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18歲前輕鬆賺60萬?那個隨隨便便成功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2020-11-19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小學畢業,18歲前輕鬆賺60萬?那個隨隨便便成功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作者 | 小豬豬

來源 | 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

每個孩子都是一片大海,束縛大海是不明智的。

——鄭淵潔

幾天前,鄭淵潔實名舉報的特大侵犯著作權案開庭。該案涉及21家出版社,超百萬冊圖書,涉案金額近億元。

11名被告均當庭認罪,事件迅速登上熱搜。

65歲的「童話大王」再次以單槍匹馬對抗邪惡不公,並大獲全勝的形象,進入公眾視野。

他的人生故事就像他的童話故事一樣高潮迭起。

這種出奇制勝的「情節」,也遍布於鄭氏家族四代人的「教育史」中。

對孩子,

一句重話都不說

鄭家的教子方式在中國家庭中很罕見。這得從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老先生那兒講起。

鄭洪升只念過一段時間的私塾。1955年,大兒子鄭淵潔出生時,鄭洪升在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任教員。

童年的鄭淵潔,圖源網絡

與鄭淵潔同時代的王朔、姜文,同樣出生於軍官家庭,童年都「享受」的是「棍棒教育」。鄭淵潔就幸運多了。

鄭洪升從不打罵孩子,甚至連一句重話都不說。

鄭淵潔從出生起,就每天看到爸爸在身邊看書寫字,用勤奮的自學彌補知識儲備的不足。

厚厚的《資本論》,是鄭洪升懷抱著兒子讀完的,上面還留有鄭淵潔1歲時在書上畫的鉛筆道。

鄭洪升懷抱兒子,圖源網絡

上學後,鄭淵潔並不是個讓父母省心的孩子,他上課最愛乾的事是走神兒。

一次課上,有隻螞蟻在他桌子上爬,他就拿著筆想:如果這支筆是我的翻譯機,能夠完成我和螞蟻之間的交流就好了。

老師經常因為他上課走神兒的事請家長。鄭淵潔的父母站在孩子這邊,認為小孩子產生種種奇思妙想是正常、有益的,孩子的想像力不但不能打壓,還要保護。

1966年,鄭洪升夫婦被下放到河南省遂平縣五七幹校勞動,鄭淵潔第一次輟學,隨父母來到農村。

在幹校子弟學校,老師留了篇課堂作文《早起的鳥有蟲子吃》。

鄭淵潔發揮想像力,變更題目,寫了篇《早起的蟲子被鳥吃》,結論是: 「早起沒用。關鍵是要根據自身條件起得恰到好處。」

老師氣壞了,罰他當眾說幾百遍「鄭淵潔是全班最沒出息的人」。

鄭淵潔越說越覺得沒尊嚴,就引爆了衣服兜里的拉炮。

硝煙中,老師宣布:「鄭淵潔,你被開除了。」

這下,鄭淵潔徹底沒學上了。

領兒子回家的路上,鄭洪升說: 「沒關係,小子,我在家自己教你。」

青年時代的鄭淵潔

很多年後,鄭淵潔看到一本《愛迪生傳》。其中寫,愛迪生被老師認為朽木不可雕勸退後,愛迪生的媽媽領著兒子回家時,說的也是 「孩子,沒關係,媽媽在家教你。」

鄭洪升並不認為兒子在作文中提出和老師不同的觀點就是犯錯,相反,因文治罪,犯錯的是老師。

鄭淵潔後來寫道: 「當我在學校不是因為犯了錯誤而遇到排擠時,爸爸是我的依靠,這就讓我受到了最好的同情心和正義感教育。」

將孩子培養成自學的學霸

鄭洪升一生保持著讀書自學的習慣,80歲上「與時俱進」開始寫微博,隨身攜帶小本記錄選題,短短几年,愣是寫出了70多萬粉絲,出了六七本書。

父親的身教,讓鄭淵潔從小就對看書寫字產生了崇拜心理。

1983年,鄭淵潔成了父親。

兒子鄭亞旗出生時,鄭淵潔是只有小學四年級學歷的工人,但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寫作。

