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從大健康視角透視非洲醫療現狀

2023-12-16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郭偉:從大健康視角透視非洲醫療現狀

本報記者 蘇浩 曹學平 北京報道

2022年3月4日,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啟程執行醫療援非任務。橫跨三大洲,相隔16000多公里,開創多項幾內亞第一,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因地制宜優化流程,開展健康科普,進行科研攻關……他們發揚了中國醫療隊救死扶傷的精神,攻堅克難,不斷取得開創性成果。

12月13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馭變·圖強——2023中國醫藥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長郭偉在會上分享了他在執行援非任務時的點點滴滴。

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1963年4月,中國第一支援外醫療隊抵達北非的阿爾及利亞,自此開啟了我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援外醫療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援外醫療隊工作格局。一方面,我國拓展提供醫療服務的國家增多。十年間,根據有關受援國請求,我國向南太平洋島國、加勒比海地區等7個國家新增派了中國醫療隊,醫療隊年均服務受援國患者已達數百萬人次,並逐年增加。

另一方面,我國不斷拓展與許多國家進行公共衛生合作。從2014年開始,我國援非抗擊伊波拉疫情,協助多國防控黃熱病、鼠疫、寨卡等疫情,積極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設,與坦尚尼亞、科摩多等國和國際組織共同實施瘧疾、血吸蟲病等公共衛生合作項目。大大降低了當地血吸蟲病的負擔,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肯定。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據了解,60年間,中國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援外醫療隊隊員近3萬人次,援建醫療衛生設施130餘所,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為許多國家培養醫療人員10萬餘人。我國援外醫療已然從「輸血式」的援助轉向了可持續的「造血式」的合作,幫助受援國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2012年,由中國政府全資援建的中幾友好醫院,是幾內亞三所國立醫院之一,醫療條件在幾內亞名列前茅,不僅開設了急診,還配備了當時學科建設的前沿硬體。可即便如此,在當地開展醫療服務依然困難重重。

郭偉介紹稱,援非期間,在醫療工作方面,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隊員深度參與了中幾友好醫院的臨床工作。從查房、會診、手術到建章立制,創造了多項幾內亞第一。其中,動靜脈造瘺手術填補了當地醫學空白;顯微鏡下的神經外科手術,改變了當地神經外科醫生直視下動刀的歷史,大大提高了手術精細程度;「當地配備的腹腔鏡一直處於閒置狀態,無人會用,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閆文貌開創了手把手的教學模式,當醫療隊離開幾內亞時,當地醫生已經可以獨立完成腹腔鏡下闌尾手術。」

在醫療物資捐贈方面,本次醫療隊多次向中幾友好醫院捐贈,有國家方面的捐贈,也有醫療隊自籌的,特別是幾內亞華人企業,為了便於開展工作,向中幾醫院捐贈急救車一輛,這是歷史首次。

郭偉表示:「我們通過和國內的器械廠商聯合,把醫療器械設備捐贈到幾內亞,企業也很想走出國門,驗證產品實力,結果效果非常好。也讓幾內亞人民感受到了中國製造的溫情及力量,為下一步企業產品走出國門做一個鋪墊。」

「我們還為他們每人定製了一件白大衣,別看這是件小事兒,但在此之前,中幾友好醫院醫護人員穿的白大衣都不一樣。有的人是從古巴培訓回來的,身上穿的是帶古巴標識的白大衣;有的人是從莫斯科進修回來的,穿的是莫斯科某某醫院的白大衣。為此,醫療隊專門定製了印有「中國援助」標識的白大衣。」郭偉表示,2023年1月3日,中幾友好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穿上統一的白大衣。這是醫生職業的象徵,是職業風貌的體現,此項舉措有效地提升了中幾友好醫院的整體形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建設醫院,配套設備無人會用,依然是無濟於事。為了真正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開展了多項培訓計劃。

培訓漢語。語言是溝通的橋樑,尤其是涉及醫療專業領域,沒有通暢的交流,則事倍功半。神經外科的顯微技能培訓,讓當地醫生在顯微鏡下撿芝麻、撿豆子,縫合離斷的血管,先培養當地醫生在顯微鏡下操作的技能,然後再做神經外科手術。開展2023年的中國幾內亞心腦血管一體化診療中心交流會,我國天壇醫院九名專家、北京市衛生健康委6名領導,特意赴幾內亞參與了這項活動,同當地醫生開展了廣泛而深入地交流,這些培訓在當地也深受歡迎。

在第29批和第30批醫療隊交接時,隊員們毫無保留,並交給第30批醫療隊一個硬任務,希望他們把膽囊手術教給當地的醫生,接力打造這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醫療隊還把出版的六本法語書獻給幾內亞衛生部,得到了衛生部長高度認可,特彆強調這是真正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因為書是可以傳萬年的,知識是可以永遠傳遞下去的。

因地制宜推動健康事業

為了讓當地華人更方便地就醫問診,此次援非醫療隊果斷開設了駐地門診。當地的華人華僑只需要通過電話聯繫,就可以到駐地看診,大大簡化了在非華人的就醫流程。

與此同時,郭偉與隊員還開展了心肺復甦培訓。給當地捐贈AED(體外自動除顫儀),培訓工作人員心肺復甦技巧,提高當地人民在危險時刻的自救能力。「幾內亞華商會的會長陳會長,興致勃勃地練習心肺復甦,深感心肺復甦的重要性。」郭偉說。

此外,醫療隊給100多個孩子進行了健康體檢,憑藉醫生望、觸、扣、聽的基本功,測血壓、做心電圖,發現了好幾個身體健康存在異常的孩子,並將情況都及時反饋給了當地衛生部門。醫療隊還為孤兒院的孩子送上了健康大禮包。

值得一提的是,第29批援幾內亞醫療隊不僅完成了正常的醫療任務,傳遞友情,還利用業餘時間積極開展學術和科研活動。

據統計,醫療隊隊員在《中華預防醫學》雜誌共發表了第29批醫療隊專欄文章5篇,舉辦中國幾內亞神經外科國際論壇,申報並實施國家級遠程繼續教育項目5項,立項援外醫療隊對口醫院建設項目,獲批援非相關課題2項,局級課題1項,共投稿發表醫學論文44篇,其中英文稿件19篇,法語書籍6本,獲批專利7項。醫療隊隊員還完成了幾內亞有史以來最詳盡的一份衛生體系調查報告。

「能夠在一年半完成這樣大的出版工作量還是非常自豪的。」郭偉如是說。

為了講好中國醫療隊的故事,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郭偉所在的醫療隊在微信公眾號總共發布文章130多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健康報》《北京青年報》、人民網等平台發表文章40餘篇。醫療隊的很多報道還被《學習強國》刊發。對宣傳我國援非事業、大國外交發揮了正面的積極意義。

不僅如此,郭偉所在的醫療隊還積極推動中幾友好醫院二期建設。按照現代中國醫院的條件標準,中幾友好醫院二期也於今年8月1日完工交付。

2023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是北京援幾內亞55周年。中國援外醫療隊既是人民健康守護者、中外友誼傳遞者,也是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

6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白衣天使遠赴他鄉、傾情奉獻,用精湛的醫術生動詮釋「不畏艱苦、甘於奉獻」的中國醫療隊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c30bf60fe9a86ec78a8e7bf37b5b1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