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第四個朝代。由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於公元947年建立,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公元951年被後周取代。
據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卷99記載,劉知遠,沙陀人,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從小為人沉穩莊重,不好嬉戲。及至成年,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據太原,劉知遠就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後唐明宗)部下為軍卒。當時,石敬瑭(後晉高祖)為李嗣源部將,有次在作戰時,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石敬瑭遂感而愛之,以其護援有功,將劉知遠留在自己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後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藉助契丹消滅後唐,建立了後晉。石敬瑭在位期間,聽從謀士桑維翰的建議,舉中國之物力以奉契丹,待到後晉少帝石重貴之時,稱孫不稱臣,侍奉不周,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遂舉兵消滅了後晉。後晉滅亡之時,劉知遠未嘗有赴難之意,反而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建立了後漢政權,是為後漢太祖。雖然後漢統一了中原,但是沒有解決藩鎮割據和武將跋扈這個動亂的根本原因,這是其亡國甚速的原因之一。
後世評價說,劉知遠稱帝之後,所用皆為武將、所賴皆是藩鎮,惟知暴斂斂財,生民困苦,不能度日,是為五代殘暴之最也,雖然年號為「應運」,但未睹劉知遠為君之德也。劉承祐以尚幼之年,承新造之業,主非禹湯,臣非伊呂,欲保社稷之長久,固不可得也。
可見,五代之世,後漢成於藩鎮、敗於藩鎮,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5a5eab26d5c25d85549556eeca6b3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