訪廣州,重要原因之一固然是因為廣州是省府所在地,但廣州的人文底蘊深厚、經濟比較發達,與法國、新加坡存在相對密切的經貿合作往來,也是重要原因。

李顯龍總理訪問中新廣州知識城。圖源:新加坡駐華大使館微博

比如南方航空是空客的大客戶之一,南航總部就在廣州。新加坡在廣州有重大合作項目,即眾所周知的中新廣州知識城。

廣州是非常重要的亞洲經濟樞紐城市,是世界一線城市(GaWC的2020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廣州、深圳均在Alpha-級,即世界一線城市)。

廣州的經濟樞紐作用經常與文化主線、貿易主線、體育主線混雜前行,這使得廣州向來有發展比較均衡的美名。

外國政要的「加持」,龍舟賽的美譽度傳播,廣工男籃的威名大震使得廣州的形象愈加閃亮。

廣州的優秀之處不僅僅在於她依然是國內經濟領先的城市,還在於她的全方位、多側面的齊頭並進,她的城市形象的高度與厚度在新聞中得到加強。

這是廣州的2023年,頗有點天時地利人和的氛圍。

02 廣州經濟化身廣工男籃

廣東工業大學男籃擊敗上屆冠軍清華大學男籃,首次奪得全國總冠軍。這絕對屬於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因為很多人理所當然認為冠軍就是屬於清華。

沒錯,廣東工業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似乎和廣州無關,其實和廣州關係極其密切:廣東工業大學最早可追溯到1942年的廣州高等工業學校。1958年以其為基礎成立廣州工學院;1962年發展為廣東工學院。至此,才由「廣州」變為「廣東」。

廣東工業大學

而且學校目前有廣州大學城、東風路、龍洞、番禺、沙河、揭陽等多個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5300餘畝,絕大部分校區都在廣州的行政轄區內,

學校在廣州,自然就有廣州氣質——低調。

廣東工業大學男籃的靈魂人物陳國豪一直被大家叫作「廣工魔獸」,他在場上霸氣十足,在場下卻有些靦腆甚至會經常害羞。

據《羊城晚報》報道:兩隊球員的體型差距非常明顯,清華陣中身高超過兩米的球員有四五個,而廣工這邊只有2.01米的陳國豪。清華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挑選最有天賦的高中生,這也是他們能在過去三年奪得三連冠的主要原因。廣工男籃的生源大多來自廣東省內,他們需要儘可能在內部挖潛。

最終,曾煜成命中了那記決定冠軍歸屬的三分球。

比賽最後時刻,曾煜成三分准絕殺

陳國豪先是仰天長嘯,隨後便和他的隊友抱在了一起。陳國豪是廣工贏下本場比賽的最大功臣,砍下30分10籃板的他也獲選FMVP。

陳國豪第一次在賽後激動落淚

這是典型的廣州風格,我低調,不等於我不會贏;我低調,不等於我不會奪冠。

我的生源(或者說政策紅利)不如你,不等於我不能超越你。

廣州的經濟發展和廣工男籃的命運有點類似,沒有什麼特殊政策,基本靠自力更生,還是個三級財政城市,也就是自己悶頭幹活,如今是中國一線城市、世界一線城市。

過去三年,第三產業占比較高的廣州受衝擊較大,但今年以來已經漸漸穩住陣腳開始反擊,這一點也很像廣工男籃,「大膽投,從防守做起,一球一球地打」,局面終將扳回來。

5月27日,廣州市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4月廣州主要經濟指標繼續改善。

2023年4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52.47萬輛,比亞迪第一,廣汽埃安銷量為41012輛、特斯拉中國為39956輛。新能源車的「三分天下」,廣州已得其一,前4月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工業產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9.7%和1.2倍;充電樁產量同比增長1.5倍。

圖源:乘聯會

1—4月廣州的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22.1%中成藥產量同比增長33.0%;部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如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顯示器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0.2%、15.6%和6.8%。

這意味著這些行業正在展開新一輪的衝刺和增長。

1—4月,廣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3699.3億元,同比增長11.0%。

廣州前4個月的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0.2%。

1—3月(錯月數據),廣州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4.4%,其中旅行社、會展業同比高速增長62.6%、49.6%。

廣州經濟仿佛化身廣工男籃,正在鏖戰,但趨勢已經很明顯。

廣州經濟的韌性源於歷史沉澱而來的靈活、務實、開放的城市氣質,也來自於城市在具體制度上的不斷反省、疊代和進步。

廣工男籃的高光時刻是因為平時流汗流淚依然拚命訓練,廣州經濟重回高光時刻是因為廣州人會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革,不斷走向新的高度。

