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下手,被官媒點名!十一「賺錢王」,誰在渾水摸魚?

2023-09-30     金錯刀

原標題:對學生下手,被官媒點名!十一「賺錢王」,誰在渾水摸魚?

本篇作者 | 江源 | 內容運營 | 阿鯨

主編 | 張一弛

去年那個讓你嗓子難受的人,今年又回來了。

最近,核酸大王張核子被曝出進軍預製菜。

很多人表示,「一聽預製菜,我的嗓子眼比做核酸還難受。」

預製菜,就是餐廳提前加工好的飯菜,只需加熱就能食用,因為方便快捷,頗受城市打工人歡迎。

其實預製菜在中國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物種,在幾年前就已經席捲,無論你去便利店,還是出差坐飛機,都有它的存在。

光這幾年開始,預製菜肉眼可見的變多。

然而曾經的打工人標配,如今卻讓人們惶恐不已,甚至聞之色變。

其中最頭痛的還要數家長,一聽預製菜還要進校園,甚至有人掀起了帶頭抵制。

抵制聲量越鬧越大,工人日報都發出靈魂三問:

「餐館是否應告知使用預製菜?預製菜安全嗎?入校園適宜嗎?」

被打工人捧火的預製菜,究竟是真剛需,還是被炒過了頭?

「5999一頓飯,7成是預製菜「

如果說過去能給打工人「續命」的是預製菜,現在讓人氣得牙痒痒也是預製菜。

最近,有網友曝出,參加同學婚禮,5999元一頓飯,抱著很高的期待。

等飯菜上桌才傻了眼:7成都是預製菜,最後算下來,一桌的成本只有1196元。

飯店這波血賺,而他只能被氣得吐槽,「我還不如直接去農村吃席。」

如今的預製菜可以說是無孔不入。打工人就更逃不過了。

外賣暫且不說,就算周末去大飯店吃,大家熟悉的連鎖品牌,真功夫、陶陶居、吉野家、眉州東坡......都有預製菜產品。

他們的預製是什麼呢?就是一條由清洗機、切菜機、包裝機組成的流水線。

哪怕去西貝,就算是後廚透明、大媽現包,也躲不過裡面的蔬菜是預製菜。

只要你敢點,日料刺身、烤鴨、火鍋都可以是預製菜。

如今,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可能是預製菜。有人更是給出一個恐怖的數據:

你在外邊吃到90%的菜,都可能是預製菜。

而如今這股風,在今年席捲到了校園。

最近,深陷輿論點的贛州某小學,就被家長圍攻:

「孩子的每月餐費從200多元,漲到了300元,但餐食質量卻不升反降,變成了預製菜。」

紅色的塑料飯盒裡,盛著由中央廚房提供的快餐,有家長吐槽:「配的湯,像洗澡水一樣。」

更有人爆出,學校提供的預製菜已經過期了一年,有學生吃完出現了拉肚子的情況。

為了讓孩子少吃預製菜,有家長趁著午休,提著自家做好的飯菜送到學校。

畢竟家長心裡都清楚,為了讓口感不變,預製菜會加入一系列防腐劑、增色劑、保水劑等。

有家長爆出某預製菜的成分表,正如預期之內,滿滿的狠活。

一份塑料袋包裝的魚香肉末,保質期竟然長達365天。

在常識里,隔夜菜都要倒掉,而這份放了一年的魚香肉末,可見得加多少狠活,才能維持風味不變?

都知道,孩子的飲食不宜高鹽高油,但預製菜大多必須高油高鹽,因為只要鹽加的足夠多,產品也就多堅挺。

至於吃完以後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好不好吃?那不是他們要操心的。

有專家指出,預製菜加入太多香精、色素、添加劑和防腐劑等,長期食用會加重肝腎負擔。

連鍋氣都能複製。畢竟還有鍋氣香精這種存在。

除了狠活,家長們更擔心的,還是怕以後,孩子只能被動吃預製菜而沒有選擇。

在預製菜席捲全國的現實下,白岩松成了很多人的嘴替:

「我要想吃預製菜還用去飯店嗎?」

某個知名專家,在俞敏洪直播間更是直言:

「預製菜是豬狗食,我從來不吃。」

就算被罵,

為何也要科技與狠活?

其實最開始的預製菜,畫風還是正常的。

只在特定的場合出現,只做一般的常見快餐,還便宜大碗。

也是這三點充分征服了打工人。試想,在你一個人異鄉打拚,熬夜加班飢腸轆轆的時候,眼前一碗熱氣騰騰的盒飯,還是15塊的兩葷一素,誰能拒絕?

