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在大陸的最後日子,川軍捉蔣失敗,父子合唱「國歌」逃往台灣

2023-01-17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老蔣在大陸的最後日子,川軍捉蔣失敗,父子合唱「國歌」逃往台灣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兵臨山城,並勢如破竹地攻破了蔣介石精心部署的川東防線。在當日清晨6點左右,蔣介石的專機「中美號」緩緩起飛,但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飛機並沒有駛向海峽對岸的台灣,而是降落在了成都。而在之後十餘天的時間裡,蔣介石几乎沒有走出黃埔軍校院內的那座二層小樓,直到12月13日,曾經控制中國二十多年的蔣介石最終離開了大陸,此後他再也沒有踏上生前的這座土地。蔣介石為什麼會飛抵成都,他在大陸的最後時光又是怎麼度過的?

臨行前的負隅頑抗

1949年,跨過長江天險的解放軍戰士如下山猛虎一般,橫掃著盤踞在長江南岸的國民黨殘軍,而在解放軍洶湧如潮的攻勢下,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最終只能退守於西南一隅。在解放軍占領南京之後,蔣介石又率領其殘部敗退到了重慶,並調集其嫡系胡宗南等部聚集於重慶、成都一帶,企圖進行最後的負隅頑抗。

進行渡江戰役的解放軍

1949年11月,劉鄧大軍和賀龍所部共計60多萬部隊從東、南、中三面向西南地區的國民黨殘軍進行了戰略大包圍。面對解放軍的重重包圍,蔣介石親自進行督戰,要求死守重慶,但此時的國民黨部隊早已如同驚弓之鳥,沒有了任何鬥志,很快胡宗南的第一軍的防線就被我軍攻克,而重慶近郊也完全籠罩在了解放軍的炮火之下,到11月30日,解放軍攻入了重慶城內。

解放大西南的標語

當天晚上,蔣介石剛剛在西郊的官邸睡下,蔣經國就急匆匆地來到了他的臥室,向他報告了重慶被圍攻的消息。聽到消息的蔣介石,內心久久未能平靜,他知道現在自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很快蔣介石就匆忙起身離開市區,來到了重慶西郊的白市驛機場。由於當天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飛機無法正常飛行,無奈之下,蔣介石只能在飛機上睡了一晚。

到次日凌晨,天氣依舊沒有好轉,而此時解放軍已經攻入了重慶城內,並逐步向機場方向逼近,萬般無奈之下,蔣介石命令強行起飛,而在離開機場之前,蔣介石還命令手下將機場所停放的十餘架飛機全部炸毀,防止落在解放軍手中,而僅僅在蔣介石離開的半個小時之後,解放軍戰士便占領了整座機場。

發起進攻的解放軍

蔣介石乘坐的這架名叫「中美號」的專機並沒有飛往台灣地區,而是啟航飛往了成都。此時蔣介石在成都地區還有三十多萬的部隊,他妄想重演當年抗戰時期八年堅守大西南的一幕,將西南地區作為最後的基地,以期日後能夠捲土重來。但蔣介石的做法也不過是困獸之鬥罷了,區區國民黨殘軍又怎能夠抵擋最後的解放大勢呢。

飛往成都的蔣介石

而在當天下午,當「中美號」專機降落在成都的新津機場時,心急如焚的蔣介石就緊急找見了川軍將領,包括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川康邊防總指揮劉文輝和川陝甘綏靖公署主任鄧錫侯等人。當時蔣介石的手中幾乎已經無兵可用,而他想要利用西南地區進行最後的掙扎,就必須依靠這些原先的四川軍閥。

蔣介石之所以要緊急召見這些四川的軍閥,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探探他們的口風,畢竟這些人並非自己的嫡系,蔣介石也想要了解一下他們的態度。談話過程中,有人曾經建議希望能夠退至康滇邊境,背靠雲南,充分利用山區的地形優勢,保存實力,等到立足穩定之後,在伺機發起進攻,但蔣介石此時只想在川西地區與解放軍展開決戰,對於這樣的主張自然不滿意。

川軍將領劉文輝

隨後蔣介石又把目光看向了一直默不作聲的劉文輝,劉文輝是四川早期軍閥,也是如今西康省的實際掌權者,他的態度對於蔣介石來說至關重要。劉文輝自知國民黨大勢已去,但此時面對蔣介石的回答,他也不能表露真實意圖,只是含糊地說了一句,「委員長總覽全局,我們只是一隅之見,你看怎麼好就怎麼辦。」

進行訓話的蔣介石

而聽到王文輝的回答,蔣介石也是連連點頭,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雖然他深知劉文輝並不是出於真心,但在這個關鍵時刻,他也只是希望能夠借力打力,利用劉文輝手中的兵當炮灰,拖延解放軍的進攻態勢,隨後蔣介石就成立了川西決戰臨時指揮部,並命令自己的嫡系將領擔任胡宗南擔任總指揮,而此時胡宗南手中近三十萬的部隊也是全部投入到了以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上,企圖與解放軍展開最後的決戰。