03 產業鏈力爭上遊,企業就會「生龍活虎」

廣州的「生龍活虎」是有數據佐證的,除了製造業、外貿等數據,還可以看看快遞數據。

5月16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022年4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從城市排名來看,廣州市快遞業務累計約32.32億件,排名第一,金華(義烏)市快遞業務累計約32.04億件,排名第二位。深圳市排名第三、揭陽市排名第四、杭州市排名第五。

很多人並不知道:廣州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網店鋪數、直播場次、主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數據來自2023年廣州政府工作報告)

一個有流量的地方當然就會有全國第一的快遞業務。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全國快遞業務第一,你們都以為是杭州第一,殊不知是廣州第一,還是要說廣州實在太低調

這個數據背後就是龍精虎猛的廣州人一直在折騰,我有一位前同事是個老闆,四十多歲的女士,經常做直播帶貨,她不差錢,就是覺得不工作不舒服。

這是很多廣州人的特質,永遠在追求上進,永遠在努力提升自己,他們在這個城市裡很自在,他們靠本事和打拚吃飯。

人流密集的廣州南站

廣州和諸多領先城市一樣,是很多人圓夢的地方。

廣州希音國際進出口有限公司(SHEIN)成立於2012年,是全球快時尚電商領先品牌平台,直接服務全球超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

據胡潤研究院《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希音以4000億元的估值位列全球第五,僅次於抖音、SpaceX、螞蟻集團和Stripe。

來源:胡潤研究院

希音當然也給廣州「貢獻」了不少快遞數據,希音之所以落戶廣州,並且在廣州異軍突起,因為廣州的服裝產業鏈絕對是中國一流的。

在中國一流的產業鏈上幹活,還有中國一流的海關提供配套服務(8年來,廣州海關累計推出55項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舉措,其中36項在廣東省內複製推廣),希音自然也容易成為第一流的企業。

一個產業鏈總是力爭上遊的城市,一個政府和海關效能總是力爭上遊的城市,一定是一個企業可以呈現「生龍活虎」狀態的城市。

快遞數據的增長與恢復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撐,下沉去看廣州的交通基礎設施,我們會看到一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舉一個例子,就在6月19日,亞洲最大鐵路綜合樞紐之一全面封頂:廣州白雲站是廣州鐵路樞紐「五主四輔」中的主要客站之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南部,總建築面積約45.3萬平方米。

圖源:中國鐵路

總結一下數據:

國際航空樞紐方面,2022年,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611萬人次,連續三年居全國單體機場第一位。

圖源:白雲機場發布

國際航運樞紐方面,廣州港已建成20個貨櫃深水泊位,廣州港出海航道可滿足10萬噸級貨櫃船與15萬噸級貨櫃船雙向通航。

世界級鐵路樞紐方面,將形成「五主四輔」鐵路客運樞紐布局,對外通達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城市群等,2022年,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6708萬人次,居全國前列。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廣州的交通樞紐優勢當然也不是一天形成了,而是地理優勢與歷史積累、當下努力結合而成。

流量滾滾而來,人民幣滾滾而來,大家都會生龍活虎。

04 2023年,廣州奮力起跳

以上種種都是廣州「生龍活虎」的案例或者說行業發展數據,但廣州何以持續「生龍活虎」?

最重要的根源在於廣州是中國改革的策源地。廣州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一直以來,這裡最強大的基因就是改革開放。

廣州現在也有相當的競爭壓力,如何解決問題?無非是四個字————「改革開放」

回顧往事:

廣州自2009年10月以來連續多年在網上公開預算,廣州是全國第一個把公共預算上網的城市。當時,推動城市公開帳本的「公共預算觀察者」吳君亮要求第一個公開預算的城市並不是廣州,但是廣州卻是第一個做出答覆並積極採取措施的。

回看當下:

今年2月16日,除經批准的整體涉密單位外,廣州市本級115個部門及其所屬單位在本部門網站公開2023年部門預算,同時,市本級部門同步在廣州市政府門戶網站統一公開2023年部門整體預算。

這就是廣州,敢為天下先!

對於廣州來說,這樣的勇氣與案例不止一個,廣州走到2023年的歷史關口,其實也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和發展機遇:

經濟數據持續恢復性增長,國際形象與品牌傳播力提升,市民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城市煙火氣日漸濃厚……

正是大展宏圖努力向上的時節,人心求發展,人心盼改革,我們期待一個更加銳意進取的廣州,我們期待一個更加意氣風發的廣州,我們期待一個永遠充滿少年氣的廣州!

「生龍活虎」廣州人也曾在珠江逐浪而行,也曾在籃球場奪冠而歸,現在,1800萬人要去續寫這一份激情與榮耀。

2023年,就是一個廣州奮力起跳的年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1e91df7b7542260a8262a678c5893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