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推行內外貿一體化18項舉措

2023-12-18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商務部推行內外貿一體化18項舉措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我們儲存了一批進口羽絨,本來計劃用於出口羽絨服的加工,現在已經全部改為為國內品牌加工。」義烏一位工廠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

據京東發布的《2023保暖服飾消費觀察》顯示,近一周多種類的保暖服飾受到關注,羽絨服的搜索量同比增長超5倍,運動款羽絨服成交額同比增長10倍,羊絨衫成交額同比增長6.4倍,男/女士羽絨服、兒童羽絨服、毛衣、毛呢大衣、圍巾/手套/帽子套裝成交額均同比增長4倍,皮草成交額同比增長103%,多樣化的保暖服飾滿足消費者冬日的出行需求。

前述人士表示,夏天的時候,就有預測今年冬季會很冷,所以,品牌商都進行了一些備貨。他所在的企業原本為國內市場生產帳篷,現在國外訂單較多,便改為為國外企業生產帳篷。談到國內外產品的標準,他說:「現在國內企業的標準也要求得非常高,國內外對產品的標準基本接軌。」他表示,國內外的訂單都會有跟單員,隨時對工廠的生產進行監督彙報,所以對品質要求都很高。

這種既為國外訂單生產,又可隨時轉換生產線,滿足國內訂單需求,已經成為了很多企業的常態。

近日,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報請國務院審議出台《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舉措》」),提出5個方面18項舉措,更好發揮內外貿一體化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穩定企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商務部調研內外貿一體化

記者了解到,《若干舉措》提出,促進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促進內外貿標準、檢驗認證、監管銜接,不斷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深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國際合作。促進內外貿資源要素更加順暢流動,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此外,《若干舉措》還提出,促進內外貿市場渠道對接。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結合2024年「消費促進年」,國貨「潮品」等新消費增長點培育,組織開展外貿優品拓內銷系列活動。支持內貿企業採用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平台交流對接作用,促進國內市場接軌。

記者了解到,諸如GORE-TEX等進口面料已經在國內打開市場。

據京東發布的《2023保暖服飾消費觀察》顯示,從羽絨服的材質面料來看,石墨烯羽絨服獲得了較高的銷售增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倍,GORE-TEX羽絨服增速也超過200%,鵝絨羽絨服的成交額增速超260%。

《若干舉措》提出,加快重點領域內外貿融合發展。深化內外貿一體化試點,鼓勵地方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培育內外貿一體化企業和內外貿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加快內外貿品牌建設,深入開展內外貿企業「品牌對接」「渠道對接」「產銷對接」。提升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

「近年來,商務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取得積極進展,內外貿規模質量進一步提升。」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說。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批發零售業增加值11.5萬億元,占GDP的12.3%。2023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8萬億元,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38萬億元,同比持平,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23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內外貿規則制度進一步銜接,國際標準轉化率超過80%,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意願進一步增強,2023年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數量同比增長4.7%。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對市場風險、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

盛秋平也對一些現象表示了擔憂,比如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切換時還面臨一些障礙,存在「重外輕內」等問題,企業內外貿一體化仍需過「四關」:資金關、標準關、渠道關、監管關。內外貿一體化經營能力還有待提升。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若干舉措》提出:「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完善內外貿信用體系,推動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應用。」

目前,中國企業還存在對自身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的情況,這在出口過程中就會遇到「危機」。

貿促會人士向記者透露,中國企業在美國智慧財產權糾紛超90%是被告,專利平均判賠380萬美元。他認為,中國專利海外戰略布局的比例是遠遠低於我們產品出口比例的,存在保護不足的問題。

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負責人林少濱表示,海關將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抓好落實,為加快內外貿一體化貢獻海關力量。據了解,海關將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

「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得好不好,發展環境至關重要。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加大對外貿企業商標權、專利權的保護力度,營造有利於暢通國內國際市場的信用環境,海關在這方面也將加力,持續加強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同時嚴防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商品衝擊內外貿市場。加強進出口企業信用管理,支持加快發展沿海和內河港口鐵水聯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內外貿貨櫃同船運輸,提升物流便利性,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林少濱說。

海關總署還將促進內外貿一體化規則制度銜接融合。

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標準、檢驗檢疫、監管要求等方面存在差異,是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面臨的難點和堵點。「海關將聚焦市場關注和企業需求,繼續做好國外技術法規標準,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地區技術法規標準的比對、研究和評議工作,及時將相關成果向出口企業開展宣傳和貫徹。同時,深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國際合作,積極與更多國家開展檢驗檢疫電子證書國際聯網核查,擴大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採信範圍,大力促進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林少濱說。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4萬億元人民幣,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96萬億元人民幣。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7c91690b936fefdbb5cfa99c9344dfa.html