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薇:幾個不愛寶玉的女孩

2023-09-01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夏薇:幾個不愛寶玉的女孩

一、二丫頭:富貴於我何加焉

除了寶釵、香菱,還有幾個不愛寶玉的女孩,第一個就是「二丫頭」。

孫溫繪茅屋中王熙鳳更衣

第十五回,寶玉在村子上見到了鍬、鋤、钁、犁等農具,他一樣都不認識,又看到一架紡車:

只見一個約有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跑了來亂嚷:「別動壞了!」……「你們那裡會弄這個,站開了,我紡與你瞧。」……說著,只見那丫頭紡起線來。寶玉正要說話時只聽那邊老婆子叫道:「二丫頭,快過來!」那丫頭聽見,丟下紡車,一徑去了。

一個農村丫頭在穿著綾羅綢緞的貴族男子面前不卑不亢,也完全不曾表現出心懷雜念的意思,一片坦蕩安詳。反倒是寶玉對她念念不忘:

寶玉卻留心看時,內中並無二丫頭。一時上了車,出來走不多遠,只見迎頭二丫頭懷裡抱著他小兄弟,同著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料是眾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爭奈車輕馬快,一時展眼無蹤。

寶玉能輕易一見鍾情,但二丫頭卻始終並未把他另眼相看,甚至連一個特殊的表情和眼神都沒有留給他。

孫溫繪二丫頭

可見,在二丫頭這樣的女孩心中,是有另一套審美標準的,她並不認為寶玉和別的貴族有何不同,更不認為他有什麼可以令她怦然心動的地方。更或者說,二丫頭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女孩,守著多大碗就吃多少飯,不屬於自己的也根本不去關注吧。

她並未看上寶玉的財富和人。

二、智能兒:我的愛人比你俊

第二個是智能兒。

第十五回,寶玉和秦鍾因給秦可卿送殯,暫住水月庵。二人見到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兒:

他如今大了,漸知風月,便看上了秦鍾人物風流,那秦鍾也極愛他妍媚,二人雖未上手, 卻已情投意合了。(甲戌批語:不愛寶玉,卻愛秦鍾,亦是各有情孽。)今智能見了秦鍾,心眼俱開,走去倒了茶來。

孫溫繪秦鯨卿得趣饅頭庵

大家要注意,作者並沒有說秦鍾和智能兒是有什麼情意或深厚的感情,而是強調了二人之間的性愛吸引。智能兒是「如今大了,漸知風月」。姑娘長大成人,漸漸懂得了男女性愛,喜歡的是秦鐘的「風流」。

我們都還記得秦鍾出場時,作者是這樣描寫他的樣貌的:

果然出去帶進一個小後生來,較寶玉略瘦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舉止風流,似在寶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兒之態,靦腆含糊,慢向鳳姐作揖問好。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第七回)

秦鐘不僅相貌美艷,而且舉止風流,作者借鳳姐之口說出秦鍾和寶玉的高下之別。可見,智能兒之所以選中秦鍾,完全是因為外貌或秦鐘的主動態度,並非其他原因。

在智能兒眼中,長得美,又主動示愛的男人比寶玉更有魅力。而且作者從一開始要讓讀者看到的就是秦鍾和智能兒的性愛關係。二人從美貌和肉慾發展出來的相互愛慕,必然會導致偷情故事的發生。而秦鍾最後也是因為和智能兒的偷期約會而得病喪命的。

孫溫繪秦鍾和智能兒

秦鐘不僅是寶玉的知己,更代表了寶玉的一部分。研究者們說「秦鍾」即是「情種」之意,他是寶玉性愛生活的隱喻。他的死去代表了寶玉性愛部分的死去,當然,這並不是說寶玉性無能了,而是說作者借用秦鍾因性而死的事,結束了對寶玉性愛生活的描寫,從而開啟了他真正純潔乾淨的情感生活。

因此,智能兒未看上的是寶玉的相貌和秉性。

三、襲人:做賊就離我遠點

第三個沒看上寶玉的是襲人。

很多人又會說襲人不是寶玉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嗎?雖然如此,但最親近的人就一定是愛他、喜歡他的嗎?