當時,他們一家人擠住在工廠的一間筒子樓宿舍,鄭亞旗睜眼就能看到爸爸趴在床邊寫作。

鄭淵潔和鄭亞旗父子共讀

兒子在煤氣灶、高壓鍋林立的筒子樓樓道蹣跚學步的場景刺痛了鄭淵潔。他認為,作為父親,有責任給孩子創造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於是下決心通過創作童話改善家庭經濟條件。

1986年起,鄭淵潔每天晚上8點半睡覺,清晨4點半起床寫作到6點半,至今34年從無間斷。他一個人寫一本月刊《童話大王》,482期,期期按時交稿。

網友收藏的《童話大王》

鄭亞旗20歲時和父親一起出差,住一個房間,發現父親還是清晨4點半起來工作,備受感動。鄭亞旗說, 「老鄭」不用教育我勤奮,他已經給我示範了勤奮。

鄭淵潔用豐富的想像力和嚴格的自律,為自己寫出了「童話大王」的名號,也為兒子打下了可做更多人生選擇的物質基礎。

他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認為合格家長的標誌是,把為家族創造榮耀的重擔自己挑,給孩子構建一個輕鬆愜意的人生。

不合格家長的標準是,把為家族創造榮耀的重擔讓孩子挑,自己則不思進取。

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作為父母,把勁兒往自己身上使,不要往孩子身上使勁兒。」

鄭亞旗有著快樂的童年

鄭淵潔自豪地稱自己是自學的學霸。

善於自學,也成為他培養兒子的目標。

孩子的自學能力如何培養呢?在鄭淵潔看來,這太簡單了—— 支持孩子發展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有這兩條就足夠了。

鄭亞旗小時候跟爸爸一起寫字

在鄭家,讓孩子愛上閱讀幾乎不用刻意為之。祖輩父輩都手不釋卷,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會到書籍中尋找新知和快樂。

除了閱讀,小時候,鄭亞旗還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和電影。鄭淵潔就帶著兒子去租各種光碟、錄像帶。日本、美國的優質動畫,鄭亞旗看了個遍。

2019年,他毫無導演基礎就做了新版《舒克貝塔》動畫片的導演,作品推出後在豆瓣獲得了8.4分的高評分,就得益於他童年閱動畫片無數培養出的直覺和審美。

鄭亞旗導演的新版《舒克貝塔》

1993年,鄭亞旗上小學三年級,鄭淵潔看報紙得知國外實行雙休日,便對兒子說:「咱們雖然不在國外,但我給你過外國人的生活,每周向學校請假一天。」

鄭亞旗就比其他孩子多了更多自由探索、發展興趣愛好的時間。

也是那一年,鄭淵潔從朋友處得知,國內已經有了可供家庭使用的個人電腦,便馬上帶著兒子去一家電腦公司參觀,並當場花5千塊給兒子買了台486帶回家。

鄭淵潔發現,電腦對國人還是個新鮮事物,小孩卻可以無師自通。

鄭亞旗不僅很快學會了修電腦,對電腦打開的新世界也大感好奇。

這一觀察使鄭淵潔更加確信,接觸電腦對孩子有好處。

新舊兩版動畫片

那時候,要上網就得通過電話撥號,鄭淵潔儘管心疼錢,還是每月「豪擲」6000元電話費支持兒子上網。

因為對電腦和遊戲抱有強烈的興趣,鄭亞旗便四處找報紙、雜誌看,進行鑽研。

鄭淵潔常對兒子灌輸:「18歲之前要什麼給什麼,18歲之後要什麼都不給,在家還要交水電費。」

通過網際網路,小小年紀的鄭亞旗結識了很多當時的社會精英,便向他們諮詢怎麼能賺到錢。

他的第一筆收入是給報紙寫了一整版的遊戲攻略得來的。後來,他又通過自學掌握了寫代碼、編網頁,收入水平成倍提高。

在寬鬆的、支持性的家庭環境中,小學和小學之前,鄭亞旗已經學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體驗到學習新知識、獲取新技能的過程是無比快樂的。

