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詩文中的傳統文化
國
風
眉州三蘇祠和眉山水街
三蘇祠景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南段,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蘇」父子故居,元代改宅為祠。祠內收藏上萬件文物和文獻資料。2018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三蘇祠文化遺產保護榮譽證書,肯定三蘇祠在世界範圍內弘揚中國文化所做出的貢獻。
蘇祠占地面積65000平方米,平面略呈梯形,南北短,東西長。東側兩角近似直角,西側為斜狀。南側偏東為南大門,西北角為西大門。祠堂由前廳(古祠大門)、饗殿、啟賢堂、來鳳軒、東西廂房及廊構成三進四合院,在同一中軸線上,由南而北。東西廂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礎上又有自由變化,從而形成不嚴整對稱的格局。東西廂房背面均設飛來椅和欄杆,以供遊人臨池休憩。
三蘇祠景區
『萃父子兄弟於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駢散詩詞之特徵,千變縱橫識共源』。
《說郛·卷四十一》記載三蘇故事道:
眉山蘇洵,少不喜學,幾壯猶不知書。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舉進士,又舉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為我學也。」焚其文閉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說。嘉佑初,與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文忠公獻其書於朝,士大夫爭持其文,二子舉進士,亦皆在高等。於是,父子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
三蘇祠南大門素麵台前飾三級垂帶式踏道,後飾三級如意式踏道。房面為水泥預製筒瓦和小青瓦覆蓋,正脊兩端鴟吻,創脊飾龍頭和卷草式圖案,皆為鋼筋水泥預製。地坪為三合土。門楣正中懸掛清代書法家何紹基題寫的「三蘇祠」匾,門柱上刻對聯一副「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勝跡古祠堂」,為向楚撰文,劉孟伉書字。整個建築紅牆周圍,被古榕樹爭覆蓋。
眉州第一樹
從南門進門後往右走10米左右,便可看到一顆擁有上千年歷史的「眉州第一樹」爭,這是一顆黃葛樹,就像一位歷史見證者,經歷了悠悠歲月。
東園西北門出來就是抱月亭,亭名取自蘇軾《前赤壁賦》「哀吾身之須臾, 美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穿過抱月亭向西就是來鳳軒,這裡便是蘇軾兄弟的臥室兼書房,便是東坡詩詞中的「南軒」,來鳳軒西南邊便是披風榭,是一個亭子,下方便是蘇軾雕像。陸遊當時來眉州,便留下了《眉州披風榭拜東坡先生遺像》一詩。
啟賢堂
啟賢堂在來鳳軒南面,披風榭東南面。啟賢堂是歇山式屋頂,抬梁式梁架,小青瓦房面。正脊兩端飾鴟吻,有卷草式圖案。垂脊、戧脊上飾走獸,亦有卷草式圖案。東、南、西三面有迴廊。啟賢,寓意承前啟後,是供奉蘇軾祖先牌位的地方。
饗殿
啟賢堂南面便是饗殿,三蘇祠主體建築之一的饗殿前懸掛著「是父是子」的匾額,意為「有這樣偉大的父親,就有這樣優秀的兒子」。蘇軾、蘇轍兄弟的成才離不開父親蘇洵的言傳身教。蘇洵秉承父親蘇序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誠信待人、敬重鄉鄰的美德,其言傳身教使蘇軾、蘇轍從小受到深刻影響和教育,成為道德品行高尚的人。蘇軾母親則教育孩子「非義不取」「不殘鳥雀」,內塑三蘇父子像。
百坡亭
饗殿往西邊出便是百坡亭,是橫跨瑞蓮西池上的一座橋亭,得名於蘇軾的「忽然生鱗甲,亂我須與眉。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
「川人出川驚海內」,四川盆地沃野千里,古往今來名人輩出,在文學史上更是誕生了不世出的兩位巨匠,一位是飄逸不群的詩仙李太白,一位瀟洒不羈詩、詞、畫,書全能天才蘇東坡。小小的眉山城裡,父親蘇洵和兩兄弟蘇軾蘇轍一門父子三人,強勢占領了「唐宋八大家」小一半的名額。自此,眉山因人而名揚四海。
眉山水街
,眉山水街帶你玩
水
街
體會真正的不夜城
東坡島商業水街位於東坡島上,緊鄰東坡城市濕地公園,與眉山老城區隔湖相望。水街包括東坡印象水街、金府穿越城水街、東坡里商業水街三個部分,全長約1500米,是以麗江濱水風情為藍本,東坡文化為內涵,宋代古韻建築為載體,蘇州園林景觀為原型,體驗式旅遊商業為核心,打造的集文化、旅遊、購物等多元化精品業態於一體的旅遊商業風情水街。
東坡里商業水街,矗立在城市會客廳前沿,是旅遊、餐飲、娛樂、休閒融為一體的,綜合型步行商業水街,北鄰濕地公園西與老城區接壤,東與穿越城水街相連,交通便利,十分熱鬧。
水街河流霧氣繚繞、鱗次櫛比的復古建築並列兩旁,亭台樓閣,白玉拱橋,白天車水馬龍、金碧輝煌,夜晚流光溢彩、疏影橫斜、如此精彩!
大型水上實景秀演出:祈福廣場、升降龍椅水中升降舞台、水上集市等人氣發動機為穿越盛世打造了一番真正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