襲人把寶玉看成是自己終身的倚靠,是自己的未來和美好生活的階梯。

第十九回,面對要贖她出去的母兄,她哭著說自己不想離開賈府。回來卻騙寶玉說要回家去,實際是試探寶玉對她的需求程度,看看她在他心中到底有多少斤兩,然後讓寶玉就範,按照她的意願走上「正路」。而走上正路也是為了她將來的終身有個倚靠。連她母兄也看出她將來必然是要做寶玉的小妾的,而且是「意外之想」,從此放心,再也不考慮贖襲人出去了。

孫溫繪寶玉尋訪襲人家

襲人日常對寶玉的約束和規勸,一半是主僕本分,一半就是自己的未來打算,其中卻沒有多少是單純為了寶玉的。寶玉如果可以改正,襲人就抱希望,如果不行,襲人就馬上放棄他,這是她自己親口說出的想法。

第三十六回,寶玉知道王夫人內定襲人為姨娘後,十分高興,認為襲人再也不能離開他了。可是:

襲人聽了,便冷笑道:「你倒別這麼說。從此以後我是太太的人了,我要走連你也不必告訴,只回了太太就走。」寶玉笑道:「就便算我不好,你回了太太竟去了,叫別人聽見說我不好,你去了你也沒意思。」襲人笑道:「有什麼沒意思,難道作了強盜賊,我也跟著罷?再不然,還有一個死呢。人活百歲,橫豎要死,這一口氣不在,聽不見看不見就罷了。」

孫溫繪靜日玉生香

這一大段話說得沒半點對寶玉的情愛和留戀,冷漠而涼薄。襲人真正把寶玉看成「主子」,是自己名分和地位的保障。一旦寶玉的身份和權勢不在,她理所當然就可以離棄他。因此,她在寶玉心中始終比不上晴雯。晴雯才是真的處處為寶玉考慮,為寶玉的快樂為快樂的人。

在對寶玉的看法上,襲人和寶釵有同有異。寶釵看不上的是寶玉沒有才華、仕途上看不到前景;襲人並不在意寶玉有沒有才華,但卻和寶釵一樣在意他有沒有未來。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是近距離特寫襲人的章回。作為男主人,居然去一個丫鬟家中探望,在當時社會必定是很少見的。襲人在和母親、兄長的交往中也要煞費心機地謀劃,可見她為人的狡猾奸詐。晚上回來,襲人又給寶玉吹枕邊風,繼續使用陰謀和伎倆逼寶玉明確表達對自己的態度。

但孫溫在畫中卻只用了一個遠景來表現寶玉去襲人家路上的樣子,而襲人晚間的勸諫,卻完全沒有表現。倒是用了近景描繪了寶黛親切玩笑的場面。

孫溫繪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在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中,也完全沒有看到主要人物襲人的出場,只有寶玉在黛玉房門口、寶玉在屋子裡和四兒對話的場面。可見這些作者特意強調的內容均並未引起畫家的注意和重視,或者說畫家也不喜歡襲人,不屑於為她占用畫幅。

四、齡官:給你一個教訓

第四個沒看上寶玉的女孩是齡官。

這是《紅樓夢》中比較明顯的事實。第十八回,齡官一出場便給讀者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她性格倔強、不畏權貴,連元妃省親時命她唱戲,賈薔指明她唱《遊園》、《驚夢》,她也會:「自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戲,執意不作,定要作《相約》《相罵》二出。」

只她這一行為,便引發了脂硯齋多少「新仇舊恨」,遙想三十年前自己所見之戲班中名角的行為,而寫下一大篇批語痛罵優伶:

孫溫繪齡官畫薔痴及局外

近之俗語云:「寧養千軍,不養一戲。」蓋甚言優伶之不可養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業稍優出眾,此一人則拿腔作勢、轄眾恃能,種種可惡,使主人逐之不舍責之不可,雖欲不憐而實不能不憐,雖欲不愛而實不能不愛。余歷梨園子弟廣矣,個個皆然,亦曾與慣養梨園諸世家兄弟談議及此,眾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

今閱《石頭記》,至「原非本角之戲,執意不作」二語,便見其恃能壓眾、喬酸嬌妒,淋漓滿紙矣。復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將和盤托出,與餘三十年前目睹身親之人現形於紙上。使言《石頭記》之為書,情之至極、言之至恰,然非領略過乃事、迷陷過乃情,即觀此,茫然嚼蠟,亦不知其神妙也。

這一番評語,讓人不難想見批書者咬牙切齒的痛恨和無奈。但是時過境遷,在不再蓄養家庭戲班的現代人眼中,就會盛讚齡官的性格中追求自由、自尊的可貴之處。也正是因為她為人的真實,令她敢於直接而乾脆地對賈府眾星捧月般的寶玉說「不」。