蔣介石第一門生胡宗南

四面楚歌的敗局

在進行川西決戰之前,為了防止川軍將領出現動搖,蔣介石決定再一次試探一下他們的態度,隨後他親自前往了玉沙街的劉文輝公館,而此時的劉文輝也早早就得到了通知,並在客廳門口等待蔣介石,在此次談話過程中,劉文輝十分小心,字斟句酌,而蔣介石也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表態,隨後便意興闌珊的起身回去了。

很快蔣介石又派出了自己多年的老友,當時掌管西南軍政的張群與劉文輝面談,此次談話過程中張群並沒有過多的客套,而是直接了當的提出了四個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川西大會戰中應該如何部署,已經劉文輝和鄧錫侯部該如何與胡宗南配合的問題,張群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探一下劉文輝的口風,害怕對方像程潛和陳明仁等人一樣向中共投誠。

國民黨元老張群

而劉文輝對於張群的來意也是心知肚明,隨後他向其表示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要保證仗能打贏,而想要打贏仗,只能靠胡宗南的嫡系部隊,自己這點兵力根本頂不上用。而張群看到劉文輝如此說話,也是推辭道,胡宗南的部隊不行,他們剛來西南地區,人生地不熟,而且如今兵力不夠,還需要劉文輝等川中將領的支持。而劉文輝一聽這話,也是有些為難,並說道,「事到如今我也沒有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雙方的此次談話中,張群十分的著急,多次催促對方表態,但劉文輝卻始終是東拉西扯、含含糊糊,最終也沒有說出一個結果。

負隅頑抗的國軍

蔣介石對此也是十分的不滿,他思來想去之後,提出了兩個方案,並命令手下立即照辦,一是要劉文輝、鄧錫侯和胡宗南合署辦公,二是要將劉文輝、鄧錫侯的家屬送往台灣,以保證安全。但是劉文輝和鄧錫侯等人雖然答應和胡總南合署辦公,但對於家屬去台灣一事卻一再推脫,後來蔣介石又讓人給劉文輝送去了一筆外匯,明面上是讓其家屬到了台灣後支用,其真實意圖則是讓劉文輝儘快將家屬送到台灣。劉文輝也是聰明人,對於蔣介石的想法一眼就看穿,所以他只是收了這筆錢,但對於安置家人一事依舊一再拖延。

劉文輝的家人

川軍將領的虛與委蛇讓蔣介石感到十分的不耐煩,同時也讓他明白想要通過川西會戰挽救敗局已經是不可能了,而想要繼續與共產黨鬥爭下去,那就必須抓住第二條戰線,而蔣介石的第二條戰線也早在解放軍渡江之後,就已經開始陸續實行,那就是進行暗中潛伏任務。隨後他命令毛人鳳將成都地區的情報工作人員全部找來,並一一安排了任務,此次蔣介石還一反常態,和毛人鳳一同將這些人送到了樓下,並與每個人握手告別。

正在講話的蔣介石

冥冥之中的預兆

在將情報人員送走之後,蔣介石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檢閱黃埔軍校的全體師生,而檢閱地點,則在黃埔軍校的操場。在得到通知之後,當時的校長張耀明立即命人進行安排。由於連日的陰雨導致成都地區起了大霧,檢閱的時間也是一拖再拖,期間,蔣介石不停地在房間踱步,還不時得看向窗外。

到當日九點半的時候,蔣介石實在等不及了,於是命令檢閱立即開始。隨後蔣介石在張群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中正台,伴隨著「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聲音奏響,那面象徵國民政府標誌的青天白日旗也是緩緩地升起。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當這面旗幟升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嘣」的一聲響,旗子竟然從半空掉落到了地上,全場人都驚呆了,一時間楞到了原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黃埔軍校校訓

此時的蔣介石也是呆呆地望著地下的旗子,腦門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後背也是直冒冷汗,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幾十年來,黃埔軍校幾乎每天都會舉行升旗儀式,但從來也沒有出現過像今天這樣的情況,全場的空氣瞬間凝固了,直到幾十秒後,幾名負責升旗的學院才緩了過來,並把旗杆倒放,重新換上了一個繩子,才把這面青天白日旗升了上去。而此時的蔣介石情緒也是低到了極點,隨後他只是簡單地說了幾句話,便宣告此次檢閱儀式結束。這次不完美的檢閱,是蔣介石最後一次在大陸上檢閱黃埔學生,而此次檢閱儀式上所發生的事情似乎也在預示著國民黨最終的敗亡,而這樣的預示也很快就靈驗了。

