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三次「借錢」:債主章士釗、宋慶齡、徐海東,都是何態度?

2024-08-31     小愛愛歷史

毛主席平生熱愛寫作,光稿費就積累了不少的財富,還有國家發的工資,總的來說,毛主席的生活是不缺錢的。

他一生節儉,不僅身上幾乎從不帶錢,嘴裡也很少說錢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毛主席沒有為錢煩惱過。

相反,在過去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就曾三次為錢的事發愁,當時,身無分文的他為了革命的需要分別向章士釗、宋慶齡、徐海東借了錢。

那身為債主的三人又持有怎樣的態度呢?他們最後把錢借給毛主席了沒?毛主席後來又是如何報答的呢?

章士釗:募集籌款

1964年初的一天,毛主席學完英語後正和老師章含之一起在公園散步,他突然想起來什麼,認真地對她說道:

「行老有沒有告訴過你,我欠了他一筆債還沒有還呢?」

章含之聽後大吃一驚,原來,她的父親就是章士釗,當年,毛主席正為錢發愁時,正是章士釗站了出來傾囊相助。

那是在1920年的時候,毛主席正和蔡和森等人一起籌備湖南學生赴法勤工儉學的事宜,這項運動早在8年前就開始了,旨在為國家培養一批接受西方文明教育的新青年,將來好為救亡圖存出力。

毛主席覺得這項運動實在是一件好事,便趕緊到了北京辦理,只是手續的事還容易弄,可錢該從哪裡來呢?

彼時的毛主席雖然當過一段時間的北大圖書館管理員,但這些工資顯然無法支撐起龐大的留學隊伍,而這些青年學生也大多都是苦出身,沒有多餘的錢財。為此,毛主席也犯了難。

思來想後,毛主席只好去找正在北京教學的恩師楊昌濟幫忙,對於這位老師,他可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而且此時他也正與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熱戀。

楊昌濟一聽學生急需用錢,二話不說就給好友章士釗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這樣說道:

「吾鄭重語君:毛、蔡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須先重二子。二子當代英才,望善視之!」

時間緊迫,毛主席拿到信後就趕往了上海請求章士釗幫忙,章士釗也對毛主席的學識十分欣賞,又見是好友楊昌濟推薦來的,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

等毛主席第二次上門拜訪的時候,發現章士釗已經準備好了2萬銀元,事實上,毛主席也用不了這麼多,但章士釗還是毫不猶豫地都給了他。

後來,毛主席才知道原來章士釗手裡也頗為拮据,為了幫毛主席籌錢,他專門在上海進行了募集活動,費了很大力氣才從各行各業的好友那裡將錢籌集了出來。

毛主席給章士釗打了個欠條,十分真摯地表示:「等將來革命勝利了,一定如數奉還!」章士釗卻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他覺得這是自己對革命的一點心意。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1964年,這年章含之當了毛主席的英文老師,也就是在一次學習過後,毛主席突然想起了當年借錢的事。

章含之聞訊十分驚訝,疑惑地問道:「主席,父親從來沒給我說起過這件事,您怎麼會欠他錢呢?」

毛主席心中很是感動,他知道章士釗當初是真心的幫助他,便真摯地說道:

「回去問問你父親就知道了,你回去告訴行老,我從現在開始還他這筆欠債,一年還兩千元,十年還完兩萬!」

章含之回到家後經過詢問才知道果然有這件事,第二天一早她就向毛主席轉達了父親的意見,說錢不用還了,都是應該的。

誰知,毛主席卻說:

「其實這是我給行老的一些補助,他用錢的地方多,需要這筆錢,不過我要直接說是補助,那以他的性格肯定不會收了,所以我才說是還債,你就告訴他,我毛澤東欠的錢無論如何也是要還的!」

聽到毛主席的話,章含之也很動容,就這樣,每年春節剛過,毛主席就會讓衛士去給章士釗送2000元過去。

值得一提的是,10年後當錢還完的時候,毛主席考慮到章士釗為革命做出的貢獻,考慮到他用錢的地方很多,便繼續讓衛士給他送錢。

而為了能讓章士釗沒有顧慮的收下,毛主席總是會笑著對章含之說:「這是我給行老的利息!」

就這樣,這筆錢一直「還」到了章士釗去世為止。

宋慶齡:賣房子資助

202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一位名叫李湄的女士來到了北京的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主動把一封信捐給了工作人員,大家看後頓時感動不已。

原來,李湄是廖仲愷與何香凝的外孫女,何香凝臨終之前把這封信交給了她,信是宋慶齡在1969年寫的,裡面就提到了她借錢給毛主席的事,這時,人們才知道這段往事。

那是在1936年11月的時候,紅軍剛剛在陝北站穩腳跟不久,與東北軍的戰事也才停下,我軍急需大量資源進行補充發展,可陝北又比較偏僻,毛主席一時也弄不出錢來。

情急之下,毛主席想到了我黨的老朋友宋慶齡,宋慶齡雖然是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可也早在幾年前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對我黨提供了很多的幫助,與毛主席的友誼也很堅固。

所以,毛主席通過潘漢年給宋慶齡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希望她能向宋子文暫借5萬美元,那宋慶齡是何態度呢?

