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臨近期末通宵達旦學習,可一紙診斷書卻讓母親徹底崩潰

2023-12-27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女兒臨近期末通宵達旦學習,可一紙診斷書卻讓母親徹底崩潰

她把女兒接到身邊差不多一年,這一年,女兒讓她操碎了心。

女兒從外婆家轉學過來,學習成績跟不上同學,還因為普通話不標準,帶有家鄉口音而不大敢開口,不僅上課不發言,課餘也不跟同學交流,非常自卑。

她看著十分難受,但不知如何給女兒助力。

女兒對她態度非常冷淡,畢竟十幾年沒有一起生活,對她缺乏感情。

當年她生下女兒後,就把女兒交給母親,再次外出闖蕩。她發誓,一定要闖出樣子讓母親看看。

她大學畢業時,違背了母親意願,執意在外面發展。而更讓母親不滿和無法接受的,是她找了個家在農村,又沒有固定職業的男朋友,還堅決要結婚。

從她告知母親已領結婚證之日,母親就不搭理她,直到她生下孩子,母親才接受他們的婚姻。

當面臨孩子誰帶的問題時,母親表態要給她帶孩子。因為母親瞧不起她的婆婆,認為她的婆婆是農村人,又沒文化,帶孩子會誤了孩子。

於是她把女兒交給了母親,然而母親對他們一家的看法還是沒有改變,關係仍然不大好。

她想等自己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就把女兒接出來。

可是一晃女兒讀了初二,她依然沒有混成自己所期望的樣子。

而女兒即將面臨高中在外婆家沒有戶口,難以就讀的問題。沒有更好的辦法,她在女兒初二下學期,把女兒接了出來。

女兒對她有些疏離,對她父親更是冷漠。每天在家從不主動說話,他們跟她說話,她總以「嗯」、「好」、「可以」、「隨便」等簡短語言回應。

她很難受,打電話給母親家的鄰居,自己的髮小了解女兒以前的情況。因為母親對她有看法,從不跟她談女兒。她每次回家,女兒總忙於學習,也很少接觸。

發小告訴她,女兒一直不喜歡跟人交流,不過學習很努力,經常聽到外婆議論:幸虧這孩子會刻苦,要不繼承她父親家差勁的基因,成績肯定墊底。外婆在外孫女面前,也沒少指責、鄙視她的父親,說她父親一家的壞話;沒少罵她"無腦"、"傻B"…

她聽了心中很不是滋味,丈夫確實學歷不如自己,但丈夫老實、忠厚,是妥妥的一枚暖男,自己當初就是被他的溫暖和善良打動的,不料想遭到母親的反對、冷落,還讓女兒連帶經常性承接母親的不滿和嘲諷,漸漸抬不起頭。而自己和丈夫在女兒的心中,也失去應該的位置,得不到女兒的尊重和愛。

女兒出來跟她生活後,學習並不怎麼努力,除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它時間基本是刷手機或者發獃。她只要一說她,女兒就跟她急,一改平常的不言不語,跟她大吵大鬧,說她無權管自己。

她毫無辦法,只能看之任之。

臨近期末考試時,女兒忽然一反常態,像被打了雞血一般,回家大聲嚷嚷:「我要超越,我一定成績名列前茅。」然後爭分奪秒學習。

常常她睡一覺醒來,女兒還在燈下學習。有時她一看時間,已是凌晨三點多。她心裡既高興又擔心,怕女兒這麼拼,身體會吃不消。

可女兒連續一周都精神勃發,學習熱情高漲,身體也未見任何疲憊感。

"難道是女兒醒悟,喚起了身心潛能?"她暗自竊喜,高興地看著女兒變化。

但不久,突然有一天老師給她打電話,讓她去學校一趟,說女兒惹事了。

她匆匆趕到學校,吃驚地知道:女兒把同班的一名同學打傷了,還傷得不輕,進了醫院。

「你怎麼會對同學使用暴力?」她用陌生的眼光看著女兒。從小到大,她沒聽過也沒見過女兒打人。

女兒不回答她,扭著頭,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班主任老師告訴她:「那名同學只是說你女兒最近的學習勁頭像瘋了一樣,你女兒就抄起凳子,朝同學的頭打去。」

「你為什麼這樣做?」她抓住女兒,惱怒地逼問她。

學校的心理老師將她叫到一邊,勸她帶女兒去醫院的精神科看看。

她很生氣,也無法接受,覺得心理老師汙衊了女兒。

但後來,在其他老師的建議下,她還是帶女兒去了醫院。

結果,一張幾乎讓她崩潰的診斷書遞到她的面前,女兒得了雙向情感障礙,是躁狂抑鬱性精神病。

前段時間,女兒表現出的不言不語,獨來獨往,對學習沒有興趣都是抑鬱的表現,他們疏忽了。後來,女兒的所謂學習熱情高漲,其實是躁狂發作,他們以為是女兒覺醒了,開始發奮學習。再到後來女兒在學校打人,不過是她患病易激惹的表現。

為什麼女兒會得這樣的病?她想不通,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其實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很複雜,既有生物因素,也有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除了生物因素中的遺傳難以避免之外,有些病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作為家長,要努力創造條件,儘量讓孩子避開不良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傷害。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

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自帶氣質和性格,其大腦的神經活動也千差萬別。那些容易得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病的孩子,往往大腦的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活動可能存在太低或者太高情況。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特質沒有任何了解,照搬照套別人的教育方式或隨性教育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大問題。

對太敏感,容易情緒激動,易哭、自卑、內向的孩子,家長要多一份細心和耐心,多些溝通,多點鼓勵。

再則,家長要儘量參與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築起一道愛的保護障。

家長自身要注意不打擊孩子,對孩子出現的各種錯誤,要以事論事,絕對不能下標籤,進行人身打擊。比如「笨」、「蠢」、「無能」、「壞」等。

同時,家長要注意孩子周邊環境的清凈,讓孩子身心不受太多外來影響,尤其是受到莫須有的挫傷。

她女兒的患病,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原因,是她將女兒交給外婆,而外婆對她有太多不滿,對她丈夫更充滿鄙視。女兒每天無可逃避承受外婆的負能量,女兒所感受到的,是冷漠、失望和無助。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容易,而要健康成長,需要家長付出很多。這些付出,不僅是金錢、時間和精力,還有無條件的愛和不斷增進家庭教育知識的努力。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f64926880e1293c983128efc844f5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