黃埔軍校舊址

1949年12月9日,在蔣介石的案頭上放了兩份情報,第一份情報是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宣布起義,這件事好像一記重拳一般砸向了蔣介石的心臟,讓他現有的困境更加的雪上加霜。但第二份情報則讓蔣介石真正的絕望,川軍的主要將領突然失蹤,其中就包括劉文輝和鄧錫侯。蔣介石已經猜到,此時川軍也要起義,僅靠胡宗南的部隊獨木難支,而他想要在四川建立反攻基地的打算已經徹底破滅。

盧漢投誠

而更讓蔣介石感到後怕的是自己的現在的安全問題,在多數國民黨將領起義之前,都想要抓捕蔣家派系的高官來作為自己的投名狀,例如盧漢起義的時候就抓捕了張群和沈醉,如今自己在川軍的地盤上,難免他們不對自己動手。而在想通一切之後,蔣介石也是準備按照原定計劃逃亡台灣,正如蔣介石所料想的一般,此時劉文輝等人確實已經準備進行投誠,並秘密留下了部隊準備伺機逮捕蔣介石,而與此同時,在我黨地下組織的帶領下,一支200多人的捉蔣敢死隊也是時刻觀察著蔣介石的蹤跡,準備一舉將其拿下。在此刻風起雲湧的成都,兩方的捉蔣隊伍進行了怎樣的安排,蔣介石最終又是如何意外逃離成都的?

準備起義的國軍部隊

功虧一簣的刺蔣行動

當時我黨在成都地區的地下黨組織叫做留蓉工作部,蓉就是成都的意思,在蔣介石到達成都之後,當地的地下黨員就開始了捉拿蔣介石的行動。在蔣介石逗留成都之際,我黨地下成員就已經成功策反了川軍將領楊曬軒,此人是川軍95軍的副軍長,而我黨捉蔣行動便是由他來指揮。

在12月10日的時候計劃正式開始實施,楊曬軒精心挑選了200多名靠得住的人員,組成了捉蔣敢死隊,並且兵分兩路去往了蔣介石最可能居住的地方,一路是中央軍校,一路則是勵志社,該機構也是黃埔軍校的一部分。捉蔣敢死隊在兩個地區布置了天羅地網,只等蔣介石一現身,就要將他一舉拿下。

國民黨高層合影

但是敢死隊的成員左等右等,就是不見蔣介石的蹤跡,而就在此時

《成都晚報》

上竟然已經刊登了一條消息,說是蔣介石已經離開了成都去往了台灣。留蓉工作部的人員在看到這篇消息之後,以為抓捕蔣介石的計劃已經失敗,於是就撤回了敢死隊的成員。但是敢死隊剛剛回來沒有多久,報紙上竟然再度刊登了蔣介石巡視市區的消息,這讓留蓉工作部的成員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準備逃亡的蔣介石

但地下黨員很快就判定這是國民黨扔出的煙霧彈,蔣介石其實早就已經離開了成都,而報紙上說的巡視市區的消息只是國民黨慣用的招數,目的就是為了穩定人心,但實際情況並非和他們所想的一樣,蔣介石其實在十號的時候並沒有離開成都,直到當月十三號蔣介石才飛往台灣,由於捉蔣敢死隊的撤離,我黨方面的行動也是落下了序幕,但是蔣介石離蓉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因為當時還有一支駐紮在成都的川軍起義部隊,那就是駐守在武侯祠的近兩千人的川軍聶文清團。

成都武侯祠

這支部隊原本只是川軍的一個特務營,主要從事的是後勤工作。後來胡宗南從西北退卻到成都之後,胡宗南部隊中的許多四川籍將領不願意再連續奔波,於是就駐紮在了武侯祠的這個特務營里,隨著人數的逐漸增多,原先一個營的兵力也增長到了兩千人的隊伍。後來劉文輝等人在離開成都之後,就命令這支部隊原地待命,準備在起義的時候,命令其伺機捉拿蔣介石,而這支部隊也成為了蔣介石逃離成都的最後一道鎖。

1949年12月13日,蔣介石已經做好了逃離成都的充分準備,按道理來說,蔣介石應該從距離最近的鳳凰山機場起飛,因為這裡從市區出發,只需要走五公里就到了,而且蔣介石前幾次乘坐飛機,都是在鳳凰機場,但是臨行之前,他卻違背了常理,選擇了距離其六十多公里的新津機場。

新津機場俯瞰圖

而蔣介石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蔣介石想要逃離成都,鳳凰山機場必然是其最佳的選擇,但也因為如此,這裡的伏擊肯定也是最多的,而相比於此處,新津機場的安全性則要更高一些。另一方面,為了保護蔣介石的安全,此時胡宗南的大部分部隊已經在新津機場集結,這也是促使蔣介石選擇該處機場的最主要因素。