事實上,此時的宋慶齡早已與弟弟宋子文分道揚鑣,兩人的關係勢同水火,所以宋慶齡是決然無法從宋子文手裡拿到一分錢的。

但宋慶齡知道毛主席親自寫信求助,那肯定是急需用這筆錢,所以,她毫不猶豫地決定幫助,只是她的手裡一時間還真拿不出來。

為了湊錢,宋慶齡甚至直接把孫中山逝世撫恤金全部取了出來,要知道這可是她生活的主要來源,但為了革命事業,宋慶齡還是義無反顧。

當然,僅靠這些錢也還是不夠,畢竟5萬美元在當時可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快速弄到錢,宋慶齡一咬牙直接典押了自己唯一的一處寓所,加上自己全部的積蓄,這才湊夠了5萬美元。

拿到錢後,宋慶齡二話沒說就把錢寄給了毛主席,而且也沒讓毛主席打欠條,毛主席收到錢後很是感動,他也沒想動宋慶齡為了湊齊這筆錢竟然犧牲了這麼多。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宋慶齡籌錢時動用了不少社會關係,導致她的共產黨員身份都差點暴露,要知道一旦被蔣介石知道宋慶齡加入了我黨,那可能會對她的人身安全造成損害。

宋慶齡自然也清楚這一點,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幫助毛主席,因為她覺得只有共產黨才能實現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

不僅如此,宋慶齡之後從來沒有向外人提起過借錢給毛主席的事,她始終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直到李湄將信件捐給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時,世人才知曉了這件往事,也因此對宋慶齡更加敬佩。

而毛主席也一直牢記著宋慶齡先生為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新政協召開前夕,毛主席和周總理還專門讓鄧穎超南下去上海接宋慶齡到北平共商國是。

後來,宋慶齡還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毛主席也一直對她很是敬重。

徐海東:雙倍贈送

「給中央5000,我們留2000就行!」

當聽到毛主席要找自己借錢時,徐海東二話不說就給了毛主席雙倍的金額,要知道在此之前,兩人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時間回到1935年10月,經過漫長的長征,中央紅軍終於順利抵達了陝甘寧邊區,但此時的部隊早已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銳減至了不足8000,而且戰士們還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

毛主席看在心裡非常難受,一天下午,毛主席把負責後勤部長楊至成叫了過來,周恩來也在身邊,毛主席認真地詢問楊至成:「咱們還有多少家底?」

楊至成在長征路上一直盡心盡力,面對敵人的重重封鎖,他想盡了各種辦法才勉強維持部隊的供給,可現如今能吃的東西基本都吃完了,值錢的家當也所剩無幾。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毛主席的詢問,楊至成只好如實回答道:「主席,滿打滿算也就只剩1000多塊大洋了!」

毛主席皺了皺眉頭,楊至成也不再猶豫,直接說道:「咱們還有7000多名戰士,要想渡過眼前的難關,至少需要兩三千塊大洋!」

周恩來也眉頭一緊,嘆息道:「該去哪裡弄這麼多錢啊?」

只見毛主席站起了身,抽了一根煙,邊抽邊思考著辦法,「該去哪裡弄錢呢?」毛主席來回地踱步,突然眼前一亮,腦海中有了主意。

毛主席再次坐下來,笑著對周恩來和楊至成說:

「我看徐海東他們的日子比我們好過一點,咱們就來個窮漢向富漢借錢,以解燃眉之急吧!」

周恩來聞訊連連點頭,激動地說:「我怎麼就沒想到徐海東這個『富豪』呢!有福同享嘛!」

就這樣,毛主席親自給徐海東寫了一張借條,上面寫著:

「海東同志:

請你部借二千五百元給中央,以便解決中央紅軍吃飯穿衣問題。

此致

敬禮!

毛澤東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楊至成興奮地拿著借條去找了徐海東,徐海東看後內心很是不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徐海東此時也剛剛帶領紅十五軍團進行完長征,部隊也非常困難,但他知道中央紅軍的條件要比他們差得多。

所以,剛會師的時候,徐海東還主動給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送去了幾套棉衣,只是,他卻忘記了給中央紅軍的戰士送去補助。

這下見毛主席直接寫信來借,徐海東很是愧疚,他趕緊叫人把紅十五軍團的後勤部長查國禎喊了過來。

也沒有寒暄,徐海東直接問道:「咱們現在總共還剩多少錢?」

查國禎是出了名的精打細算,他對部隊的經濟情況一清二楚,想都沒想就回答道:「還剩7000塊銀元!」

「那好,明天去給黨中央送5000塊,我們只留下2000塊就可以了!」徐海東斬釘截鐵地說道。

查國禎也愣住了,他仔細算了一下,紅十五軍團的戰士數量要比中央紅軍的戰士還多,而且部隊還要購置冬裝藥品,一切加起來這7千塊都不夠,這下還要給中央紅軍5000,自己的部隊該怎麼生活呢?

查國禎言辭懇切地說道:

「軍團長,這錢是該借,可您不知道,這7000塊大洋是長征一開始我們掰著手指頭攢下來的,誰也不捨得多用一點。您至今連一件大衣都沒捨得添,部隊過冬也……」

說著說著,查國禎也不忍心說下去了,一向堅強的他也抹了眼淚,一路上的苦他可是清清楚楚。

徐海東自然也知道部隊的難處,但還是真誠地對查國禎說:

「是啊,這點錢我們自己就不夠用,若拿出5000塊大洋,就更不夠用了。可是,你想過沒有,毛主席動口向我們借錢,說明黨中央、中央紅軍比咱們還要困難。我們就是不吃、不穿、挨凍受餓,也要支援黨中央,也要保證他們度過陝北的第一個冬天啊!」

查國禎也是一位老革命,他知道徐海東的做法也是應該的,便不再說些什麼,第二天一早就把錢給黨中央送去了,毛主席一看徐海東直接給了雙倍,很是感動。

直到多年以後,毛主席還時常向身邊人提起:「那時候,多虧了那5000塊錢啊!」

毛主席的三次借錢經歷都很順利,章士釗、宋慶齡、徐海東都二話沒說就把錢借給了他,而毛主席也一直記著這份恩情,他們之間純粹的革命友誼值得我們銘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f0e5995b86f65c556568548d5182f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