小說第三十六回,寶玉忽然想要聽《牡丹亭》,便找唱得最好的齡官,萬沒想到的是當場被她冷語拒絕。寶玉認出來她就是那日薔薇花下劃「薔」之人。「從來未經過這番被人棄厭,自己便訕訕的紅了臉,只得出來了。」

孫溫繪齡官畫薔(局部)

這一刺激對寶玉來說是非同小可,大到在瞬間顛覆了他從小到大的價值觀。第三十六回他曾滿懷雄心地對襲人明確表示他此生的最大願望是他身邊的眾多姊妹、丫鬟的心裡都只有他,他死了,她們的眼淚要彙集成大河,都能把他的屍首浮起來。可是,自從見到齡官對他的態度後,他突然醒悟了,對襲人和黛玉說:

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第三十六回)

我們上面說過,黛玉的煩心事中就包含了和寶玉的情感不能同步的苦惱。黛玉在葬花時就已經發出「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感喟,黛玉葬花是在小說的第二十七回,而直到第三十六回,寶玉才因受到齡官的拒絕而領悟出「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的道理。進一步證明了寶玉的認識和情感的滯後。

不僅如此,到了第六十回,我們從春燕和她母親的對話中得知,寶玉竟然打算把他屋裡的丫頭們都放出去:

電視劇《紅樓夢》中春燕劇照

春燕笑道:「我且告訴你句話:寶玉常說,將來這屋裡的人,無論家裡外頭的,一應我們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與本人父母自便呢。你只說這一件可好不好?」他娘聽說,喜的忙問:「這話果真?」春燕道:「誰可扯這謊做什麼?」婆子聽了,便念佛不絕。

我們還記得在第二十六回時,小紅對佳蕙說:「『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誰守誰一輩子呢?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時誰還管誰呢?」佳蕙對小紅說:「昨兒寶玉還說,明兒怎麼樣收拾房子,怎麼樣做衣裳,倒像有幾百年的熬煎。」

這時候的寶玉還是一派天真,並不考慮將來的,更盼著女孩子們都守著自己。但到了第六十回,從春燕的話中,我們聽出寶玉的想法已經有了本質的變化。也許這其中的轉變,與齡官這次對他的態度,和他自己最終得出的結論不無關係吧。

所以我們說,一定要以發展和變化的眼光來看《紅樓夢》中的人物,因為作者從未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停滯在哪一個階段,而是讓他們逐漸長大的。

《文本與視覺:〈紅樓夢〉人物圖鑑》,夏薇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6月版。

相比之下,齡官是所有沒有看上寶玉的女孩中最為徹底的人。她對寶玉幾乎到了完全無視的地步,好容易和寶玉說句話,關心他一下,還是在第三十回「齡官畫薔」中,把寶玉誤認為女孩子的時候,說聲:「多謝姐姐提醒了我。難道姐姐在外頭有什麼遮雨的?」寶玉在齡官心中已經不只是哪一個或哪幾個地方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她對他壓根兒就沒感覺。

孫溫把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的內容合併在一幅畫中表現,設計了三個場景,近景是寶玉誤踢襲人,中景是齡官畫薔,遠景是晴雯撕扇。放大齡官畫薔部分,寶玉是一個很難辨識的存在。小說題目中所謂「痴及局外」,正是要表現寶玉這個局外人的態度。

但畫家把重點放在齡官畫薔的舉動上,在寶玉和齡官之間留出大片空地,把寶玉的腦袋畫得十分不清晰。雖然小說中也表示寶玉的臉被花叢掩映,但視覺和文字的效果是不同的,不應同日而語。

五、彩雲或彩霞:再壞的男孩我也愛

第五個沒看上寶玉的女孩是彩雲或彩霞。

王夫人的丫鬟中,經常出現的丫鬟是金釧、玉釧、彩雲、彩霞。金釧、玉釧姐妹倆和寶玉的故事我們都已經知道,這裡不多說。她們都是離寶玉比較近、關係比較好的女孩,而且第三十回,金釧還在寶玉要讓她去怡紅院時對寶玉說:「你忙什麼!『金簪子掉在井裡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暗示寶玉王夫人早晚是要把她給寶玉的。