然而在學校,他卻碰到了將管理和教學都搞得讓學生很痛苦的老師。

為了兒子的學習熱情不被破壞,鄭淵潔親自為兒子編寫了10本教材,乾了和父親鄭洪升一樣的事——「小子,我在家自己教你」——把兒子領回家教了。

小學六年級之後,鄭亞旗再沒去過學校,每天下午由家庭教師講授爸爸編寫的教材,其他時間全部自由安排。

據鄭亞旗講,那些自由時間,他都在琢磨怎麼賺錢。

18歲那年,鄭亞旗搬離父母家的時候,帶著他自己賺來的60萬。

「聽話」二字在我家不能提

從鄭洪升到鄭淵潔再到鄭亞旗,都是自學的學霸。

藐視權威,獨立思考,是鄭家的家風。

然而,鄭淵潔沒想到,他栽培出的兒子,第一個藐視的「權威」就是他這個當爹的本人。

左:鄭亞旗,右:鄭淵潔

鄭淵潔篤信文學的魅力,並不贊同將自己的作品影視化,鄭亞旗卻偏偏將父親的作品改編為動畫片。

說服父親的方式也很簡單——成立自己的文化公司,和父親簽約,按合約付費。

鄭亞旗興趣廣泛,業餘時間喜歡去非洲拍攝野生動物,深海潛水拍攝鯊魚,學習駕駛飛機,等等。這些愛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鄭亞旗在旅途中攝影

鄭淵潔卻沒有干涉,像他沒有干涉過鄭亞旗成年後的任何人生決定一樣。

很久以後,鄭淵潔才試探性地對兒子提過一次:「鯊魚什麼的,要是拍得差不多了,是不是就可以少拍點了?」

鄭亞旗這才知道,父親是擔心他的,暗自好笑道:「我爸可真夠能忍的。」

鄭亞旗深海潛水攝影

中國父母最愛囑咐孩子的話是「聽話」。 「聽話」二字在鄭家卻不能提。

鄭淵潔曾這樣打比方:

「假設我應邀去一個國家,有個外國人和我見面時,對我說,你們中華民族真是個聽話的好民族,我會認為他是在讚美咱們嗎?估計我會用我唯一會的外國罵人話回敬他。

如果所有孩子都是按照聽話是好孩子這個標準培養大的,中華民族不就成了一個聽話的民族了嗎?」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要想一代更比一代強,就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不能照聽話的標準養孩子。

鄭亞旗

鄭亞旗見過這樣的同齡人——30多歲的男人了,出來跟朋友吃個飯,晚上9點沒到家,父母還打電話過來催問。鄭亞旗很吃驚。

這種情況在中國家庭中卻很普遍——孩子從小到大,被迫耗費大量精力應對和滿足父母,而沒有機會伸展自我。

鄭亞旗身邊有個家庭,小女孩對考古很著迷,父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要求孩子把時間精力都用到學習「數理化」上。

鄭亞旗勸這對父母:

「人生最成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是能把愛好和工作結合在一起。

你們的孩子就算長大後沒幹考古,她也會記住童年研究考古時獲得的那種快樂。

讓孩子記住獲取新知的感覺是快樂的,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最可怕的是,許多人從小被迫做自己不喜歡而父母、老師喜歡的事,做好了還被吹噓為『神童』。

這樣的孩子喪失了自我,習慣了討好別人,長大後唯一的快樂來源是達到別人的要求,獲得別人的認可。

TA將來只會為老闆服務,為別人服務,而TA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是不會真正快樂的。」

18歲之前,狂陪,狂愛,狂給錢!

