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鬧騰,廢話連篇,恭喜你,你家是個「寶藏」孩子

2023-08-12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孩子很鬧騰,廢話連篇,恭喜你,你家是個「寶藏」孩子

兒子6歲時真的是一個話癆,每天就像一個好奇寶寶,看到什麼都要問一下,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就會一直問下去,就算你不理他,他都能自言自語地嘮叨地嘮叨半天,甚至睡熟了,還能說幾句夢話。

不僅話多,而且問的問題也是千奇百怪。比如,為什麼開車,手要放這裡?為什麼媽媽只能叫媽媽?

諸如此類的問題,真的讓人哭笑不得,有時恨不得將他直接扔出去。

曾經我還向朋友投訴,我兒子太能鬧騰,簡直就是個話癆,可慢慢地我發現孩子話多的背後竟有著很多想像不到的好處 。

孩子話多說明了什麼?

有研究表明,孩子和父母說話多,尤其大多是沒用的廢話,父母也願意聆聽的話,這樣的孩子會比同齡人更聰明。

仔細觀察,周圍那些愛說廢話的孩子大多有這些特點:

1、幸福且快樂。

當一個人心情鬱悶時,他的狀態大多是低迷且頹廢,更別說說話了,相反,當一個人話很多時,要麼就是在掩蓋些什麼,要麼就是表明他現在的狀態非常好,心情很愉悅,

作為孩子,壓根不懂得如何用說話來掩蓋自己的情緒,當他們廢話多時,只能表明一點:他現在很快樂。

所以,孩子對著家人廢話連篇的時候,就表示和家人在一起,他感覺很幸福,很放鬆。

2、與父母零距離。

兒子6個月左右開始,奶奶每天起床就開始和他說話,唱歌,哪怕孩子只是咿咿呀呀地回應,也一直堅持。

也許就是這樣的方式,兒子10個月左右就開始喊了第1聲媽媽,之後性格也一直很活潑,和家人也是無話不說。

當一個孩子話越多,就表明家人之間越有愛,相處也就越融洽。

3、表達能力強。

對於自己心中的疑問,好奇等等都能夠準確地準確地表達出來,盤根問底,甚至還能和父母爭論誰對誰錯,小小年紀就能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看來,以後的社交也不用擔心了。

4、自信且樂觀。

對自己的肯定,對未來的信心,才讓他們敢想敢說。

5、好奇心強。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但能將自己的好奇直接表達出來,這是好奇心爆棚的一種表現,證明這樣的孩子,對外界有著更強烈的探索慾望,也更願意為之付諸行動,更偏向行動派一些。

由此可見,一個愛說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說明你的家庭教育很成功,孩子日常生活氛圍很好,溫暖有愛,孩子感到很安全,自信,樂觀,能快樂地成長,更願意表達自己。

那如何和這樣的孩子愉悅相處呢?需要注意什麼?

如何和話癆孩子相處?

前面我們知道了,孩子廢話多,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孩子不分場合地大說特說,不僅給人沒有禮貌的感覺,更可能會遭到一些人的排斥,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變得內向,甚至不願再開口說話。

作為父母,如何在保留孩子這種願意表達自己的天性的情況下,還能正確引導,幫助他正確且愉悅地表達自己呢?

一、耐心傾聽,不要嫌煩。

當孩子問個沒完或者話特別多,家長就會開始不耐煩,尤其是當家長心情不好時,這種抗拒就會愈加明顯。

但當你了解,直接切斷孩子的表達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後,可能你就不會這麼乾了。

1、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當孩子滿懷熱情地對你傾訴,卻遭到拒絕之後,孩子的內心會很受傷,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次數多了,可能原有的自信,樂觀,就會變成自卑,孤僻。

2、廢話,往往是孩子愛你的表現。

「媽媽,我去喝水,要不要幫你拿可樂?可樂是要冰的還是常溫的?要不要給你打開?」

這些廢話聽起來很囉唆,可仔細想想,卻是孩子對你滿滿的愛,當你讓孩子閉上嘴巴,也就是變相地將孩子的愛拒之門外。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精心呵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不耐煩,或本身情緒不佳,而粗暴地打斷孩子,試著冷靜下來,告訴自己「這是孩子的情緒表達,機會並不多」,多聽聽他們說些什麼,走進他們的世界。

這樣不僅讓親子關係更進一步,更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讓他的成長變得更加的快樂和幸福。

二、教會孩子說話的邏輯性。

很多話癆孩子看似說了一大堆,卻總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想表達的什麼,這樣的孩子大多是由自己的情緒主導,卻缺乏主題思想,也就是我們說的欠缺表達邏輯性。

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繼續發展下去,不僅讓孩子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更讓孩子將來的邏輯能力變差,學習變得艱難,更別提以後的工作和社交了。

作為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組織語言,培養孩子的邏輯性,讓孩子慢慢地理清重點,理性表達。

三、引導孩子了解不同場合的表達方式。

凡事皆有度,喜歡錶達自己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只一味地表達自己,卻是一種很討厭的行為。

家長在鼓勵孩子多開口,多說話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對什麼人,應該怎麼說,或者該不該開口說,讓孩子心裏面有個清晰的標準,在各種場合下都能做到張弛有度。

四、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

孩子的社交圈還是比較窄的,「話癆」孩子說話對象大多都是父母,為了增加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家長可以嘗試溝通時,先教會孩子方法,從旁引導,同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交場合,讓孩子逐漸適應不同場合的相處模式,強大內心的同時,不斷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變得更加嫻熟。

凡事皆有正反兩面,孩子鬧騰,話多也是如此。

作為家長不要只看到優點,而想摒棄缺點,有時間,家長可以多陪伴孩子,聽聽他的廢話,了解他的想法,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

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時,依然能保留內心的自信和快樂,健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9c63771e35e838087314edee664bc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