連曾經罵過預製菜的董明珠,後來又開始撐腰:

「當代人特別是不願意將過多時間花費在做飯上,基於更加舒適、美好的生活需要,就給預製菜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其實預製菜年年都有,為何今年預製菜的熱度如此之高?離不開兩件事的助推。

第一件事是,官方背書,讓預製菜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今年高層出台了不少預製菜利好政策,比如《一號文件》首次把預製菜寫進官方文件里。

《預製菜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未來市場規模超萬億。」

在萬億的誘惑下,一時間,各大公司搶瘋了眼。不管是聖牧、國聯等老養殖企業向C端市場進攻,老闆電器、格力、海爾都在跨界預製菜。

連城市都在爭搶預製菜風口,拿出真金白銀支持預製菜企業,總補貼近3個億。山西大同、佛山順德等都在爭搶做「預製菜之都」。

甚至還有一些主業干不下去的,都想來預製菜這裡找點出路,比如貴人鳥。

第二件事是,成本越來越低。

預製菜玩家這些年一直在乾的,就是卷價格。

前幾年,一份魚香肉絲預製菜成本價可能還要十元左右,但到了今天,一份只要3塊錢。

有店家在某平台賣預製菜,1斤的排骨只要1.7塊。

對比市場的新鮮排骨,都是三、四十元一斤,2元一斤的排骨,光從價格上看,也足以讓無數人「真香」。

店家這邊,自從用了預製菜,成本也是一頓嘎嘎亂殺。

切好的料理塊兒、預先穿好的關東煮,只要在後廚完成最後一步加工組裝即可,與其說是廚師,不如說是流水線工人。

有飯店人員袒露,自從加入預製菜,後廚工序越來越少,解聘了不少人,連翻台率都更高了。哪個大飯店能拒絕?這也導致布局預製菜的店家越來越狂飆。

有數據顯示,我國做預製菜的企業超6.81萬家,近5萬家預製菜企業,在近五年內成立。

其實預製菜所對應的「中央廚房+冷鏈物流」模式是好事,統一標準化產品運輸到不同廠家,節省了整個行業鏈運營成本,國家發改委也在大力支持這種工業模式。

但很多玩家的省錢,是省在了不該省的地方。

有的預製菜小作坊,不會投資幾十萬來專門造蔬菜清洗、檢測產線,不會買下先進冷鏈技術,只會考慮怎麼添加廉價狠活來延長食品壽命。

當玩家只顧著在品質上省錢,最後糟心的只有用戶。

惹眾怒的不是預製菜,

而是不告知!

今年的預製菜,仿佛一夜之間成了全民公敵。

有人在網上發布「如何分辨預製菜」攻略,立馬迎來一大波收藏。有人一說某某是預製菜,很快一波評論說不吃了。

但嘴上說著不吃的人,身體也只能被迫誠實。

畢竟,過去預製菜還只是出現在打工人的生活場景:便利店、外賣,現在則是進一步占領老人和孩子的地方:社區、學校食堂。

尤其是當快餐生意實現規模化,預製菜幾乎是無孔不入。更不用說,方便麵、罐頭這些「霸占」中國人生活中幾十年的產品,都是預製菜,誰也躲不開。

對於預製菜,知乎上有人一針見血:

人們真不能接受的,是花了現炒菜的錢,卻吃的是料理包。

你不知道自己吃的是預製菜,也沒有服務員來提前告知你。

比如我花40多元以為買到的是現做的紅燒排骨,結果店家送上來的是泡好料理包。

沒有提前告知,也就沒有選擇權,發生什麼都只能自己承擔。

舉個例子,信息差可以有多讓人討厭?

不久前,一位顧客去咖啡館喝咖啡,不小心把底托打了,本以為只是賠個幾十塊,萬萬沒想到服務員張口就是3000塊。

原來這個底托居然是愛馬仕的,但喝之前卻沒人告訴她。

所以,我們反對的不是預製菜,而是以此而來的信息差不透明。

同樣,我們反對的不是狠活,而是一些只為撈快錢的劣質預製菜。

畢竟預製菜已經是無可阻擋的趨勢,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也會吃。

我們要的,只不過是在自己知道是預製菜的前提下,吃到一份嚴苛標準製作出的預製菜,僅此而已。

結語:

如今,對於預製菜的種種亂象,官方已經重拳出擊: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

預製菜適不適合給小學生吃,官方也在最近一錘定調:

鑒於當前預製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不宜推廣進校園。

而且在官方明確態度下,想隨便入行預製菜也沒那麼容易了。

已經有門店大膽嘗試,用預製菜時明確公布出來,作為顧客的選擇項,而不是必選項。

只有用立法約束狠活,預製菜才能真正給自己「洗白」。

對於某些不在乎用戶體驗吃相難看的商家,正如法制日報所說:

「好吃決定它能走多高,安全決定它能走多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9ac600b59b3d40656990cf3aa1e0b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