孫溫繪賈環蠟油燙寶玉

彩雲和彩霞又構成了另一對兒丫鬟名字的二人組合。但是由於版本間存在異文,彩雲和彩霞時而合二為一,時而分作兩人。

作者給彩雲的文字很少,也不曾提及她親屬的情況。但卻提到了彩霞的母親和妹妹。彩霞的妹妹叫小霞,所以彩雲和彩霞並不像金釧、玉釧那樣是親姊妹。

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不是《紅樓夢》版本,所以這裡不多談有關版本的問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不管是彩雲還是彩霞,不管是因為版本的抄寫錯誤或底本問題,小說中的彩雲和彩霞(兩人或同一人)心中始終都只有賈環,沒有寶玉。

第三十回金釧對寶玉說:「我倒告訴你個巧宗兒,你往東小院子裡拿環哥兒同彩雲去。」說明彩雲和賈環的關係不能說是眾說周知,也算是公開的秘密。

第二十五回賈環給王夫人抄寫《金剛咒》時,賈環對彩霞說:「如今你和寶玉好,把我不答理,我也看出來了。」彩霞咬著嘴唇,向賈環頭上戳了一指頭,說道:「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兩人這種調情,被甲戌本和庚辰本的批書者大大嘲笑了一番。甲戌本中批語道:「風月之情,皆系彼此業障所牽。雖雲『惺惺惜惺惺』,但亦從業障而來。蠢婦配才郎,世間固不少,然俏女慕村夫者尤多,所謂業障牽魔,不在才貌之論。」

孫溫繪戲彩霞(局部)

庚辰本畸笏叟批語更直接說:「此等世俗之言,亦因人而用,妥極當極!壬午孟夏,雨窗。畸笏。」

賈環和彩霞的戀情就差大白於天下了。接著,王夫人讓彩霞拍著寶玉睡覺,彩霞的態度是:「淡淡的,不大答理,兩眼睛只向賈環處看。」當寶玉拉她的手求關注時,彩霞奪手不說:「再鬧,我就嚷了。」

被眾女孩兒捧在手心的寶玉,何時要開口求人家「也理我理兒」了?但是即便如此主動、如此可憐,依然不能換得彩霞的同情和愛心,竟然奪出手,還威脅寶玉要吵嚷出來。關鍵是,她的眼睛只看著賈環,此時此刻,她就是不想讓賈環再產生什麼誤會了。寶玉的要求和行為,在彩霞眼中無疑就是添亂,她只求寶玉能離她遠遠的才好。

第六十回,賈環看到芳官手裡拿著擦春癬的薔薇硝,就想要了給彩雲。結果芳官給了他一包茉莉粉。賈環興沖沖拿給彩雲,被趙姨娘罵一頓並找芳官打了一架。這是小說唯一一次明寫賈環送東西給喜歡的女孩。

電視劇《紅樓夢》中賈環、彩雲劇照

第六十一回,王夫人處丟了玫瑰露,晴雯挑明說:「太太那邊的露再無別人,分明是彩雲偷了給環哥兒去了。」當彩雲聽到冤枉了別人時,就公開承認:「偷東西原是趙姨奶奶央告我再三,我拿了些與環哥是情真。」後來因為怕這件事連累出探春,就讓寶玉承認是他拿了完事。

結果,賈環醋性大發,把彩雲平日私贈之物都照著彩雲的臉摔去,罵她兩面三刀。彩雲急的發身賭誓也沒用,只好把東西都撇到河裡,自己晚上躲在被內暗哭。

第七十二回,鳳姐的陪房來旺媳婦的兒子看中了彩霞,求賈璉和鳳姐給做媒。林之孝說出來旺的兒子吃酒賭錢、無所不為。但鳳姐出面說媒,彩霞的母親也不敢不允。但彩霞心中盼著的依然還是賈環。

趙成偉繪彩霞

賈環雖然是個無情之人,但卻並未見彩雲(或彩霞)對他的情感有何轉移,更未曾旁及本來離她很近的寶玉一星半點。故而,彩雲(或彩霞)也是不鍾情於寶玉的女孩之一。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姐弟逢五鬼」在回目中並沒有體現出賈環燙寶玉的信息,但孫溫也明白賈環對寶玉長期的積怨,正是因為彩霞而集中爆發的。

所以,雖然畫家沒有在眾多丫鬟里明顯標示出彩霞的身份,但從周圍丫鬟們服裝的顏色來推測,丫鬟的衣服基本都是藍色,其中一個穿綠衣服的女子比較醒目,也許她就是彩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19c60619dea827ec05a5bc7bb0ea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