停靠在機場的專機

而在出發之前為了確保安全,胡宗南決定先發制人,提前和駐紮在武侯祠的川軍交戰,胡宗南這一舉動也是打亂了川軍原有的部署,使他們無暇顧及蔣介石的行軍。而為了對付這支部隊,胡宗南也是下了大力氣,他不僅派出了十輛裝甲車和一個師的部隊圍剿這支川軍,還命令士兵要在沿路設置阻擊陣地,防止其餘部隊趁機支援。而在安排妥善之後,胡宗南還對自己的手下反覆進行叮囑,要求他們必須嚴守此次行動,如果有人敢要泄密,必將軍法處置。隨後胡宗南又對沿線兵力部署進行了仔細的盤查,在確保無誤之後,才來到了蔣介石的住所向其進行了彙報。

蔣介石和宋美齡

逃往台灣的蔣介石

隨著夜色的籠罩,蔣介石和胡宗南的逃亡行動正式展開。在胡宗南在成都城內調兵遣將的時候,蔣介石也是結束了他在大陸的最後一頓晚餐。此時的蔣介石內心也是百感交集,他從曾經的一名無名小卒,一步步通過明爭暗鬥走上了權利的最高寶座,但是他所擁有的一切,在這個晚上過去之後都將要煙消雲散。

在一片悲涼之際,蔣介石也是叫來了自己現在的唯一依靠蔣經國。看著外面逐漸落幕的街道,父子兩人也是合唱起了民國的國歌,但是二人的合唱歌聲還沒有停止,一道急促的敲門聲就打斷了情緒低落的二人,原來是負責保衛工作的人員跑進了辦公室,他向蔣介石報名,門外出現了可疑的人員,為了安全起見需要立刻趕往機場。當時警衛人員希望能從後門出發,但蔣介石聽後卻勃然大怒,堅決表示自己從正門走進來,就要從正門走出去。而在聽到蔣介石的命令之後,警衛人員也是立即行動,派人引開了可疑人員,為蔣介石的出發提前做好了準備。

蔣介石長子蔣經國

在深夜十一點左右的時候,蔣氏父子告別了駐守在成都的顧祝同,並乘車朝機場方向駛去。而與此同時胡宗南也帶領部下開始向駐紮在武侯祠的川軍發起進攻。當時胡宗南增派了三個團的兵力,共計六個精銳團,使用各種重型武器攻打川軍所駐守的武侯祠,按道理來說,國民黨以六倍的兵力發起進攻,應該很快就能結束戰鬥,畢竟雙方無論是在人數還是武器方面差距都十分巨大,但奇怪的是,戰鬥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的八點,胡宗南才擊潰留守在該地的川軍,而據後來的報紙所說,在雙方戰鬥的整個晚上,炮彈的轟鳴聲就沒有停止過,附近的一些民房也在炮聲中被摧毀。戰鬥打得這麼激烈為何始終沒有速戰速決的,原因很大機率上是因為當時胡宗南的主要任務並不是快速消滅這支部隊,而是以此做掩護,護送蔣介石撤退。畢竟武侯祠的戰鬥越激烈,也能誤導其他過來的川軍,讓其以為蔣介石就在這個地方。

蔣介石和國民黨將領合影

而在胡宗南的掩護下,蔣介石所乘坐的車輛也是一路向西疾馳而去,離開了武侯祠戰場。但就在蔣介石的車隊到達新津機場的時候,突然衝出來一股武裝力量,部隊番號並不明確,擋在了蔣介石的必經之路上。當時的戰鬥十分的慘烈,這股武裝力量不要命地向蔣介石衝去,當時護衛蔣介石主要是黃埔軍校的學生,兩方人員也很快戰作了一團。

到達機場的蔣介石

當時的軍校學員當中,有一人名叫蒲劍虹,他後來回憶往事的時候說道,當時軍校的卡車在前面衝鋒,後面則是蔣家父子的橋車。在混戰過程中,車輛幾乎一刻都沒有停下,直接穿過了封鎖火力,開進了新津機場,在當時的場景下,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決定著蔣介石的去留。而在蔣介石到達機場之後,他朝著軍校的學生揮手致意,隨後便進去了飛機。隔著飛機上的窗戶,蔣介石看向了胡宗南所在地,隨後這架中美號飛機就離開了跑道,消失在了成都的夜空中,而蔣介石也就此離開了大陸,此生再沒有回來過。

一臉悲哀的蔣介石

1975年,蔣介石最終病逝在了台北地區。而縱觀其一生確實不可謂不傳奇,他歷經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內戰爭等諸多歷史時代,從一介武夫一步步登頂到了權力巔峰,甚至創下了三起三落的政治生涯奇蹟。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也讓其野心膨脹,完全不顧歷史的大勢,公然與人民作對,最終也難免會落下一個敗退台灣的命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66c95ea51579353d818aa370caf4b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