2013年,鄭亞旗做了爸爸。他對女兒鄭在的教育方式比祖輩、父輩更加開放。

鄭在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因為鄭亞旗從未刻意教導、要求過女兒這些。

他做了什麼呢?

身為創業公司的老闆,他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做案頭工作,白天開會、會客、談判,每周80%的晚上按時回家陪女兒吃飯、玩耍、睡覺,等女兒睡著了再繼續工作。

許多父母以工作忙為由不陪孩子,他卻說,現代人都很忙,但你想過成什麼樣的人生、你想把時間忙在哪兒,仍是你自己決定的啊!

鄭亞旗走到哪兒都帶著書,鄭洪升、鄭淵潔、鄭亞旗祖孫三代,見了面最常聊的是各自最近看的書。

左:鄭亞旗,右:鄭淵潔

閱讀對鄭在來說也成為非常自然、快樂的事。她喜歡爸爸講書,也喜歡自己捧著繪本、漫畫看。

鄭在最大的愛好是打網遊,鄭亞旗就給女兒充錢,每月好幾千。鄭在為了找遊戲的程序漏洞,不停地看短視頻、查攻略,獲得新技能了就特別有成就感。

在打網遊上,鄭亞旗也得做6歲女兒的學生。

鄭亞旗認為,不管孩子熱衷的是什麼,她都在經驗一種自學的過程、鑽研的快樂,家長支持,就保護下了孩子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未來是可以遷移到方方面面的。

他覺得最可怕的就是電影電視中經常放的那種畫面:高考結束,學生們歡呼、撕書,紙片滿天飛……好像考上大學,學習這事兒就跟人沒關係了。

學習非得是痛苦的嗎?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嗎?學習難道不該是持續終身的嗎?

鄭亞旗喜歡陪女兒做她感興趣的事,比如女兒最近愛看柯南,鄭亞旗就帶女兒去了上海的柯南咖啡廳;女兒喜歡DIY手機殼,鄭亞旗沒事兒就陪著孩子一起做;快到萬聖節了,小鄭在正考慮裝扮成誰出門要糖,鄭亞旗就幫女兒在網上淘衣服。

鄭亞旗談教育,也可謂是一針見血:

「中國家長有個誤區,在孩子18歲之前,孩子想要陪伴不給陪伴,孩子想要錢不給錢,到了孩子18歲之後,反而狂管孩子,黏著孩子,掏空老本兒給孩子買房買車……

其實應該是在孩子18歲之前,不論情感還是物質,狂陪、狂愛、狂給、狂滿足,到了18歲孩子就獨立了。」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常有人將「愛與自由」的教育與獲得人生成就對立起來。

鄭家綿延四代的教育故事提供了絕佳的例證——教育過程的快樂與教育結果的成功根本不矛盾,教育是件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的事。

鄭家幾代人身上呈現出的自由感、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其實每個人在生命的原初都有!我們身邊,這樣的人卻很少見。為什麼呢?

是什麼讓闊大的生命變得縮手縮腳?是什麼讓活潑的生命變得悶悶不樂?是什麼讓本自具足的生命忘記TA曾有翅膀並且TA擁有無限的天空?

鄭淵潔說: 「每個孩子都是一片大海,束縛大海是不明智的。」

作為衷心希望成就孩子的父母——讀過本文,或許您已對教育有了全新的思考。

作者 | 小豬豬

來源 | 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你的家庭教育問題,這裡有答案!由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以家庭教育為主要交流內容,緊貼教育現實,傳遞優質的教育理念,從知道到做到。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寶寶樹、抖音、快手、知乎、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視頻好懂,杜絕注水,只放 乾貨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

寶寶樹平台每周三早、每周六晚直播

可以提問,也可以學乾貨知識哦!

欣源文章,一直叫好不叫座

母嬰用戶需求短暫

欣源堅持八年不易

如果大家覺得有幫助

歡迎介紹給親友

懇請大家幫這個忙

欣源這廂有禮了,麼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cYI4nUBxV5JH8q_Nt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